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思辞之卫子夫(169)
我没有阻拦,因为这是她该承担的,敢做敢当才是我的好孩子。
“不行,不能让三姐这样去,阿翁现在在气头上,她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据儿着急,亦起身跟着往殿外去:“我去求阿翁!”
“据儿!”我呵止他,缓缓站起身来道:“你斗不过那只老狐狸的,还是让阿母去吧!”
据儿扶着我道:“阿母,你还病着呢!”
“你放心,我死不了!”我挣脱他,唤了宫人进来替我更衣,九儿欲过来扶我,被我拒绝了,说道:“你替我看着据儿,在我回来之前,别让他出椒房殿!”
诸邑说的对,据儿不能去,那些奸佞小人巴不得据儿惹怒刘彻,找他的错处,他这个时候插手的话,正好遂了那些小人的意。据儿是储君,他身上不能被人泼脏水,可我不怕,我是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
我的四个孩子,都足以令我骄傲和自豪,可我身为母亲,却没能保护好她们,让我的两个女儿都早早的离我而去,如今我还剩最后两个,哪怕是让我豁出命去,我也一定要护着他们。
☆、对峙
马车停在了紫殿门前,我一身翟衣下车,威严赫赫的肃在殿前,定了定心神,又款步往紫殿走去,没有让人通报,殿前值守的护卫想拦又不太敢拦,一直到我走到门口,才从旁窜出个苏文,挡住了我的去路。
苏文作揖道:“中宫,陛下正在审案,不宜见客!”
“是谁给你的胆子敢烧了朕的炼丹房?是皇后还是太子?”刘彻的斥责声传到殿外。
我没有理会苏文的话,而是驻足听着屋内传出来的动静。
“事是我一个人做的,和其他人无关,陛下要治罪,就治我一个人的罪,别把母后和太子牵扯进来,他们是无辜的!”诸邑说道。
刘彻怒道:“无辜?太子矫诏忤逆朕,你排挤幼弟,杀人放火,这一切都跟你那个母后脱不了干系!你们一个个的是不是都以为朕不会杀了你们,才敢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朕的底线?!”
随即便听得“咻”的一声,似乎是宝剑出鞘的声音,我心底一颤,冷冷的看了苏文一眼。
苏文陪着笑道:“中宫,陛下此时确实不便见……”
啪——
我用力甩了苏文一巴掌,打的他后退了好几步把路让开了,我没有多言,毅然抬步进殿,果然看见刘彻拿剑指着诸邑。
“陛下说的是,孩子们言行无状,失了体统,都是妾的不是,是妾教子无方!”我走近刘彻,伸手挑起剑锋对准我的胸膛,直视着他的双眸道:“陛下要治罪,就治妾的罪,放过孩子!”
“阿母……”诸邑过来拉扯我的衣服。
刘彻目露凶光,苍老的面容上不带一丝情感,看着我,冷冷地道:“你以为朕不敢么?”
“陛下为了求仙,都可以抛妻弃子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呢?!”我刻意逼近了一步,伸手在剑锋上轻轻一划,指尖立刻有血渗了出来,又不禁冷笑,说道:“这柄赤霄宝剑曾经杀过秦人,斩过楚军,还饮过匈奴人的鲜血,如今它的味口已经大到连自家的人也不放过了!”
鲜红的血渗出指尖,滴在泛着银光的剑身上,犹如一颗从天而降的千斤巨石一般,令人无力托举,“哐当”一下,赤霄宝剑掉在地上。殿内突然变得安静了,只有两双愤怒而隐忍的眼睛,正在做着一场博弈,悄无声息却又电光火石,片刻之后,刘彻避开我的眼睛,转过身去。
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觉耗尽了毕生的力气,我疲惫的往后退去,被采桑扶住,诸邑立刻过来,用帕子把我的手包住,掩面哭泣,心疼不已。
“快,去传太医!”采桑吩咐道。
我摇摇头,推开采桑,说道:“不用,你快带昭华走!”
“阿母……”诸邑摇头,拉着我的手不肯松开。
“你快走!”我推了诸邑一把,又示意采桑赶紧把她拉出去,刘彻的侍从见了,也都识相的退了出去。
殿内又只剩我和刘彻两个人,沉默了片刻后,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补全了自己欠下的礼节:“陛下长乐无极,千秋万岁!”
“别说这些虚伪的话了”,刘彻说道:“杀了公孙卿,毁了炼丹房,你们现在一个个的,怕是巴不得朕早点死吧?!”
我抬头道:“当年陛下中毒,昭华欲给陛下试药的事,陛下难道忘了么?昭华是至孝之人,怎会盼着君父死,杀方士,烧丹房,不过是为了给死去的令仪和幼蓁报仇罢了!”
“朕说过很多次了,幼蓁的死和丹药无关!”刘彻怒吼着,又回过身来看我:“还有栾大,是他欺骗朕在先,公孙卿举报他有什么错?”
我对上他愤怒的双眸,说道:“栾大是欺骗了陛下,难道公孙卿就没有吗?只不过是陛下不愿意承认罢了,他们两个狗咬狗,害苦了令仪,昭华要给自己的大姐报仇,又有何不可?!”
“可她杀的是能助朕通仙之人!”刘彻咆哮道。
面对他的愤怒咆哮,我没有任何退缩,笑问:“陛下求仙求了几十年了,求到了么?见着神仙了么?”
他表情稍稍凝滞,眼神也开始闪躲,转过身道:“朕会求到的!”
话已至此,也没有再劝的必要了,我低下头沉思了许久,又说道:“妾知道陛下一向公私分明,昭华杀了人,理应伏法,妾不求陛下宽恕,但妾身为母亲,没能教好她是妾之过,妾愿以身代罪,替昭华接受惩处!”我将腰上的配绶解下,奉于青玉案上,又郑重的行了一个稽首礼道:“妾恭贺陛下老来得子,愿陛下心想事成,福寿万年!”礼毕,未等他发话便起身出了紫殿。
秋风萧索,落叶纷飞,又是一年北雁南归季,年年岁岁如是,岁岁年年不同。秋天会过去的,春天也会如约而至,南飞的雁总会有北归的一天,只是不知道明年我还能不能看着你们再飞回来了。
也许明天迎接我的会是一道废后诏书,又或是一杯鸩酒,但我无惧亦无悔,只要能保护我的孩子,我死也甘愿。
若能成仙,愿弃妻子如弃弊履,这是刘彻去泰山巡幸时说过的话,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害怕他在气头上真的六亲不认的对诸邑动手,不愿在甘泉宫多待一刻,我带着诸邑连夜赶回未央宫,并且让她留在椒房殿与我同吃同睡,不敢让她离开我一步。
☆、巫蛊
一夜无眠,一直到次日晌午,刘彻才命谒者令将玺绶送还:“陛下说念在诸邑公主曾经为父试药的份儿上,这一次可以既往不咎,还请皇后对公主多加训导,不可再有下次了!”
我接过玺绶,心里虽松了一口气,但对刘彻的手下留情没有任何感激,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去怨怼,他既还想继续让我当这个皇后,那我便好好当,不为别的,只为手里的皇后印绶,它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还可以保护我的孩子,我不知道刘彻再这样执迷下去会再发生什么,但我心里明白,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般顺遂了。
诸邑这么一闹,倒是直接把尧母门的风头给盖了过去,热闹看多了大家也渐渐明白所谓的十四个月生子,不过是哄刘彻开心的小把戏,刘彻也只是乐的给她这个面子而已。除了一块牌匾,刘彻也没有其他表示,昔年因宠幸李夫人而厚待李广利和李延年两兄弟的事并没有发生在钩弋夫人身上,那所谓的易储便是无稽之谈了,时间久了大家也觉得没有意思,风波自然就平息了。
太始三年的冬天,亚谷侯嗣子卢荣病殁,出嫁还不满四年的阳石公主带着她两岁的女儿回到长安,紧跟着太始四年的春天,夷安公主也薨世了。
本想着阳石嫁给卢荣,可以远离长安,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却没想到她年纪轻轻的就守了寡。而比阳石更为不幸的是夷安公主,死的时候还只有二十六岁。
夷安公主的悲哀是从他嫁给昭平君那一刻开始的。一个是金枝玉叶,一个又是娇生惯养,成亲后因为性格不合,二人经常吵架,谁都劝不住,起先家里还有隆虑公主压着,昭平君不敢太过放肆,可自从太始元年隆虑公主薨世以后,就没人能管的住昭平君了。太始二年的一个夏天,昭平君喝醉了酒说要纳妾,夷安公主当然不同意,二人又吵了起来,这次还大打出手,夷安公主的乳母为了护着她,被喝醉酒的昭平君失手打死了,忍无可忍的刘彻也不顾隆虑公主临终托付,直接将昭平君赐死,夷安公主也因此守了寡。一段不幸的婚姻,对于一个女人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哪怕是公主也一样,自那以后,夷安公主就病了,吊着汤药勉强才维持到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