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2+番外(214)
顾小牛呼吸一窒,转向两个弟弟,“我们走!”
“上哪儿去?”顾承礼悠悠地问,“知道这是哪儿吗?”
顾小牛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他娘的老家海城市。他们在这儿没一个亲人,离他们最近的亲人在顾村,离这边有二三十里路。
他们一旦走出大门,要么沿街乞讨,要么靠双腿走回顾村。可不论哪个他们都办不到,因为他们不认识路,也分不清东西南北。
顾承礼见他又转过身来,“我去买把镰刀,先把主院的草割掉,明天你们再慢慢收拾。”
“你呢?”小牛问。
顾承礼:“我得回村告诉你爷爷,还有你娘的祖父,这宅子和沈家药铺都回来了。”
顾小牛转向他娘。
沈如意点头,“你爹说的都是真的。你们要想回村看看——”
“我不想!”顾小猫慌忙打断他娘的话,唯恐慢一点他哥替他应下来。
沈如意便转向小牛。
小牛三四岁大的时候,有很多小伙伴儿。后来他祖父去世,钱绿柳整天让沈如意干活,小牛不得不帮他娘照看弟弟,渐渐就没了朋友。
有朋友的时候他还不甚记事,没朋友的那两年记得清楚,所以他对山村的印象除了满室的安静,就是钱绿柳和顾绒花的谩骂。总的来说没有一丝好感。
顾小牛果断摇头,“爹自己去吧。回头见着爷爷,告诉他,不是我们不想去看他,是我们更不想看到奶奶。”
顾承礼揉揉他的脑袋,“行,我告诉他。”随即关上门,把青石板上的菜拔掉,推开堂屋门,让娘几个进去歇会儿。
沈家老宅位于早年的租界区里面,外墙几乎没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保存完好。主院和东西跨院都是坐北朝南典型的北方院落。主院七间正房,东西各五间偏房,盛时看起来宽又阔,很是气派。如今只剩下荒凉。
在正房和厢房中间,还有两个拱形门通往东西院。东院以前是沈如意他大伯一家住,西院是沈如意和她父母的居所。
自打她大伯变卖资产跑去资本主义国家享乐,东院便空了。后来随着家里的奴仆散尽,沈如意搬去主院,西院也空了。
若说主院十年没人住,那东西跨院得有十五年无人光顾,所以比主院还要荒凉。
沈如意带着几个孩子到东边的拱形门,就看到东院的偏房倒了。
小牛不禁说:“怎么这么破?”
“时间长了,快一个世纪了。”沈如意道。
仨孩子惊得张大嘴。
小猫不敢置信:“一百年?”见他娘点头,“娘,您以前真是大家闺秀啊?”
第90章 打扫庭院
沈如意看到孩子震惊的模样,不禁问:“这还有假?”
仨孩子同时摇头。随即小牛说:“这个,还有西边加起来都有我们学校大了欸。娘,你这是多大的大家闺秀啊?”
沈如意忍不住揉揉他的脑袋,“你猜?”
“最大的?”小柱开口。
沈如意微微摇头。
小猫接着问,“中等的?”
沈如意认真想了想。
小牛忍不住:“真是中等的?”
“搁海城是中等偏上吧。但要是搁首都或者江南鱼米之乡,估计是中等偏下。”沈如意道。
小牛惊得张大嘴巴,“那那最大得多大?”
“王府格格,宰相的千金啊。”沈如意道,“还有当地富商,一个地方的一二把手。”
小猫掐指算了算,“那有好多啊。”顿了顿,转向沈如意,“娘,当官这么有钱,爹咋没钱?”
沈如意被问愣住,回过神顿时想笑,“你爹那个官跟我说的可不一样。你爹是人民子弟兵,责任是保家卫国,为民请命,以前的官是中饱私囊,鱼肉乡民。你爹他们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以前那些人是当官不为钱和权,不如回家卖红薯。”
“啊?”小牛吃惊,“以前的官咋这么坏?”
沈如意:“以前的官要不坏,八国联军还不敢打咱们呢。”
小牛听说过“八国联军”,“是不是那个,那个谁来着?娘,那个谁?”
“慈禧?”沈如意问。
小牛一拍手,“对!就是她!娘说这个房子快有一百年了,是不是她活着的时候?”
“差不多。”沈如意点头。
“娘!”
沈如意连忙转向小柱,“怎么了?”
小孩两眼放光,连声道:“那里,那里,娘,快看!”
沈如意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连忙拉着他后退。
小牛不明所以,“那里咋了?”
“有个花绳子。咦,绳子还会动?好像蛇啊。”小猫勾头看了看,“真是蛇?!”
沈如意皱眉,“那你还过去?给我回来!”
小猫吓得骤然停下。随即回头,看到他娘神情严肃,不禁眨一下眼,“咋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