土地公不背锅[快穿]+番外(141)
他还把毛线编织的技术传扬开来。绵线便宜,农家如果贫穷,自己编织毯子跟衣物也能让冬天更加好过。
最后傅夏南离开的时候,是带着许多人的感激离开的。当妇女可以出来工作赚钱以后,受苦的女娃就慢慢的变少,这里的生活背景跟明朝相似,鼓励寡妇再嫁。可是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存世的本事,和离跟再嫁都有重重困难。
一个小小的织布技术,让北边的游牧民族有了可以贸易的商品,两国战争减少,商业兴起,女子得以安生立命。除此之外,傅夏南也广立慈幼院与蒙学堂,因为他而改变一生的人不计其数。
他挣下来了大笔身家,几个嫂嫂不是没打过主意要过继,可惜傅夏南比他们都活得长,送走爹娘,送走兄嫂,几个孙辈也不敢在他面前乍刺,最后他拿出了一笔钱,只要不是心性太差的,每个人都有一份,剩下的铺子跟作坊则直接上缴。
他闭上眼的时候,觉得自己做得还是挺好的。
67、善妒偷人的锅我不背番外
李仲文收到了家乡来的信, 说是杨幼微偷人被甩,然后愤而上吊了。对家人知之甚深的李仲文大约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内心有点怅然,也有点愧咎,连续好几天心情都平复不了。
要说他对杨幼微没有感情那是假话, 杨幼微一直都做得很好, 貌美温柔还把上上下下都打理得舒服, 他可以顺利的一路考上来,跟杨幼微花了大笔银子脱不开关系。那些大儒注释的孤本、拜访先生的贺礼,通通出自杨幼微之手。
所以当初侍郎大人跟他提起休妻的时候,他也非常迟疑。只是迟疑比不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迟疑过后他还是答应了。毕竟他俩还没有孩子,杨氏拿了大人的补偿, 归家另嫁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他只是没有想到家人会做到那么绝。这个时候,他还不晓得自家大哥干了什么好事。
他不晓得, 侍郎大人却是知道的。大人知道自己的要求很无礼, 但也不过就是个你情我愿。他甚至想好了,杨氏被休回家以后, 让长随去跟杨家谈条件, 生意上可以给杨家一些方便,也能帮杨氏牵线嫁给城里的武官。
武官都不富裕, 但杨家不差钱,而且武官都疼媳妇儿,现成的就有五品诰命。虽然比不上读书人清贵,但就出路来说不会比跟着李仲文差……只是没想到李家比他想得还要狠辣。
说实话,这件事进行到这里, 侍郎大人已经不想要跟李家结亲了。如果自家一直强盛还好, 如果有个什么不对, 女儿一定第一个被舍弃。
他跟女儿说了李家发生的事情,并且劝她换人。没想到女儿对李仲文已经情根深种,死死活活的不肯换,还说李家的事情他不知情。即使他不知情,他也是默许的吧?不然这么多天了,也没见他有什么动作?例如回信让家人不要败坏杨氏名声,又例如写信安抚之前的岳家?
杨氏名声已经不好,但他这位苦主的态度至关重要。杨家可不只有杨氏一个女孩儿,杨氏还有姐姐跟侄女、外甥女。
侍郎大人想了想,既然女儿舍不得,那就只要李仲文这个人也行。于是他勒令李仲文不许跟家人来往,甚至不许把家人接上京,反正李家已经占了杨氏的宅子跟铺子,也不是生活不下去。
看过世郎大人那里的消息,李仲文没有多做挣扎就同意了。即使他打算休弃杨幼微,也不可能容忍大哥对她出手。他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给李家大哥,内容点名了他对杨幼微作的算计,并且说自己永远不会原谅。
如今没有闹出来只是因为顾及名声以及父母,但要大哥自己心里有数,不要有事情求到他头上。
李大哥收到信以后浑身瘫软,他以为自己做的事情除了父母没人知道,没想到二弟远在京城也能晓得。他悄悄的跟父母说了,母亲哭天喊地的要去跟李仲文解释,父亲却按下了所有人,要他们把这件事情烂在肚子里。并且主动写信跟李仲文说京城路远,成亲时可能没办法到场。
李母万分不甘愿,她还等着官家姑娘给她敬媳妇茶呢。
可是李父打消了她的念头。李仲文对家里生了怨,而他的消息来源显然是侍郎府的人。侍郎府的人都知道了,那两名长随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说要带他们一起上京,这态度表露的还不够明显吗?
人家侍郎府嫌弃他们家作事情不讲究,如果李家硬要去贴着仲文,只怕这门婚事要黄。
最后李母即使不甘心,也只能算了。杨家的事情要说她一点都不心虚也不可能。再刻薄的人也不会不知道普世价值。
至于李伯武,那真的是要多乖有多乖。二弟摆明厌弃了他,他只能乖巧一点。现在的二弟可不是他能招惹的,更何况二弟背后还有一个侍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