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末圆满人生(54)
连杨玉芬都来打听过着锯末的用处。
陈忠文带着芳圆娘俩儿去家具厂时,是把陈小满放在陈香圆家让他大妈帮着照看的,杨玉芬这心里头自然是比谁都急切的想知道。
她旁敲侧击的向陈小满套了一番话,只是小满年纪太小,压根不清楚,杨玉芬也就套了个寂寞。
那一堆拌了料的锯末就在水泥场上搁着,几遍用塑料蒙着也是好大的一堆,任谁想不注意都难。
陈忠文晚上和胡艾梅提起这事儿时,胡艾梅也觉得他太多心了,“你说了又能咋样,人家还半夜来偷你一捧锯末不成?”
“你这人咋说话的!”陈忠文咂咂嘴,“我不是担心这大张旗鼓的,万一把事儿办砸了,那不就……”
“你不说她们就不看热闹不看笑话了!”胡艾梅难以理解陈忠文的脑回路,“现在还只是锯末,到时候装袋你得找人帮忙吧,点种还是要找人吧,你瞒得过去?你这么大一个人了,咋还不如芳圆一个小孩子想的透彻?”
说罢,瞅见陈忠文皱起的眉头,心下有些不忍。转念一想,他一个大男人家里的顶梁柱,丢了工作孤注一掷的来做一个没人干过的事儿,压力确实大。
不禁又想起陈芳圆说过的话,转过来安慰陈忠文,“你别想七想八的了,上次我们问过家具厂的老张了,去年也有人来他们那儿买过锯末,就是种香菇的。人家做的还挺好,你就放心吧!”
“真的?是不是芳圆老师她亲戚?”陈忠文来了精神,一瞬之后又觉得不对劲儿,“那他们做的挺好的话,今年咋没过来拖锯末?”
“老张告诉你说别人没来拖了?你只是没碰见而已!再说了,就不许人家是种的好,扩大了规模,让家具厂给送过去的?”
陈忠文惊呆了,“还能送过去?那得花钱送吧!”
这算是一剂定心针,陈忠文也不再顾虑这纠结那了,再有邻里乡亲问起来,他便坦坦荡荡的回答,“种香菇用的。”
“这能种香菇?能挣几个钱?靠不靠谱?”
陈忠文一脸笑呵呵,“头一年嘛,试试水。”
“你搞这么多锯末得种多少哟,这万一搞折了可咋整?”
“那就长个记性,吸取教训。老话还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呢!”陈忠文也不生气,伸手挼挼陈小满的脑袋,“对不对,小满?”
看的杨玉芬格外不得劲儿,心里像是百爪挠心一般,又痒又燥。撺了陈忠学好几次,让他去老三家打听打听。
陈忠文的这种好心情持续到了一个星期后的某天。那天他翻箱倒柜的找陈芳圆写的那张种香菇流程图,图没找到,倒是在胡艾梅衣服兜里发现了一张红色的收据。
红纸黑字,盖的家具厂的收费章,两个零!!傻了陈忠文的眼!
胡艾梅回房间换衣裳,瞅见杵在那儿失神的陈忠文,问他,“你干啥啊,发什么愣啊!”
陈忠文嘴动了动,又忍了回去。好一会儿才回,“我……想起我那几斤大螃蟹,我心疼。”
--
作者有话要说:
刚写完,还没来得及捉虫。
大家元宵节快乐呀~
第032章
拌好的锯末料用手捧起一捧来,感觉到湿漉漉但不会往下滴水时,就表明这锯末料闷的差不多了,可以装袋了。
如胡艾梅所说,装袋点种这些事儿还非请人不可,只要是陈忠文上家里开口请人了,对方都应下来了。一来都是乡里乡亲能帮就帮,二来嘛,陈芳圆家的大棚香菇是村里头一份,算是来凑个热闹看稀奇。
虽说人工是不花钱的,但这些都是人情债,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农忙,粮食收割最佳时机就那么一两天,免不得要请乡里乡亲们帮忙。一来一往的,就称之为换工。
装袋除了人工外,还需要装料机。陈忠文也买不起,于是便在卖菌种的商家那儿租了一台,一天就几十块钱,贵的让人心滴血。
塑料袋是专门买的,和超市里买东西时用的那种卷筒装差不多,不过比那个窄些宽些,四四方方的,将袋口对准装料机的出料口使劲儿摁住,打开装料机的电闸开关,一方用铲子将料往上方口子倒进去,出料口便会源源不断的留下来进入袋中。
装袋口处左右两个人轮换准备,再加上一个上料的,这就三个人了。
再安排几人围在装袋口处,等装好的袋料出来后,扯住封口两袋,竖着在地上抻两下,将料子给抻实在了,多退少补,最后用绳子将口拴紧系好就可以了。
最后将装好系紧的袋料依次码好堆放在水泥场上,用塑料蒙好压实在,整个装袋的事儿就算完成,只等第二天来蒸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