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想自己和家里的一群男人,似乎也是这样的吃相。以前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喝粥不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吃菜的时候不吧唧几下好像吃饭都不香了。
可再看看二房的那个丫头呢?
卢宝宝吃饭的动作也不慢,别看她身子小,夹菜的速度丝毫不逊于几个哥哥姐姐,可偏偏就是这样稍显粗鲁的动作,在人家身上就显得机灵可爱。
同样是嘴里塞着满满一口饭,自家那个是抢食的肥猪,人家餍足地诱发人的食欲。
人和人之间果真是没办法对比的,就连江白娥也没办法违心地说自家小儿子比二房这丫头更胜任这份工作。
“宝金,这些日子唐秀才病了你们不是不上课吗,怎么白天里也鲜少见到你呢?”
卢老屠咳嗽了一声,看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大孙子,大伙儿的注意力也被转移到了卢宝金的身上。
“爷,我去帮老师家挑水砍柴了。”
卢宝金放下碗,模样十分乖巧老实。
大房的这个长子身型和他老子十分相似,个头又高又壮,跟个小牛犊一样,长着一张卢家男人标准的国字脸,浓眉大眼,唯独鼻头像他娘,又大又圆,很有肉感,因为这个圆鼻头,显得他面相比他爹更憨厚。
卢宝金确实如他的长相一样,是家中小辈里最厚道的,身为长兄一点威信都没有,弟弟妹妹都能爬在他脑袋上作威作福。
“唐秀才是不是真的不好了?”
刘兰花好奇地问道,这些天她去河滩边洗衣服的时候大伙儿都在谈论呢,说是秀才娘子好长时间没有露过面了,唐家的院子里连日煮着药汤,门口的药渣子都堆到小腿肚了。
算算时间,这一次书塾已经放假九天了,这半年的束脩才刚交不久呢,唐秀才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束脩是不是该退啊?
刘兰花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谁让她儿子今年才三岁呢,此时的她还没有想过村里唯一一个开书塾的秀才要是没了,将来她儿子该去哪里念书。
“老师他……”
卢宝金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师娘想带老师去县里看病,好像把家里最后两亩田给卖了,元哥儿也不捧着书念了,每日守在老师床边,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帮着挑点水,多砍点柴火,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师娘和元哥儿都顾不上屯冬天的干柴,等过几个月大雪封山可就没有柴火可以捡了,他们会冻坏的。”
卢宝金认真地解释道,“不过我记得先帮家里挑满水,没有耽搁家里的活。”
卢家不养闲人(脸皮特别厚的除外),因此卢宝金不上学的时候也是要帮家里干活的,他这么说也是怕家里人误会,觉得他胳膊肘向外拐。
可他真的没办法,唐家没有壮劳力,唐秀才虽然正直壮年,可身子骨一直不好,以前上课的时候,在书塾念书的学生父母会轮流帮唐家挑水砍柴。
现在书塾不开课了,大伙儿可能一时没有想到唐家会缺水缺柴的问题。
“嗯,大郎不错,老大你们教的好。”
卢老屠点了点头,眼神柔和了很多。
老大媳妇虽然有些小心思,可老大家的几个孩子都被教的很好,这个家里,最让他们省心的就是大房了。
“家里的活儿有的是人干,这些日子你多帮唐秀才家屯点柴火吧。”
老爷子一锤定音,自然没人会反对。
卢宝宝若有所思,元哥儿?是不是那天她在河滩边见到的那个眼神戏很丰富的男孩,他爹生病了吗?
******
又过了几天,卢家人在睡梦中被一阵哀嚎声惊醒。
唐秀才过世了。
卢家的长辈让孩子们守在家里,自己连夜奔向唐家,第二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从唐家方向传来一阵更为响亮的哀叹。
卢宝宝从爹娘离开后就再也没有睡着过,几乎睁着眼睛,从黑夜守到天亮,等到第二场哭声传来时,她干脆披上外套,搬了一把小凳子守在了院子里。
最先回来的是大伯母和她娘,两人的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她娘,好像还动了胎气,两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回来的。
徐娇娘握着闺女的手,她抓的很紧,卢宝宝觉得有些疼,可感受到娘身上的微颤,她丝毫不敢吱声。
唐秀才过世了,村里的长辈在第一时间赶到,秀才娘子哭到昏厥,被人搀扶回了卧室,留下一群长辈商讨唐秀才的后世。
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一个妇人想着秀才娘子可能大半天都没有吃饭,于是去灶房给她熬了碗米粥,唐家的灶房就像是被一群老鼠光顾过一样,米缸里就几粒米,熬粥的米和鸡蛋都是那妇人回家拿的。
那好心妇人端着粥敲了敲房门,秀才娘子没有应声,她只当秀才娘子还没苏醒,于是推开门进去,谁知道本应该躺在床上的女人此时正吊在房梁上,身子都已经凉透了。
看到这一幕的女人都吓坏了,徐娇娘也是因为这一幕差点动了胎气。
“她还有一个孩子呢,她到底……到底……在想些什么……”
徐娇娘抓着闺女的手,翻来覆去就是这么一句话。
秀才娘子殉情了?卢宝宝从大伯母和她娘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了真相,也就是说,那个男孩一夜间失去了双亲……
卢宝宝不敢想象自己爹娘要是去世她会多么悲痛,那个男孩,现在应该很痛苦吧。
第16章 屠夫家的小娇娘16
丈夫死了,对于唐娘子来说,无异于天塌下了。
家里没钱了,村里人只知道她为了送丈夫去县里看病卖了家里仅剩的两亩地,却不知道她还把唐家老宅抵出去了。
唐娘子只知道她男人要是活着,她和元哥儿就有依靠,看病的钱也能慢慢挣回来,或许在某一刻,她也想过万一她男人救不回来,这些窟窿该怎么填补,可那样的想法转瞬即逝,终究还是救夫的急切心情占了上风。
可惜,老天爷终究没有眷顾她……
在乡下没有地可以向地多的人家租赁,没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房子却不行,更何况唐家现在不仅没有了房子和田地。
唐家世代单传,到了她这一代,丈夫没有兄弟,她也只生了一个儿子,现在丈夫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元哥儿两人。元哥儿倒是很健康,可他现在也只有八岁,根本担不起事,一些体力活他根本做不来,她就更不用说了,身子骨只比病怏怏的丈夫好一些,挑水、砍柴之类的活儿就能把她压垮。
至于她娘家就更不用说了,她爹死了,现在是她后娘当家,家里的兄弟和她不是同母所生,感情本就淡漠,怎么可能愿意养两个累赘。
而且唐娘子能感受到,这段时间的操劳和忧虑已经严重伤到了她的根本,恐怕日后也是药不离口的命了,这样的她,活下去也只是拖累。
除此之外,唐娘子心中还有一件忧虑的事,那就是初秋书塾念书的学生们交的那些束脩,丈夫没教几天课业就病倒了,按理这些束脩应该退还,可现在唐娘子哪还能掏出钱来呢。
她已经恍惚看到了未来,她的元哥儿瘦小的身躯,被这样的重担压垮,脸上再也没有恣意明媚的笑颜。
她怎么舍得让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经历这些呢。
旁人只当她太过伤感于丈夫的离世昏厥过去,其实在那一刻,唐娘子无比清醒,她已经开始在算计儿子的未来。
她想,她不能活着,只有她死了,儿子的未来才可能有另外一种结果。
三档口村村民生活宽裕,民风淳朴,绝大多数乡亲秉性善良厚道,而且她男人活着的时候教了不少学生,和这些人家多少有些情分,如果元哥儿成了孤儿,村里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村长应该会给元哥儿挑一户人家寄养。
可既然村民厚道,唐秀才生前和村里不少富裕人家有香火情,秀才娘子为什么还要一心赴死呢,除了她怕自己的身子骨差,将来变成第二个唐秀才需要无数药材填这个无底洞外,更重要的是她担心外面的流言将这点情面也给耗光了。
她还牢牢记得邻村徐寡妇的下场。
那位徐寡妇的娘家夫族同样人丁单薄,她男人是在全村男人冬季进山狩猎的时候被黑熊拍死的,因为这一点,其他活着回来的男人都对徐寡妇多有照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