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781)

作者:木兰竹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胤礽转世后当了二十年的新社会青年,一朝见义勇为回到前世。 奶团子胤礽晃着小脚丫,梳理刚苏醒的前世记忆: 幼年时,伺候他的人几乎一月一换,敢劝诫他谨言慎行的仆人一定会因“对太子不敬”率先赶走; 读书时,高龄教书师傅颤悠悠跪着授课,他因怜悯赐座,教书师傅因“对太子不敬”被严厉斥责; 少年时,和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大臣聊了一会儿诗词歌赋,老大臣便因“对太子不敬“被赶出京城…… 兄弟姐妹与自己玩闹是对太子不敬,太子妃的住所与自己隔着老远因为不点击展开

在这样的前提下,威廉三世胆敢与太阳王路易十四开战,就理所当然了。

本应该是这样。

但谁想到,一场巨大的寒灾席卷欧洲大陆,战争消耗和获得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欧洲平民们仿佛一夜之间生活难以为继。

可这已经蔓延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却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

于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在各自国内的声望直线下降,风评直转而下。

法国人不再称呼路易十四为太阳王,英国人试图阻拦威廉三世的命令,连荷兰都骂威廉三世吸荷兰人的血去支持英国。

荷兰人原本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投资英国。当有得赚的时候就称呼为威廉三世为最英明最伟大的国王。现在赔了的时候,威廉三世就成了荷兰的卖国贼了。

胤礽在大清远远得到这个消息,笑着叹气。

历史就是一个圈。现代社会许多情况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比如现在的荷兰人,像不像后世的股民?

胤禔为了等三个弟弟,拖拖拉拉来到欧洲大陆的时候,已经是太阳历的九月了。

这时候,欧洲即将进入最黑暗的时刻。

在这时候,胤礽的书信也到了。

胤禔捏着胤礽的书信笑了笑,让弟弟们支棱起来,把留在欧洲出访和干活的官员、民间学者全部使唤起来,让他们去游说欧洲诸国,调停战争。

“大寒灾和战争让欧洲民不聊生,欧洲人也是人,也是爹娘生养的。我大清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看不得人受苦。你们拿着本王的举荐信,去各国游说,希望他们能停下战争,携手救治百姓。”胤禔大道理是一套一套,“上策是停战,中策是停火,下策则是咱们低价卖给他们粮食,帮他们赈灾。我大清虽然国力有限,但不忍心看生灵涂炭,愿意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救济友邦。”

胤禔的三个弟弟们:“……”

大臣和民间学者们:“……”

如果这话是太子殿下在说,他们就信了。但此话从直亲王口中说出来,他们怎么总觉得直亲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呢?

不过能调动粮食的权力在皇上手中,直亲王只是奉命行事。

皇上和太子仁慈,做这种事正常。他们只是对直亲王有偏见,才会狐疑。

大清的大臣和民间学者们就算没有一颗仁慈之心,但也希望能经过调停欧洲大战之事青史留名。

大臣们和民间访问团的文人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史书中的典故倒背如流。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最群星璀璨的时候,就是春秋战国之时。

现在欧洲,不正是春秋战国吗?

他们从史书中看过的那些辉煌的故事,如果能在欧洲的春秋战国中实现,说不准他们也能在未来混一个圣人的头衔。

而且这可是调停海外的战争,听上去比国内自己打来打去还厉害一些。

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真正仁慈,真正认为欧洲人也是人的好人。

比如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身体越来越好的顾炎武等人。

他们来欧洲之后本有些水土不服,但见到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之后,心中理想火焰熊熊燃烧,居然连带着身体也仿佛变年轻些了。

他们出海已经几年了。

这几年大清民间学者出访使团的船来来回回,人换了好几拨,那几个出访前见过胤礽的老头子们却一个都没有回来。

胤礽特意吩咐清军照顾他们。他们住在荷兰同一个庄园中,一同出门,一同结交外国好友,一同回来整理见闻著书立说。

当欧洲乱起来之后,他们不忍看着生灵涂炭,再加上身体不好,本准备回国把草稿整理好,将新的书刊印成册,了结最后一桩心愿。

但胤禔这一番话后,他们却变了主意。

这帮一只脚踏入坟墓的老头子们想起自己在清军入关之后,见到中原百姓种种惨事,不由移情。

他们曾经奋斗过,也曾经逃避过,最终失去了所有梦想。

现在仿佛旧事重演,他们就算不能结清遗憾,至少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做一做该做的事,能救下几条命就救下几条命,也算不枉这风烛残年了。

胤禔接到的胤礽的书信中,有让胤禔好好照顾顾炎武和其他几位老人,让他们赶紧回京的话。

胤禔都为他们备好船了,他们却不愿意离开。

胤禔懒得管其他不认识的人,只找到顾炎武道:“你是保成的老师,若你死在这里,我怎么和保成交代?你也知道保成对亲近之人有多心软,我绝不会让保成为你难过。你不走我,我就绑你走。”

顾炎武叹气:“直亲王,将老朽这一封信交给太子。若太子见过后仍旧坚持让老朽离开,老朽就离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