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征服娱乐圈+番外(235)
毕竟,谁没事上网冲浪的时候会去翻华国文旅部的官网呢?
洛樱本身也没有告诉小店食客们这件事,等了她半个月回来的食客们都以为是处理什么私事去了,询问需不需要帮忙。
晨起,天色已然大亮。
这时节进了七月里,早上出门遛弯的,锻炼的人都多了许多。
早上起床出来跑一圈,回家冲个澡下楼直接过来排队吃饭。
这两天不少小店老食客们怨声载道,倒不是因为别的。
暑假来了不少的游客,很多人都是看了网上的攻略,一定要过来打卡早餐。
这些游客可真是把“来都来了”这一原则奉行到底,起大早就出门,就为了吃这一道早餐,搞得不少原本早起的老食客们都没有游客们排队的早。
今天的早餐是小笼灌汤包。
以前这东西在宫里的时候叫做灌汤包子,先帝那会的时候,宫里不少的贵人早餐都点这个吃。
灌汤包子不同与普通的小笼包,肉,汤,面三位一体。
会吃的人吃这灌汤包子,一品汤,二吃肉,三尝面皮,才能品尝出这灌汤包子的精妙之处。
洛樱在灶上蒸着灌汤包,自从她在京城那边的事情结束,陶然就屁颠屁颠地跟着跑回来了,等到网站上的公示结果一出,陶叔叔也跟过来了。
眼下,陶典正行使着自己的“员工家属”特权,自己端着灌汤包跑到小店院子里的桌椅上去了。
当然,他还不是一个人来的。
曾经是洛家楼多年老客的陶爷爷也被带了过来,要不是看着自己爷爷的份上,陶然姑娘可能直接挥舞着扫帚把自家蹭吃蹭喝的老爸撵出去了。
灌汤包之所以内里有汤,主要是其中含有着猪皮冻,提前包肉冻包好在包子里,等到灌汤包上火一蒸,皮冻自然化开却不漏,这就看包灌汤包之人的手艺了。
猪皮冻是洛樱提前熬好的,选的是上等猪背的猪皮,出胶极好,做出的冻也好极了。
灌汤包都是提前洛樱包好的,卖完即止。
端上一屉刚蒸好的灌汤包,食客们打牙聊天。
“老板娘,明儿个咱们吃啥啊?你这一走半个月,必须得给我们补偿回来啊。”
“就是就是,营业时间不延长,那一周多营业一天吧。”
“明天做豆腐脑可好?想喝豆腐脑了?”
“切,你还点上了,我明儿个还想吃馄饨呢。”
吵吵嚷嚷的,如今店里已经是满座,外边还排着长队,陶然正飞速计算着账务上有没有错误。
洛家楼小院的石凳上,陶典与陶爷爷正一脸满足地吃着灌汤包。
进了大暑,早上七点钟都是热腾腾的,坐在院子里吃早饭正好,还能吹到点风,凉快快的。
灌汤包是细细的提褶,馅料只有一种,猪肉馅灌汤包。
筷子盈盈一夹,夹起来不起皮,翻身而不漏底,正是灌汤包的特殊之处。
轻轻一咬,轻薄的包子皮破开小口。
微微一吮,浓厚的鲜汤瞬间萦绕于口中,舌尖之上尽是鲜香。
灌汤包的个头不大,但内里各个都有着大分量。
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腿肉馅调好味,配上特制的猪肉冻包裹在面皮之内,汁香味浓,不油不腻。
喝完了鲜汤,香喷喷的猪肉馅,皮薄如纸的面皮,每一口吃下去都十分的过瘾。
“香啊!小兔崽子,你们爷俩先跑过来了还不带我。”
年逾古稀的陶爷爷吃着灌汤包,骂起儿子来毫不费力。
洛家楼还有传人,这么大的事居然不早点告诉他。
况且,这父女俩是背着他吃了多少独食了?
“您老现在不是吃到了吗,以后京城可以定宴席,本来想咱们家在京城吃的。”陶典赶紧给自家老爷子解释着。
陶爷爷轻哼一声,“在京城订宴席哪有来这吃快啊?”
“我看店里刚才还有人要吸管?”
“现在的年轻人啊,连个灌汤包都不会吃了。”
作为地道的老食家,陶爷爷对于用吸管来吃灌汤包这种吃法视作异端,喝汤都不会?舌头长着干嘛的?统统都是异端!
院子里爷俩说着,店里的食客们也没闲着。
尤其是如今这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配个下饭剧下饭综艺,一心两用,还能放松一下。
只不过这么做的多是自己在家吃饭的时候,没想到今日这直接有人在店里一边吃一边看了。
这客人是个很年轻的小姑娘,估摸是来旅游的学生,座位正好挨着陶然所在的收银台。
饭店本就吵闹,只要音量小不吵到别人,洛樱也懒得管。
这姑娘似乎是直接点开的历史记录,音量极大,点开就过来取餐了。以至于一瞬之间,她手机视频的声音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