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235)
年轻的帝王在三藩之乱时才第一次接触战争,第一次派出八旗军队。
他拿着书信,在书房沉默地坐了许久,久到他儿子都钻进他怀里打起了小呼噜,才抱着儿子去睡觉。
若不是胤礽非要钻他怀里睡觉,康熙怀疑自己会静静地坐一整夜。
这一封书信,让顺治附身胤礽时告诉康熙的“八旗弊端”,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了康熙面前。
入关前,大清的八旗制度其实相当于部落制度。八旗旗主各自为政,旗民是八旗旗主的私产。皇帝只是八旗旗主的“盟主”。
从皇太极起,大清的皇帝就在削弱八旗势力,比如扩充自己所掌握旗民和兵力,比如让自己的子嗣去接管八旗。
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八旗在儿子手中,皇帝就能完全信任儿子吗?后面继位的皇帝又能完全信任兄弟吗?
大清之前的皇位更替被宗亲掌控,不就是因为八旗军队在他们手中吗?
军队必须改革,八旗必须废除。
皇帝才是所有军队和百姓唯一的君王。天无二主,“旗主”什么的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康熙在三藩之乱中,已经感到了八旗制度给他带来的深深无力。
可现在他不能废除八旗。因为废除八旗,八旗军队可能是真的会哗变了。
他只能削弱。
康亲王杰书给他书信中解决“满洲将领迁延观望,旷日糜饷”的办法,给了康熙启发。
杰书让康熙启用“河西四汉将”为大将,让“河西四汉将”当先锋,可快速破昆明。
不过杰书也告诉康熙,最好等明年再让“河西四汉将”为大将,否则八旗旗主没有吃够响,可能会为了继续吃饷,惹出更大的麻烦,让战局变差。
康熙二十年这条线,算是康熙和八旗旗主各退一步。
康熙决定采用杰书的策略。
这个策略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后续削弱八旗中?
他能拉满洲八旗打压汉臣,那么拉汉臣打压满洲八旗也差不多吧?
只要自己心中没有满汉偏见,不要认为自己是满人的皇帝,而只是“唯我独尊的皇帝”,这种选择不难做。
所谓满汉之争,和前朝的地域南北党争、文武党争、新旧党争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拉帮结派争权夺利,那么也都可以成为皇帝手中平衡朝堂、集中君权的棋子。
改变“剃发令”就是康熙争取汉将的试探。
胤礽听完康熙解释,继续嚎啕大哭:“可阿玛,这些事你都可以等三藩之乱结束,顺理成章治他们的战机贻误之罪,将八旗军权收拢之后再做啊!”
康熙放下抱着的手臂,背着手望天。
是的,他心中有再多考量,现在做这件事的原因只是诅咒加战机贻误,他怒火烧灼热血,铸成了铁头。
“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小。”康熙安慰哭得打嗝的宝贝儿子,“朕都不怕,你怕什么?他们还敢打进来不成?”
康熙话音刚落,身着铁甲的纳兰性德气势凌冽走进来禀报:“皇上!京郊大营生乱!”
康熙:“……”
胤礽:“……”
不一会儿,今天气场非常强的鄂伦岱也匆匆走来:“皇上!安亲王岳乐带宗亲前来求见。他们不肯卸甲卸武器!”
康熙:“……”
胤礽:“……”
胤礽擦干了眼泪,严肃道:“我带弟弟去慈宁宫。请汗阿玛暂时赐予我管理后宫诸事的权力!”
康熙看着眼睛肿得跟桃子似的胤礽,咬牙道:“赵昌!将朕宝刀拿给太子!后宫若有人不听太子之令,无论何人,太子可持此刀斩之!”
胤礽跪地接刀,第一次口中称臣:“臣遵旨!”
“曹寅。”康熙又道。
曹寅从阴影中走出,跪地道:“奴才在!”
康熙道:“你带一队侍卫跟随太子,听从太子旨意。”
曹寅道:“奴才遵旨!”
“胤礽,你的曾祖母、祖母和妃母,以及所有兄弟姐妹,全部交给你了。”康熙把胤礽扶起来,“朕相信你。赵昌,为朕披甲!”
胤礽高声道:“臣定护好家人。臣在宫中,恭候汗阿玛凯旋!”
康熙笑了笑,拍了拍胤礽的头。
然后父子两人几乎同时转身,各自离去。
去慈宁宫的轿子上,惊魂未定的胤禔拉了拉胤礽的衣袖:“弟弟,真的会、会打起来吗?”
胤礽没有回答。他问道:“大哥,你会保护我和弟弟们吗?”
胤禔立刻道:“当然!”
胤礽点头:“那大哥拿弓箭,我让射你就射。”
胤禔拍着胸脯道:“交给我!”
胤礽道:“有大哥在,我就不怕了。后宫就算有人投靠宗亲,也不过是些没有披甲拿武器的太监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