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装大仙(10)

作者:小蛮无细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情有独钟 随身空间 穿越时空 种田文 主角:赵霁,燕云开 ┃ ┃ 其它: 你过来,我不抢你的饭碗 作为外科医生的赵霁一朝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还有三十老娘,五十奶奶要养活。 他想要继续行医(混口饭吃),但是古代人民不接受现代医学,所以赵霁不得不装成神棍,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点击展开

今天黄芪嚷嚷着太医院被羽林卫包围了,夏家大大小小都睡不着了,全被他叫了起来。

直到这时候,赵霁才想起来,在古代太医御医什么的,简直是高危行业。

多少影视剧里,因为没有把皇帝心爱的女人〔母亲、儿女、大臣〕医好,皇帝一声令下,就让整个太医院陪葬什么的。

太医院虽然为皇室和少数的王公贵族服务,毕竟是有品级的官方机构,自然有责任流程,当然不可能像影视剧里演义的那么危险。

至少最近三十年,这两朝的天子,还没有出现过让太医院的御医、医士陪葬的情况,何况夏表叔就是一个吏目,通常是跟在医士后面打杂,就算天塌下来,也轮不到他去顶着。

治不好病被迁怒是一重危险。宫廷斗争中,人为在药剂上动手脚,是另一重危险,要求站队,又是一重隐蔽的危险。

但是风险和收益并存,太医院是一个好地方,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进也进不了。俸禄是小事,主要是帮贵人看病之后,往往会得到额外的赏赐。

别看夏家住的拥挤,但是能在京城有一套自己的院子,一家大小住在一起,供两个儿子在京城最大的太启书院读书,给年纪渐长的女儿准备全副嫁妆,家里用着男女四个仆役。这在低级京官中,已经是令人艳羡的存在了。

有多少清水衙门的小官,如果出身不够富贵,只能选择租房住,甚至跟别人合租。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带家眷进京,多少夫妻常年分居,多少小孩常年见不到父亲,简直人间悲剧。

这些人中,以翰林院的人最出名,他们的穷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品质,被称为清流。

当然,翰林院考中一甲前三名的人,官位较高,还不至于太难过。

最难过的,是二甲选官进翰林院的进士,他们通常跟夏表叔的职位差不多,八/九品的末流小官。但是作为清流文人,平时还要维持应有的体面,要参加诗会文会之类的业余活动,所以日子过得很拮据。

从这种情况看来,不管什么时代,京漂都是很不容易的一群人。

夏表叔的赚钱能力,还有官员们艰难的生存状况,下午跟夏老太闲聊的时候,周娘子就已经当笑话讲了,其中不乏炫耀的成分。

当时周娘子信誓旦旦的表示,只要小心做人的话,太医院根本不像常人以为的那么危险,还能赚到钱。

虽然周娘子说明让小官们生存困难的原因,也是想提前给赵霁他们做好心里准备,不要嫌弃客房不够住。

没想到下午才刚刚说太医院不会有危险,晚上黄芪就说太医院被羽林卫围了。

这种时候,夏老太只能用周娘子下午的话反过来安慰她,“宏开在太医院只是八品吏目,就算天塌下来,也有上头的院判,御医们顶着,那里轮得到他。”

周娘子心神稍定之后,吩咐黄芪去太医院外面守着,又让老管家去几家被夏表叔救过命的官员家中打探情况,然后就是打发两个读书的小孩和夏莲儿去睡觉。

这才抽出时间来招呼赵霁他们这些客人,“姑母,表嫂,赵霁侄儿,你们一路赶到京城,舟车劳顿,还是快去睡觉吧。”

赵霁站出来说,“表婶,让奶奶和娘先去睡吧。我原本就习惯晚睡,现在家里有难,我好歹也是成丁的男人了,理应帮忙支应。”

周娘子看着赵霁,看他年纪不大,身上却有了让人信赖的沉稳气度。

她想想,夏家除了管家和黄芪两个男仆,就只有一个厨娘柳妈和一个丫鬟翠竹。如果有什么事情,要是晚上需要出门,的确是赵霁更加合适。

夏老太看周娘子的表情,就知道她很赞同赵霁的提议,只是碍于面子,不敢随便答应。她就出面表态道,“保儿他少年人,精力好,就让他去门房守着吧,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也尽管吩咐他去做。”

门房对于赵霁来说,跟客房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看小说而已,夏天夜里很凉快,看着小说,时间消磨的飞快。

两个小时之后,管家回来了。赵霁给他开门,看他脸上的表情不好,但是管家不像黄芪那样毛躁,弄出惊醒全家人的大动静。他悄悄问赵霁,“表少爷,夫人睡了吗。”

周娘子怎么可能睡着,一直在客厅里等着呢,听到开门的动静,就举着油灯走了出来,焦急的问道,“老郑,打听出来了吗,外面说是什么情况。”

管家说,“我用大人的名帖,见到了翰林院的李大人。他说,最近皇上病了,已经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只是对外封锁消息。”

这位翰林院编修李仲景大人,官居五品,不算末流小官。但因为喜好喝酒,为人又慷慨豁达,所以变成了一个常常需要借钱度日的清流。

夏表叔偶然结识他,觉得李大人是性情中人,就用免费医疗,跟他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要是其他人,就算知道皇帝病重的消息,也不可能透露给夏家。

明白了太医院被围的原因,周娘子知道,再等下去也无济于事,就对赵霁说,“你也快去睡吧。”

听到皇帝病重的消息,周娘子其实松了一口气。夏宏开一个小小吏目,根本接触不到皇帝,就算有个三长两短,也不至于追究到他头上。

她最害怕的,还是夏宏开站队出了什么问题,现在她反而放心了一些,最坏的结果,就是夏宏开被罢免。但是他有医术,家里还有积蓄,大不了跟没当医官之前一样,找个地方开药堂。

赵霁依言去睡了,躺在床上,才突然想起来,昨天国师的车架匆忙赶回建安城。就是因为得知皇帝病重的消息吧。

听说皇帝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他得了什么病啊,不会也是发烧吧。

不至于。

太医院的水准不可能差,就算烧成肺炎,脑膜炎,也不会束手无策,到底是什么病呢。

赵霁不知不觉职业病发作起来,又在思考中,渐渐沉入了梦乡。

第九章

前一晚,皇帝重病的消息,还是一个只在上层圈子里流传的秘密。第二天早晨,全建安城的人都知道,皇帝病了,而且是不治之症——肠疽。

等守在太医院的黄芪得到消息,跑回夏家的时候,刘达就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夏家。

昨晚刚被管家教训过的黄芪,今天不敢再大呼小叫,跑到堂屋这边,看到周娘子面沉如水眼泛泪光,旁边夏莲儿在抹眼泪,夏鹏和夏霄两个小孩儿也在跟着哭。

黄芪还想说什么,却被管家一个眼神制止了。

黄芪一直守在太医院门口,理应比刘达先得到消息,可是刘达是骑马赶来的,所以先一步把消息告诉了夏家人。

皇帝得了肠疽,太医院束手无策,太后勃然大怒,发懿旨昭告天下,如果不能治好皇帝的病,就把太医院全体流放去岭南。同时张榜招募民间医者,谁能治好皇帝的病,赏赐黄金百两,并赐天下第一神医称号。

榜单四处张贴,刘达悄悄撕了一张带来给赵霁看,在刘达看来,赵霁就是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神医。

赵霁也不知道,刘达为什么对他有这么大的信心。反正刘达将告示递给他的时候,悄悄说,“小神医,这是一个出头的好机会,你有把握吗。”

夏家母子没听到刘达跟赵霁的悄悄话,当他们得知太医院要被流放岭南的消息后,就完全崩溃了。

流放跟直接杀,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流放作为仅次于杀头的重刑,不只是路途遥远的问题。

因为在流放途中,犯人必须脖子上戴迦,脚上带镣铐,整副刑具加起来有四十斤重,每天还要完成规定路程,如果走慢了,差役就会打人。

所以但凡流放,都是九死一生。

周娘子母子四人,听到这样的坏消息,仿佛天塌地陷,那有不哭的道理。

虽然夏宏开让两个儿子去读书,有弃医从文的打算,但是夏家世代行医,怎么会不知道,肠疽是绝症呢。

刘达把告示拿给赵霁之后,就一直殷切的望着他,希望他能说一句,有把握治好。

这时候刘达也没管周娘子等人的心情,没有对他们解释太多,一心等待赵霁的答案。

黄芪在这个档口跑回来,看到整个夏家都笼罩在愁云惨雾中,作为亲戚的夏老太和肖娘子,也不敢说话,连安慰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