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师不好当+番外(322)
在京郊置办了一座院子,从此又开始与刘少悟相依为命。他想找机会,学会处世之道,刚好没多久,就是大靖的官考。
但在官考前,院子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的一张脸,还带着稚嫩,可见尚是少年郎。但做的事,说的话,一定儿也不像少年郎。胡搅蛮缠,竟真哄得刘少悟收下他做弟子。
其实刘少悟有没有收下这个弟子,他并不在乎。自小想着找谢氏复仇,成了根深蒂固的执念,使得他除了复仇这件事情,其他事再也不能占据他太多心神^
而除了刘少悟,和谢氏那些仇人,他并不在乎其他的人,就算看在眼中,也放不进心里。后来,他回到皇室,成为皇长子,总有人暗地说他,目中无人,好像天下间再无他事他人,可入他心。
这样的评价,并未有错处。他也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所有心思,都投在了如何回到皇宫,如何复仇上面,哪里还能分出心神,去关注别的东西?
说他狂傲也好,说他散漫也罢。有时候他觉得他的一生,只是为了给卫氏复仇,给母亲讨回公道。既如此,何必在意别的人,别的事?
哪怕是天塌下来了,只要谢氏还没死尽,他都不会管那塌了的天。哪怕世人都认为他不及向寻,只要大仇未报,他都不会管所谓声名。
他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为了复仇而已。
官考前,他需温书。虽然他自恃聪慧,但他从不愿打未有准备的仗。所以,院子里陡然多了一个人,多少有些碍着他。
虽然,多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帮他分担一些活儿,时常还会带些好吃的点心给他,但他仍会说些并不好听的话。
或许是跟刘少悟待得多了,所以很难说出好听的话来。
对方好似也并不介意他说的什么。既然对方都不介意,他自然更加不介意。总归他需要介意的只有大仇尚未得报。
官考放榜。他得了探花。在殿试的时候,他第一次,瞧见了生身父亲。传闻,这个父亲一生爱极了他母亲。传闻,这个父亲为人称颂,是难得明君。
其实,除了恨谢氏之外,对于这个父亲,他是有怨的。既然不能保护好母亲,就不要过分宠爱母亲。既然真心爱着母亲,那就用尽一切去爱护她,而不是让她早早亡故。
所以,在看清了端坐高位,威严莫测的皇帝时,他无意立即认亲。总归,他入朝堂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便于认亲。
他就此出入朝堂。许多同僚并不喜他,认为他心高气傲,孤僻冷漠。可在他看来,不能用于以后,助他复仇的人,并不值得花费时间相交。
谢氏一族虽然已被皇帝削弱,但对于他来说,仍如庞然大物,难以撼动。而皇后谢氏,虽如同打入冷宫,却仍是堂堂皇后,他或许花费半生,都不能将之斗倒,他深知时日的可贵,不该浪费的,绝不浪费。
刘少悟本不同意他如此冒险。太子向寻,搜寻他多年,就唯恐他跳出来,与之相争。先皇的一道遗诏,无疑让向寻的太子之位,不够名正言顺,不够牢固。
他不放过自己,是自然的。而他如此伪造身份,改变容貌,出入朝堂,的确是容易给对手抓到把柄^
但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也即是最安全的地方。谢氏一族和太子,以为他必定逃到天涯海角,哪里会料到,他直接走到了他们眼皮子底下?
只要隐藏得好,不露了马脚,那他自可一举两得。既学了本事,又躲过了谢氏一族和太子的追踪。
成为了林项之后,意外顺利地得到了皇帝赏识。或许其中多少受了父子间,血缘相牵的影响。这也并非是毫无依据的瞎猜,一日独自面见皇帝,相谈甚欢后,皇帝竟是叹出一句“见到你总有一种亲近之感”。
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他很少去注意自己的心绪。且暂时来说,皇帝只是他复仇必须用到的一块踏板。
有时候,他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何如此执意要复仇。如果放弃仇恨,从此隐姓埋名,未必不可。至于刘少悟,多半最后仍会妥协。
或许是因为从小颠沛流离?或许是因为从小不曾尝过母爱、父爱的滋味?又或许是从小被灌输了复仇的念头,所以难以做到放下仇恨?
他不清楚,也觉得没必要深究。只要记得,他在这世上一天,就要为复仇而努力,就对了。
有了皇帝的赏识,他升迁得很快。这无疑会招人眼红,有人开始给他下绊子。他权当是正式复仇前的历练。
在一天解决又一桩麻烦事后,刘少悟让他到了菩提寺。无有大师告知他,他本该是已死之人。是有人影响了他的寿数和命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