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桂芝(249)
两年前的夏天,帽帽小屋里推出了一种防蚊虫的橘油,这么一小瓶就要一百文钱?
多少人笑话她想钱想疯了,到没隔多久的一抢而空,那个夏天多少家里有小孩子的东托人西打听的,就为了匀点橘油给孩子抹一点驱蚊虫。
等到了秋天,京城进橘子的商船比往年多了一倍,有聪明的就自己买了橘子扒皮浸橘油,到了第二年夏天,满大街都飘着橘香味,京城河道多,夏日蚊虫是最大的困扰,现在却闻着这清香的橘香味,燥热的空气都变清爽了。
桂芝送走了郑少勇后,从掌柜的那里取了二十贯钱,直奔了京城最好的药铺,她要去买些药材,
“板蓝根,一百斤有吗…”
汴河码头旁边最大的布行,都是各地进京的商船出货的地方,就是桂芝说的批发地,她找到了南方行商运来的细棉布,
“我要十匹上等的细棉布…”
第二日一早,柳氏丈夫的驴车停在了后门,这是今年才添置的。
他们夫妻老早就想攒钱买个小院子住,祖宅里实在是太挤了,大哥家又能生,把他这个小儿子挤兑的搬出来住,只留了儿子儿媳还占了间房子。
谁知前年过年跟父母要钱时,大哥大嫂都说这钱是公中的,孩子读书吃住都是公中出钱,要买院子自己买。
他们家是做靴子的,也是祖传的手艺人,他和儿子一直在家里干活。
这几年跟着媳妇搬到东家铺子,早晚都不在家吃,不说多他们父子俩一百贯总赚的吧,谁想还成了白干了!
他气不过索性就自己出来挑担子当了卖油郎,京里这些年做菜越来越舍的放油,走街串巷的卖油郎买卖好的很,女儿去年满十五岁东家就让她在铺子里打杂,工钱一个月一贯,就三个人去年一年就攒了一百贯,照这样下去两年后就能买个小院子了,谁知东家却说,
“朱伯伯,你要是现在有看中的小院子,两三百贯的就快点下手,不够钱找亲戚借借,我这边也可以借一部分…”
所以他开年就买了一个小院子,儿子媳妇搬出来后家里又添置了辆驴车,每天卖货跑的地方又扩大了,家里祖传的老本行都不做了…
桂芝坐着驴车来到了小姨家,进了内院就看见追蝴蝶的小表妹,听到门口的动静迈着小短腿扑哈扑哈朝着表姐扑过来。
桂芝冲上前一把抱起来举高高,
“婷婷想姐姐不?”
“咯咯咯”
小丫头一点都不怕高的笑的欢。
程丽丽从屋里出来笑道,
“你来的还怪早的,我还以为你会等大姐姐夫他们去接你一起来呢!”
“我爹娘他们今天要来吗?”
这还真不知道,桂芝不由懊恼道,
“早知道我就在家里等他们了。”
“我昨日给家里都送了信,你姨夫出征前想都见见,估计中午就到了。”
程丽丽看着门房搬进来一箩筐一箩筐的,走上前掀开盖子有些傻眼,
“你带这些东西来干啥?”
“听说小姨夫要去北边剿匪,我买了些药材和布料给他带上,那边不比京城东西齐全,多带些总有备无患。”
“你家里那橘油带些来我也不说啥,怎么还要花钱去买这么多东西。”
程丽丽嗔怪道,桂芝铺子是赚钱,可本钱也不少,这得几十贯钱了吧。
“这个和你说了你也不懂,等下午姨夫回来了我跟他说,你还是多做几双鞋子是正经。”
桂芝从箩筐里拿出一个装有米糠的小皮球往地上一扔,
“婷婷,咱们来踢球。”
程丽丽摇头让下人把箩筐都搬到库房里去,自己这个无知的妇人还是不要管他们这些精明人的事了。
午时时分,三辆驴车陆续进了将军府,这些亲人们昨日收到信后都是一大早天刚亮就出发…
第二日,唯一没喝多的郑少勇早早回了大营,很快派了两个亲卫回了将军府,桂芝把自己带来的三样东西用处一一和他们讲明白。
帽帽小屋的橘油是京城最好的大家都有共识,光这几坛子橘油他们就够惊喜的了。
板蓝根的用处大家都知道,这一百斤的板蓝根都是上等品,药效肯定特别好。
最让他们惊喜的是那细棉布,反复问过几次,
“这个真的可以止血?”
“是辅助作用,最要紧的是一定要用开水煮过,伤口要及时处理。”
桂芝也只是知道一点浅显的常识而已。
五天时间一晃而过,郑少勇率五千骑兵出了京城北上剿匪。
他一离京,田桂芝最大的依仗就不构成威胁了,一些别有心思的人开始蠢蠢欲动。
日渐繁华的京城各行各业的利润大都渐渐透明,最赚钱的古董字画这几年在京城越来越受达官贵人追捧,金银首饰华贵布料是妇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