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别急,买东西讲究货比三家,既然来了就多看看。”
“要碰上治安队咋整?”
林珍珍跟笃定——“不可能。”
这一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盖起红砖房,甚至有胆子大的居然盖了三层,院子地板是水泥地,村里总有年轻人晃荡,虽然都是那么一副闲云野鹤的不经意,但眼神精着呢——不是倒爷村是啥?
这样的村子在上头肯定有关系,打击投机倒把的来了也只是走个过场,卖东西的不怕,她们买东西的更不怕!
这不,才出了那家的门,就有一个跟赶美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走过来,小声问:“姐姐要添置几套衣服吗?有广州来的。”
嘿,这倒爷村,要是放四几年,那绝对是要么全员地下党,要么全员特务。
大家跟着去她家,一对中年夫妇带他们下地窖,货没第一家的多,质量也不怎么样,但好在态度很客气,珍珍倒不好讨骨折价了,只推说没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能是出门太久了,她现在看见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就会想起蕙兰和赶美,怪想她们的。
脚下不由得加快速度。
她这一快可不得了,身后追出来的倒爷傻眼了:这是不买了?哎哟那可不行!哪有砍了一圈骨折价拍拍屁股走人的道理!
“诶诶小女同志等等,拿去拿去,算我倒霉,全赔本给你了……”他嘴里嘟嘟囔囔,搞得自己踩了狗屎似的,这可把丰收大姐高兴坏了,捡大便宜了啊!
林珍珍:“……”丰收大姐还需社会磨练。
因为她们买的多,倒爷直接送一个大大的尼龙袋,二百多双袜子,二百多双手套,全用尼龙绳扎得紧紧的,珍珍还钻进袋子里踩了又踩,终于能勉强塞一个袋里,另外的十几套线衣线裤则绑丰收大姐的腰上、胳肢窝里,本就高大健壮的人,瞬间成了女超人,走路像地震。
倒是超英,姐俩觉着挺对不住他的,拉出来溜了一圈啥也没给他买。
丰收大姐拍着胸脯,“儿子想要啥?妈给你买。”她带出来的钱只买了三人来回车票和食宿,进口药珍珍不让她掏,她手里还有五六块余钱。
超英再懂事,那也是十二岁的半大孩子,满含期待地问:“我能买本书吗?”
“书啊没问题,你们顺着这儿走下去第五家就有。”顺利进账小一百的倒爷教他们。
珍珍让丰收大姐留在原地看着东西,她陪超英找过去,屋子小小,书籍满满,还真是个地下书屋,主人是个凶巴巴的络腮胡,“两块钱一本。”
珍珍指指超英拿着的巴掌大的连环画,“这也两块吗?”
络腮胡翻个白眼:“聋啊?不买别乱翻。”
超英被吓得抖了抖,赶紧放回去。
从来都是讨骨折价的林珍珍生气了,“这才多大点儿,怎么能跟那边的小说一个价?”那些厚厚的砖头一样的小说卖两块她还能理解,就这,都已经比正常书价翻倍了!
这络腮胡不过就是看他们面嫩年纪小,故意的。
但她也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总不能跟人吵架,行,你不说一个价吗?那我就专买大书厚书,亏死你!
果然,她也不看具体是啥,捡了几块“大砖头”,拿手上还得掂量掂量,不重的她还不要!
这下,络腮胡脸色更难看了,跟吃了苍蝇一样,“你……你……”
珍珍把他所有的大砖头里最重的五本挑走,扔下一张大团结,别提多痛快啦!哼,这些书现在看着寻常,放五十年后说不定还是绝版呢,因为这场大革命的关系,激进年轻人们毁坏的书籍可不少,估计这些就是从虎口里抢出来的,或者就是在帮他们处理赃物。
你说巧不巧,他们刚回到招待所,刚把东西放下,超英迫不及待打开一本《红楼梦》,居然从书皮背面的折槽里掉出个东西。
“小姨你快看。”超英声音颤抖。
第24章 024 鱼王
那是一张小小的, 白底绿字的纸片,由于年代久远,白纸已经发黄, 但绿色的字却还清晰着:顶头从右往左是“大清”俩字, 中间还有英文的“CHINA”, 右侧从上到下是“郵政局”,左侧是“壹分银”, 中间是一条双眼大睁、腾云驾雾的青龙。
珍珍有点迷糊, 英语单词她知道。
超英声音颤抖,不知是害怕还是激动, “小姨这是邮票,大清龙票。”超小声。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 她怎么没认出“郵政局”其实是“邮政局”的繁体,这属于古董!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年。
超英咽了口口水, “小姨我知道。”
原来,他们满月生产队曾经有一位从北京来的历史系教授, 这老教授下放的时候没住处, 连牛棚都满了,全村只有林丰收愿意收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