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682)
嘟嘟囔囔的愤怒抱怨和号子声混在一起,眼看希望来临却又危险在即的感觉让人难受极了,却在逆境中爆发出了一股昂扬不屈。
几乎所有人都动了起来,雨声不停。
不管是第二卫、使臣、新来的十几个杯水车薪的兵卒,还是固堤主力民夫民妇们, 都像一个个被抽紧的陀螺,飞速又机械地运转着。
堤岸加固和抢修悄然结束, 火光中没人动弹, 任由脚下雨水堆积, 握紧拳头,屏住呼吸,等待着一个万一,或是一份幸运。
不知何时,下了三天多的雨慢慢小了, 却无人发觉。
直到乌云散去, 天光放亮。
晚霞漫天,照在被阴雨淋透的所有人身上,温暖明亮。
很快被固堤气氛同化了的黎军几人呆呆望去,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崔齐光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雨停了!清理田地沟渠,埋锅造饭了!”
少年的喊声惊醒了还处在恍惚中的众人,扑通一声,不远处一人跪倒在地,砸在积雨的泥坑中,额头贴着泥泞,嚎啕大哭。
“过去了,过去了!”
最后的水位,离河堤最高处还有一臂远。守在前后各段河堤旁的骑士回来报信,被掘开的几段安全,固堤的其他位置安全,在勘测里会是水位最高点的拐弯处也没有溢流,惊喜又释然的声音响在各处。
一个多月,他们没有白费力气,赶在灾难再次来临前,阻止了它的发生。
浚通过的悬河中淤泥减少,这是他们一筐筐、一车车运出去的。固堤重修的红砖水泥,这是他们一窑窑烧出来的。有人低下头,刚刚抢修时太过着急,磨破的手掌还流着血,没发多久呆,就被跟着他们来到荆州的医者队伍领走上药。
河堤两岸还守着人,但比起刚刚的紧张,已经轻松下来。忙了一整个白天,连原本该歇下的熬了个大夜干活的倒班民夫都被叫起来上堤,这会才是能好好休息的时候。
饭菜的香气飘向四面八方,看着第二卫和跟着第二卫来的齐国工匠医者,黎国百姓们久久没挪眼,连去收拾豆田和苜蓿田,都透着一股沉重。
堤岸修整结束,他们也到了别离之时,虽然后面还得继续固堤查漏补缺,但齐国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许诺。
曾经受过兵灾的人家,看看从信州关跑出来的几人,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们身上带着一股匪气,再看看齐国的女兵们,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一日日变得更为精干悍勇、令行禁止的女孩,没有人会说她们不是军人。
过去他们只听说齐国贫穷平安,许多人过不下去就会往西去,但没抛下家园离开的人总想着,在荆州混乱却也勉强能有一口饭吃,自觉两国人是能清晰分辨出来的。
真的看到齐国来人才知道,的确能一眼看出来,脸上笑影更多、腰背挺直、说话有底气的是齐人,而笑里也带着愁绪、时不时会去确认军卒和使臣存在的是黎人。
虽然被引导着重新回归稳定生活,经历过流离失所,对未来心怀怯意。
若他们也是齐人,那多好啊。
齐国人从不会抢他们的东西,反倒会教他们怎么种田、怎么快速建房、怎么挖沟渠。在与齐人交谈中听到的齐国的一切都令他们惊奇,接受着保护,感受着善意,他们只愿这一刻再停留得长久些。
齐国的襄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又是什么样的百姓,才能有这样的治理者呢?
若有传说中的人间仙境,是否就是齐国人所在之处?
抢修结束,崔齐光也是松了一大口气,但水位还在高位一天,他就一天不能完全放松心弦。去垒起来的食舍草草领些东西吃的时候,他听到有人郑重其事地拉着齐国匠人说:
“齐国人是我们荆州人世世辈辈的朋友、好兄弟!”
崔齐光口中不由泛苦,跟在他身边已然完全以他为首听命的使臣们脸色微变,却不能说什么。
这话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不说黎国人,不过是已经发自内心地不信任他们。
回到住处,崔齐光叫来跟随他到此的家中老仆,“让人提一提齐国拓荒入籍的事吧。”
老仆一怔,坐在没点灯的屋舍里,少年的轮廓像被黑暗吞噬了。
齐国拓荒招人、广纳流民的宽松入籍政策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不然也不会每每出现乱子,流民就往西跑。只是有时候季节不好,秋冬无力收留这么多人,不想管或是管不了的城池守关,会一段段路让流民们继续向西而去。毕竟,越靠近腹地越繁华,总有大族愿意要人。
但今年襄王来了东荆城,只凭工坊,大概就够养活一大批人。
崔齐光对上老仆惊疑眼神,摆了摆手,压抑不住地打了几个喷嚏,藏在暗处的苍白脸色泛起潮红。他不会留在荆州太久,他还要回京城去,若他护不住荆州百姓,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更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