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装大仙(13)
可是,现在局势有了新的变化,小皇帝要死了。
等他一死,燕云开肯定会和她争夺皇位,但她已经暗中联系了大部分的皇室宗亲,宗亲们都支持拥立魏王之子上位。燕云开这个歌姬之子,一直很不受宗亲们的待见。
最主要是,在燕云开的政治主张中,从来就是排斥宗亲的,不愿意在朝堂中给宗亲们安排位置,所以他不可能得到皇室宗亲的支持。
燕云开不是整天标榜自己是方外之人吗,那么他一个方外之人,以何面目来争夺皇位呢。
现在董太后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害怕燕云开直接带人逼宫,京畿大营虽然跟北军在太启军营的人数相当,但是京畿营的战斗力,怎么可能跟经过沙场历练的北军相比。
但是她还有机会,只要宗亲的护持下,先一步让新皇登基。有正统的身份在,就看北军中的那些武将,是不是真得愿意赌上身家性命,跟燕云开一起造反。
董太后一瞬间想了很多,直到一个少年清亮的声音说,“回禀太后,陛下的病,草民能治。”
能治,那可是肠疽,整个太医院都束手无策。
为了做足姿态,董太后已经做好准备让太医院的人为小皇帝陪葬了。
事情发生了,总是需要有人来负责,不是吗。
现在他听到了什么,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然说他能治,天大的笑话。但是他既然敢揭榜进宫,可能有些手段。
事实上,太医院也有能够给小皇帝镇痛的药物,但那些药都会加快小皇帝的死亡,所以不敢对皇帝用药,只能让他这样生受着。
御医们当然希望皇帝活得越长越好,因为只要皇帝一落气,他们这些人就要被流放了。
在董太后想来,赵霁许是会一些镇痛的方法。只要能够暂时解除小皇帝的疼痛,就算只是回光返照的效果,肯定也有人会来冒险。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站在董太后如今的位置,见过的冒险家多如过江之鲫,听到赵霁的话之后,只看了他一眼,又重新垂下了眼睛。
郑太后到底是皇帝的生母,她听到赵霁笃定的说自己能治病,到底有些动容。暂停了念经的声音问询道,“赵医者,你说能为皇上治病,是如何治法。”
等的就是这一句了。
赵霁抬起脸,轻松的笑着对郑太后说,“病魔缠绕陛下腹中,使他疼痛不已,只需割掉病魔,陛下自然痊愈。”
决定进宫之前,赵霁早就想好了说辞。既然古代人难以接受开刀动手术的说法,为了救急,他就只能借鬼神/的名义,反正这件事情,他做起来,也已经驾轻就熟了。
除此之外,赵霁在对郑太后说话的时候,一直保持着自信轻松的笑容。至少要先让病人和病人家属对医生产生信任,接下来的救治过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这是赵霁以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就积累起来的经验。
郑太后已经到了为小皇帝念经祈福的地步,听到赵霁说可以痊愈,当然对割除病魔事情很感兴趣,追问道,“你要怎么割除病魔呢。”
赵霁为了让郑太后同意做手术,开始给她讲起了故事,“我本是一个名间草医之子,在医术士上的造诣平平。但是家父死后,突然有神仙如梦,授予我割鬼之术。我方才知道,人若是被病魔缠身,某处发生病变,如果把病变的那处身体割掉,虽然对气血有损伤,却能够保住性命安全。”
赵霁正要举例,说比如某些人体外发炎化脓,将病变之处割掉,保住性命的案例。就听董太后怒斥道,“大胆竖子,竟敢在宫闱中,大谈巫蛊之言。来人,还不快把这妖人拖出去。”
门外的侍卫刚要行动,就听国师喝阻道,“慢着。”
燕云开看着董太后说,“太后何出此言。既然赵医者说,他有把握治好皇上的病,不如找个同样得了肠疽的人来,让赵医者治疗看看。太后,事到如今,还是先以皇上的身体为重。”
他脸色一变,肃然道,“事到如今,如果巫蛊之术能治好皇上,就用巫蛊之术,又何妨。”
燕云开大概知道,赵霁恐怕是要动刀。军中也有外科,士兵的金疮伤口,如果化脓,军医就跟把疮口上的腐肉割掉,挖去。
只是这样做的风险很高,病人会因此发热,有人能熬过来,有人就此死去。
现在赵霁说到这种方法,燕云开也想看看,他如何解决发热的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听说,某白药,已经就是军队用的金疮药。中医也有外科,只是不常被提起。
第十二章
幸好有燕云开作保,赵霁才终于没有被拖出去。
董太后抿着嘴看了燕云开一眼,就不再说话了,她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赵霁在治疗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全都要燕云开来负责。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危险暂时解除的赵霁也没有闲着,他继续对郑太后说,“陛下的病情严重,本来不应该拖延,还请您在今天之内找到试验的人。”
现在小皇帝还在备受痛苦的煎熬,郑太后当然不愿意耽搁,马上对身边的大太监道,“福才,快去找人。”
董太后瞪了郑太后一眼,向来对董太后处处礼让的郑太后,这次直接无视了她,加大声音道,“多带几个人。传我的懿旨,让建安知府衙门也派人去找。”
建安知府是个重要的位置,董太后和燕云开都不放心让对方的人来担任。
所以现在的建安知府,是五年前新帝登基第一年恩科的状元,他属于朝堂新势力,纯粹的保皇党。至少郑太后觉得,此人值得信任。
郑太后的娘家人虽然都是废物,但她本人却不傻,也不是软弱的人,否则她不可能平安生下皇子,又在这种诡谲的局势中保全母子俩的性命。
她之前一直躲避董太后的锋芒,是为了保护她还没有长大的儿子。可是现在她的儿子快要死了,那里还顾得了这么多。
何况,他们母子的性命,一直都连在一起,如果她的儿子死了,难道她还能活下去吗。
现在郑太后,基本上是破罐子破摔了。
赵霁不了解朝堂中的局势,可是看到坐在上头的三位里,有两位站在他这一边,心里稍微的放松了一点。
等去找试验对象的人走后,赵霁对郑太后说,“我可以看看陛下的情况吗。”
“可以,赵医者跟哀家来吧。”
郑太后亲自带着赵霁来到皇帝的床前,燕云开也跟着走上前去,虽然他不相信赵霁会伤害小皇帝,但还是要以防万一。
穿过层层纱帐,赵霁终于看到他这次病人。
这个关系到他身家性命的患者,大晋的皇帝陛下。是一个长像俊秀的少年,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发育,所以显得比较瘦,但是可以看得出,他原本的身体不算病弱。
郑太后看到皱紧眉头的小皇帝,忍不住用手绢帮他擦去额头上的冷汗,她平常不会对儿子这么温柔,也不希望儿子太过依恋自己。
因为生存处境艰难,所以郑太后一直希望小皇帝能够尽快磨练出坚韧的性格。
可是现在,她的心里只剩下自责和愧疚。
就在郑太后愣神的功夫,原本闭着眼睛的小皇帝睁开了眼睛,并且抓住了郑太后的手。
看到眼前这副母子情深的场景,赵霁不知道该不该去破坏它,就听到燕云开让人耳朵发酥腿脚发软的声音在他耳边低声说,“赵医者,不是要给陛下看病吗,还愣着干什么。”
随着那好听的声音,还有一股清冷的香气萦绕在他的鼻端。
皇帝的寝宫里一直烧着熏香,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一种防病方法。有没有用他不知道,可是那味道过于浓烈,熏得他感觉鼻子都快要废了。
现在闻到燕云开身上的清冷的暗香,还颇有点提神醒脑的感觉。
燕云开的话,不只是赵霁听到了,郑太后同样听到了。她任由儿子抓紧自己的手,同样对赵霁催促道,“赵医者,快来给我皇儿看看吧。”
赵霁过滤掉心头的旖念,沉心静气之后,走到这位特殊的患者面前。
赵霁先伸手摸摸皇帝的额头,感觉有些发烫,是炎症引起的高热。又按压着病人的胃部问道,“这里痛吗。”
小皇帝现在还清醒着,虽然断断续续的呻/吟着,但还能清楚的回答赵霁的问题,“不痛,只是,有点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