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旧事(49)
相思是很折腾人的。
最后将皇姊与二妹妹送回去,她们站在阶上,让我们回去时再去看看沈林薄睡了没有,别又抱着柱子唱歌了。
我口上应着,但其实自己也已经醉的不行了,宋清平扶着我,我又扶着墙,我们慢慢地走回重华宫去。
回去时看见院子里两个酒壶还放在走廊上,我扑过去一瞧,两个酒壶都已经空了。
心里苦闷,我也学着沈林薄的样子,抱着花树,一边簌簌的摇树,一边唱歌。
我从前不知道这样唱歌还挺自在的,相思还真挺不错的。什么时候得了机会,我也去陈……不能去陈府,我会被陈夫子和沈林薄提刀砍死的,陈夫子或许还顾忌着我是个殿下,不能完全杀了我,能给我留半口气,沈林薄就不一定了。
我去宋府唱歌,等宋丞相出来想赶我走,我就跑到太子府门口,他还管不了我在自己家门口唱歌。等他走了,我再去宋府门口唱。宋清平不能像晚照姑娘一样捏着帕子朝我挥手,他大概会说我喝醉了,然后把我带回房去。
我转头对他说:“你等我唱完这一曲就跟你回去。”
其实我唱歌唱的不好听,容易走调。宋清平能教我骑马,能教我写文章,但是唱歌这事儿他是真的教不了我,他能勉强听我唱下去,我还挺高兴的。
第24章 这章说到宋清平发疯
果不其然,第二日春猎他们全都起迟了。
皇姊她们坐在马车里朝我们挥手,晚照姑娘也拿着手帕跟我们招手。
沈林薄全然不记得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什么事,大约是喝醉了还有些头疼,捂着脑袋皱眉。
我与沈林薄、宋清平都没去春猎,这回的少年队伍里只有沈清净和三弟沈燕鸣,小皇叔仍和他们一起。李别云将头发束得高高的,扮作男妆,也混在他们中间,这样看来队伍里人也不算少。
其实我还挺喜欢春猎的,春猎说是打猎,但因为春季万物方才复苏,不能放开手来打猎。我打猎不行,春猎又规定我们不准多打,我就有理由满山去逛。
等到车队走出去看不见时,宋丞相才带着我们进城去。
夹道出来观礼的百姓也准备回城,我去年说他们还只把我当做小孩子看,今年仿佛就不是这样了。
我听见他们这样说:
“太子殿下今年没去春猎呢,是病了么?我回去给他烧香祈福,小孩子吧,就是容易得病。”
“太子在朝里做事了,肯定是留下来和丞相一起监国了。你没看到,朱雀大街上的太子府都在修了,太子的外公岭南王从岭南运了一船好大的木头来做房梁。听说岭南王正在深山野林子里捉一条七色鹿给太子做贺礼呢。”
“诶哟,太子都快十六了?他出生时我给菩萨烧的香好像都还没灭哩,他就十六了。”
我在民间百姓的传说中也长大了,再之后的春猎秋狩他们也要送我花了。
宋清平唤我:“殿下?”
“诶。”我转头问他,“昨日我们去太子府,你有没有看见太子府用好大的木头来做房梁?”
宋清平摇头:“殿下怎么这么问?”
“我就说,前儿个年节岭南送来的木头就那样一小块,怎么会突然转了性儿还给我送房梁?”这么说也实在不好,仿佛我专等着岭南的木头似的,于是我又说,“你记着这件事,等明年去太子府时你提醒我看看有没有岭南的木头做的房梁。”
宋清平便应说:“记得了。”
这时候我们应当回宋府去。
春猎秋狩时各地送来的奏折全权由宋丞相处置,父皇还在宫里设了书案给宋丞相用,但是宋丞相不去,还待在自家书房里批折子。遇见什么大事,等处理好了就派人去九原通报一声。
今年春猎,宋丞相预备趁这个机会带我们三个人一起看看折子。
他从来不避讳我们,随手就抽了一叠给我们随便看。那一叠奏折里没什么大事,全是请安折子。
山东知府记错了父皇的生辰,现在就写折子来,贺他生辰快乐。
江南知府邀请父皇南巡,在奏折里大大描述了一番江南美景,洋洋洒洒,整千余字,很是风情,若冠上《江南赋》的名字,肯定能在整个燕都城传抄开来,还能加到士大夫们编的文集里去。
河南总兵说要来看看父皇,言辞之恳切令人动容。宋丞相说他今年已经上了两三道这样的折子了,都说要来燕都。
我说父皇怎么能在书房看一天的奏折,原来他每天就看这种有意思的折子。
宋丞相又把这些奏折拿过去看,一折一折都回复了。
其实山东知府早就应该告老还乡了,他一直想回老家种地养鸭,但是父皇不许,强留他继续做了好几任的知府。他没办法,为了表示自己真的老了,就假装记错了父皇的生辰,希望让父皇觉得他是真的不中用了,顶好一生气一挥袖就把他给送回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