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711)
但在薛瑜看来,回到平川城,送出来这样的礼物,完全不可能不惊动掌家的家主。
同时,侍卫们汇报的在平川城停了三天立刻折返,这样就有了说不通的时间问题,三天时间崔齐光总得处理回去的事,这么多书,短短时间里就算不眠不休,怕是也抄不完。
或许,在这些抄写的书籍里,也有崔氏的一份力?比如,开放藏书阁什么的?
这份礼物的确是薛瑜需要的,创新和底蕴都很重要,补充齐国藏书能吸引更多的人,也能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
这份示好轻而不易察觉,薛瑜拿起一卷书,翘起唇角。对礼物的好奇,如今变成了对崔氏行事的好奇。
十四日的生辰小宴前,不喜他人伺候的薛瑜寝居,流珠踏了进来。她一下下梳顺跟随的殿下的长发,看着镜中眉眼温和、却威严内藏的少年人,眼角不自觉地红了。
流珠为薛瑜戴上昨夜才从京中赶到的发冠,内造的手艺精巧绝伦,红宝嵌在鎏金冠上,颜色很艳,但薛瑜仍压住了它,为她平添灼灼容色,多一分嫌艳丽轻佻,少一分嫌浅薄暗淡,此刻却是正正好的威仪。
薛瑜以为不会有的皇帝的礼物,还是赶到了。
穿戴好,流珠一如既往地端来了长寿面,笑盈盈地望向薛瑜,“殿下,炖汤用的是山下新养成的小母鸡,味道很清甜呢,快尝尝。”
熟悉的长寿面,熟悉的人,只是配料丰富许多,身边的装点也增加许多。
薛瑜垂眼看着碗里煎到边缘泛着金黄鸡蛋,不远处传来的核对小宴的清点声显得襄王府也跟着热闹起来。吃过早食的长寿面,她在王府设下的小宴在下午就要开始。
生辰宴没打算大办,王府之外,只给薛猛和始终没住进王府、做编外人员的陈安发了帖子,几个带兵的将领中,除了还孤悬在外的方锦湖作为第三卫副统领大概得守着开始紧张的北部边境线赶不回来,连南下的陈关都在早上赶了回来。其他人都是常在襄王府来往的文臣或研究队伍,差不多都是熟脸。人数不多,但也足够让难得办宴会的襄王府上下早早开始忙碌起来。
而安排在中秋当天的演武阅兵,就更热闹了。
薛瑜端过碗,借着碗边,握了握流珠的手,流珠别过头,眨掉泪花,又是一双笑眼,“多好呀,殿下。”
薛瑜不由得也笑起来。
去年今日,仍历历在目。
好在这一切没有辜负她的努力,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266章 . 贺礼(二更) 坐在哪里,哪里就是全场……
生辰小宴上都是熟人, 更多的是一个聚一聚的机会,薛瑜除了换上了皇帝派人送来的发冠,其他什么也没改动。
比起发冠, 薛瑜更重视皇帝送来的信。这几个月她半个月传信回去一次, 将试验区域的变化写给皇帝听,顺便打打边境荆州预防针。
人虽然不在京中, 但该刷的脸还是要刷的。让人看着一个区域成长起来,观感总比突然冒出来的强些。到了推广的时候, 除了公事公办的策划书和计划表之类的东西外,坐在宫中的皇帝对这里一切,也能有足够的真实感。
薛瑜还记得钟启光的那幅画,她在外,既是自己的手, 也是皇帝的眼睛,他轻易不适合出宫, 渔樵耕读等美景, 便以她的信来承载百分之一。
不过, 这封回信却不是针对东荆城,而是荆州边境线的问题。
第三卫就在荆北,战局改变就是天下局势,不可能不告诉皇帝,她自行其是。
她来到东荆后, 对荆州下手, 虽然没有明说,但也是皇帝的默许,薛瑜清楚地记得离开前皇帝在那里舆图上看到的,被圈起来的荆州。她的封地本来就是东荆, 经营荆州,不过是顺势而为。
“不惧狄罗。”
信件上字迹铁画银钩,虽然没有与皇帝见面,但薛瑜已经读懂了皇帝的态度。
第三卫的骚扰和阻止狄罗南下等等安排,已经被皇帝允了。再往草原去搞搞事,也未尝不可。
薛瑜摸了摸发冠,背后有人做后盾的感觉,实在是不错。
“殿下,宝善来了。”
宝善随声而入,抱着个比脑袋还大的匣子,贴着黑钿的木匣看着就很沉重,连带着壮实的番僧一起跪倒,砸在地面上咚的一声,薛瑜听了都替人膝盖疼。
“起来吧,是有什么事?”
薛瑜回忆了一下,近期玄刀寨在荆北搅风搅雨,引走了不少视线,连割下来的塔休部头人脑袋还在一城一城地往南挂,名声如日中天,比和气生财做生意的白露商街,在商队里的名声都不遑多让。
但是定下的策略和动向都已经成形,不需要她插手太多,这时候方锦湖派人回来,却有些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