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番外(217)

章惇不愿意卷进这种无谓的口舌之争中,心说:是啊,哪有这种人呐。我制定修缮法律时都不补充这一点。而且去参军基本上不问身份,反正充军发配也是参军,有很多逃犯就逃到军队里。

刑部尚书心里背下了《大宋律》和多年来几代君王的《编敕》(皇帝命令合集,作为法律补充)《编例》(案例合集,作为法律补充),默默检索了一会,有一条能反击他的。

一个是伪造路引、挪用他人户籍罪应刺配。

但看官家的脸色缓和,微带笑意,我犯不上自找没趣。

很可惜,所有官员都学过法律,当即有人提出这一点。

“伪造路引的重罪,难道可以一笔带过?”

礼部侍郎:“有道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林玄礼:“且住!没见过那本书上有规定罪加一等,你在这里红口白牙的捏造法条,就不怕官家降罪吗?”

“我这是引用一句俗语!”

林玄礼一翻白眼:“亏你还是进士出身,在庙堂之上夸夸其谈,议论郡王的罪与罚时,说话连既没出处又没道理。大宋开国以来依法治国,你说俗语干什么。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我连匹夫都不如么?对我你也敢说罪加一等?你将八议至于何地?”

八议是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排第一的就是议亲,皇亲国戚犯了死罪,都要由皇帝审判,流刑以下的直接减等。

礼部侍郎一怔,赶紧出列跪倒,请罪:“罪臣口不择言。实不敢妄议国法…求官家开恩。”

赵煦静默了一会,以眼神示意章惇:你今天有急事吗?我不想骂佶儿。臣子们按照礼法弹劾他,怎么还说不过他?

这几个月都想骂他,又担心骂的声色俱厉,历数这些太吓人的罪状,把佶儿吓得从此以后拘束起来不敢和我亲近,那他开府之后就会称病避嫌,不出门以求自保。寇准、狄青都是含冤负屈,忧病而死。

不说他的过错也不好。只好叫文官们来骂他,骂的他懊恼痛哭后怕,我再安慰他。这样佶儿受了教训,也不影响我们的关系。怎么还说不过他呢?这可真气人。

章惇以眼神回应: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赵佶又不傻,他要是个傻子就没法活着回来。

官家微微扬起眉头:你确定么?前些天是你跟我说,佶儿莽撞,有勇有谋但过于狂妄,需要磨砺性情。

章惇眯了眯眼:臣没说他傻。官家稍安勿躁,今日无事,慢慢磨他。争辩是文人性情,要动手才需要戒备。

赵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只好抚着玉圭,看大臣们窃窃私语。

官帽两翅很长,也拦不住他们窃窃私语,议论了半天,出来几个人给礼部侍郎求情。

赵煦也不说治罪,也不说免罪:“先议十一郎的功过得失,再说其他的事。继续。”

林玄礼心说这还真是我理亏,造□□在什么时候都是严重问题。反客为主,趴地上吵架有损气势,顺势跪坐在地上:“我何曾伪造过路引?”

到边关的第一天就机智的烧了路引,死无对证。你可以说一路上过州城府县时,有门卒查过,但进进出出那么多人,他们记得住才怪。

“你竟敢拒不承认?”

林玄礼比他还生气:“我做过的事我会请罪,没做过的事还能让你们污蔑我?六哥他们陷害我!”

赵煦扶额:……给你伪造路引的小吏都在刑部关了四个月了,你店铺掌柜的老丈人,对方招认的详尽,又描述了相貌。你还在这里嘴硬。真以为朝野官员都是酒囊饭袋么?他们也掌握了许多证据,除了没调查出王繁英什么时候和你约好私奔之外,什么都查出来了。

“佶儿出宫游玩这件事,是朕默许的。再议尊卑礼仪。”

在场官员连输两回合,一个个都在心里摩拳擦掌。

他们虽然都是章惇任用的新党,求新求变,但在儒家典籍,礼乐章法方面也都烂熟于心,打起精神来开始考据时,脑子里自带一个藏书楼。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比保母画绣花样子还熟练。

在掉书袋方面,林玄礼毫无悬念的输了。虽然有文化,但时间和精力上的差距无法补足,又不占据礼法的制高点。非要把一件不合礼的事情解释出来,也很难。

礼的要求就是各安其位——皇帝就应该做个明君,官员就应该做个忠臣,郡王就应该做个安分守己的宅男——读书学习闭嘴生孩子别太好色。

林玄礼听他们骂了一会,能指责回去但是‘危亡’‘一旦大厦将倾’‘覆巢之下无完卵’之类的话,太难听了,国家存亡也不是我现在能拿出来说的,给他们下一个论点递刀子可不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