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记事(323)

乔细妹被他们看得有些毛骨悚然,忙把老五抛了出来:

“我家小儿子在渤海卫当兵,前些日子升了军官,做了啥子小旗了,说是要孝敬我们老两口儿一车柴炭,好让我们过个暖和年!”

烧炭人一听这话,方才觉得正常。

乔细妹悄悄在心里抹了把汗,这年头,还真得时时处处都小心谨慎!

跟烧炭人约好了一个月以后去取。到了日子,乔细妹特意叫上了李希仁和李桐,两个壮硕的大小伙子陪着她,一块儿去取。

十月初一,李家人全家人都换上了新做的冬装,也给祖先早早送了寒衣。

老太太乔细妹也在屋里点上了炭盆,把孩子们都聚拢到自己身边,烤火取暖。

每日还轮番在灰堆里,埋上几个芋头、山药、土豆、地瓜、甜菜疙瘩、鸡蛋之类,换着花样来。焖烤熟了,就拿出来趁热剥了壳,给孩子们吃。

孩子多了,就没个老实气儿了。

你追我打、闹闹吵吵、笑声闹声哭声喊声,能把房盖儿都掀飞,李云心光是看着都觉得脑瓜仁儿疼,老太太乔细妹却偏偏觉得十分满足。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热热闹闹、喧喧嚷嚷,又按部就班地流逝着。

转眼间,便来到了另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

靠山屯的人家,来自五湖四海,祖籍哪里的都有,菜系五花八门,口音也多种多样。

但冬至祭祖的习俗,倒是几乎家家户户都一样。

不只是靠山屯,整个祥云镇,乃至整个渤海郡,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

为了祭祖,李家人提前三四天就开始用金纸叠元宝、用黄纸拓印纸钱,这些是冬至祭祖的祭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备冬至日的祭品,除去要准备上供用的馒头、菜蔬、酒,还有香,便是这元宝与纸钱的用量最大,而且这部分,也是孩子们最能帮得上忙的部分。

第231章 卤味

若是论起渤海郡本地习俗,除了祭祖之外,便是家家户户都要买了羊肉,回来煮生姜羊肉汤,喝羊汤,吃饺子。

据说,倘若冬至日不吃饺子,冬天里会冻掉耳朵。

冬至的饺子馅儿是固定的。

一定要用羊肉为主料,还要加上葱、姜,黑胡椒和花椒来调馅儿。

李云心两辈子加起来,还是头一回吃这种口味的饺子。滋味有些冲,不如在现代的时候吃过的饺子顺口。

但这种饺子,吃进肚子里,感觉暖洋洋的,一股暖流一瞬间便会流遍四肢百骸。

李云心的饭量,平时吃饺子需要吃三碗。可今儿个刚刚只吃了一碗,就已经觉得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了,肚里也饱饱的,几乎没有多少空地方了。

冬至日虽然占了一个“至”字,却不是最冷的日子。

过了冬至没几天,李景福等庄稼人盼望了许久的、今年的第一场雪,终于落了下来。

雪下得不大,刚刚够把地皮盖上薄薄的一层,就停了下来。

雪花在空中飞舞,一团一团、一簇一簇,像柳絮一样轻盈,却没有柳絮杨花那般大,反而更像是春天柳条上的芽苞一般,小巧玲珑。

下雪的时候,李景福一直抽着旱烟袋,蹲在院子里,盯着灰黄的天空,闷闷地抽了整整一袋旱烟。

乔细妹就劝他道:

“景福啊,你也别太上火了。

秋日里你就看着天儿,说是要发大水,给我们都吓够呛。那家伙,愁得我都睡不着觉。

结果这大水倒是真发了,但不是没咋波及到咱们这儿吗?

这雪下得少了多了的,那是老天爷做主。

但要不要为了这事儿上火,这得你做主啊!”

李景福听了这话便硬挤出来一个笑脸儿,结果这笑得比哭还难看呢:

“细妹,你别跟着上火啊。这天儿啊,就是雪下得少点儿,说不定过几天,这大雪就下来了呢。现在担心还太早了。”

乔细妹明知道李景福还在担忧,也不说破:

“那你下地窖去,给我搬两颗菘菜出来。挑大个儿的,今晚上包饺子!”

自打外头的天际降温到滴水成冰,而且一整日都不会化冰的程度,李家人就把家里的鸡鸭宰了一批,都处理成了白条鸡、白条鸭,挂在棚子里,冻得邦邦硬。

现在鸡圈里,就只留了几只天气暖和的时候表现得最好、几乎日日下蛋的母鸡。鸭子干脆一只都没留,全都趁着肥嫩,一波宰了。

李希仁专门给幸存的母鸡们搭了个冬日里专用的鸡窝,外头带门儿的。

让它们能够躲在里头,挤在一块儿取暖,还能在天气不好的日子里,避避风雪。

李云心把鸡鸭的内脏收集起来,集中卤了一波,分了两种口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