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战乱年代后(263)
郑惠听闻此话,惊讶地抬头看向郑文,片刻后又看向公子奭,只见青年正垂眸看着手中杯盏之物,脸色平淡,对于郑文的这番话毫无反应,他怔了一下,还未反应过来,竟傻傻地问了一句,“先生,是要郑家子弟出世么?”
站在一侧的郑合也看着郑文,他并未想到上座的女子会说出此话,郑家村中人世的极少,他们村中有不缺少学识渊博之人,老宅中也藏有诗书万千,都是从几百年前就传下来的,从外面走过一趟的郑合知道那些书简有多珍贵,他们族中一些自幼就读书识字并未因为封闭就闭门造车的那些叔伯们算得上是当世的隐士。
可是因为几百年前的一条禁令,他们至今不能下山,因为守护山中的秘密是他们世代的宿命。
郑文把手中合起来的书简放在一侧堆成小山一样的书简之上。几百年的家谱传下来,已经颇有规模,堆在一起也是一座小山。
她看了一眼一旁的郑林,“这是我在外收的学生,从我的姓,叫郑林,以后也算是郑家人了,在这族谱上加上吧,算在郑合这一辈。”
一旁还有些愣神打量大堂中人的郑林听到郑文叫他的名字,啊了一声,根本还未反应过来,好像自从进了山,进了这座宅院,他的认知被反复□□,却还是未能从这些人的话中提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一切都是混乱的,没有一点头绪。
郑林还在呆愣中,下方的郑合和郑惠却是迅速地反应了过来,能在公子奭身边呆过的都并非呆傻之人,快速地提炼出郑文话中的意思,上座女子的从我的姓这一句话不外乎承认了自己是郑家人,而且能让公子如此对待的也只能据说是公子的夫人,从族中世代传下来那位沉睡中秦岭墓中的郑家祖先了。
郑惠在心中快速衡量,事实上他这一天经受的震动并不比旁人小,郑文的出现和公子对待他们这位可能是郑家祖辈的人的态度几乎代表了一种信号,他们郑家的机遇来了,这几百年的困守山林似乎就是为了等待今日。
这位平时在公子奭的面前甚至有些谨慎低微的郑家族长跪在了地上对着郑文磕了一个头,“先生命令不敢违抗。”
一侧的郑合也跟着郑惠跪在了郑文的面前,这位青年不过霎那间就明白了自家叔父这次的选择,他沉默地接受了所有的安排,也许将近五百年的困守早就已经在郑家人的骨头上烙印了独属于他们的宿命。
对于郑文这一晚上突然的决定公子奭并未发表任何的看法,他神情如常甚至称得上平淡,对待她的态度也一如既往,让郑文都有些猜测不出对方的想法和态度。
百年过去了,郑文觉得这个男人的心思也越发地难测了,也许,这也是时光给予这个青年的变化。
公子奭一路沉默,特意把郑文送到了休息的小院后才停下了脚步不再向前,郑文走了几步后忍不住回头,却看见了公子奭一直并未离开注视着这边,静静地站在月光下,长身鹤立,身姿笔挺,看见她回过了头,那位青年似乎笑了一下,不过夜色太深郑文也看不清,于是她不太确定。
半晌后她率先地慢慢地回过了身,一步步向自己的屋子走去,途中走了一半,她抬头看了一眼夜空上悬挂的月亮。
好像几千年过去,这月亮也没什么不同,皎洁依旧,也是一样的阴晴圆缺。
既然月亮能几千年都没什么变化,那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长久下去呢。
郑文压下了心思,笑了一笑,进了早已经点燃了油灯被仆人们收拾过的屋子。
只是等月色朦胧,夜色越发深了时,郑文坐在屋子里,正要站起身熄灯时,就听见了门外的呜呜声,一打开门就看见了扒着门的犬良,还有在门前犹豫不决的郑林,少年对上她的目光有些慌乱地喊了一声先生。
第114章 我在你身后
郑文的目光下移,把门推开了,犬良也跑到了郑林的身后,只露出了一个脑袋,不时地撕咬一下郑林的衣裳下摆。
她看着显然还有些踟蹰不定的少年,走了出来,把门掩上后,才询问,“睡不着?”
郑林在郑文的目光下犹豫不决地点了点头。
郑文看见少年面上的神情后突然浅笑了一下,又走了几步走到了屋外,站在檐廊下,看着夜空中的月亮,隐隐地还能听见不远处主宅屋檐下风碰撞青铜铃发出的清脆声,真是泠泠作响。
“因为晚间之事难眠?”郑文声音很轻,让有些不安的少年情绪得到了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