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金凤凰(239)

他们虽然都有点缺憾,但都非常的善良可爱,韩晓棠看着他们,也觉得心中欢喜,就满脸笑容的道:“也不算是什么工钱,就当是给你们一点零花钱,你们可以买点好吃的,还可以回去孝敬奶奶,多好。”

刘家宝猛点头,这次刘月娥也没拒绝,也跟着点了点头。于是,韩晓棠就把刘月娥留在了店里,白天在店里缝衣服,晚上一起回家,刘月娥就住在前面的门面房里,有时候,店里的活多,刘月娥还带回家里来做。

复杂一点的工作她做不了,就专心的缝制衣服,她缝的衣服不但针脚细密,做工也细致,做好后,线头也剪的干干净净,再挑剔的顾客都挑不出一点毛病来。韩晓棠很是高兴,到了月底给了她五十块钱,让她买些东西回去,还给她放了几天假。

有了刘月娥帮忙,韩晓棠终于轻松了一些,只是陈芳的预产期快到了,她也不敢掉以轻心,每天都要过去看一下。

最后几天,韩晓棠就把丁玉英接了过来,让她住在韩晓东家里,就近照顾。陈芳是头胎,怀的比较辛苦,脚和腿都肿了,连鞋都蹬不上,丁玉英就给她做了一双又宽又大的软底棉鞋。

只是丁玉英还要照顾韩飞,韩飞现在会走路了,正是新鲜的时候,但他年纪小,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有些不稳当,要有人随时跟着,生怕他再磕着碰着,身边离不了人。

现在再加上陈芳,就有点手忙脚乱,虽然有韩晓东从旁协助,但他一个大男人粗手粗脚的,有些活他根本就做不来,就过去帮韩晓刚做烧鸡,让杨娟过来伺候。

杨娟刚生过孩子,有些经验,倒是比韩晓东做的细致些。而且她生孩子的时候,陈芳没少照顾她,还给了五十块钱。她再糊涂,这点里明面上的东西,还是能看的清楚的,所以也算是尽心尽力。

平时有她们照顾,韩晓棠还可以置身事外的忙自己的生意,但到生的这天,韩晓棠就不能不管了,干脆把店关了,跑去了医院。

丁玉英和杨娟都不认识字,缴费办住院手续,这些都是韩晓棠跑的,以前,杨娟生产的时候,住院的费用都是韩晓棠出的,她自然不能厚此薄彼,何况她和陈芳的关系可比杨娟好多了,自然不会再让他们拿钱。

陈芳虽然是个很硬正的人,但现在生产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候,没空再去计较那些琐碎的事,因为她实在是疼的要死。

好在陈芳是个勤快的人,身体健康,怀孕以后也经常活动,生产还不是很难,但也折腾的不轻,足足疼了好几个小时,才生下了一个女婴。

陈芳有点沮丧,她怀孕艰难,过了这么多年才生了第一胎,而她和韩晓东的年纪渐长,没有几个七年可以等了,现在生了一个女儿,想要再生也不知要多少年以后了。

韩晓棠却很喜欢,细心的用棉褥把孩子严严实实的包了起来,一边不住的劝慰她。陈芳才好些,但还是有些郁郁寡欢,直到韩晓棠把孩子包好,递到她的怀里,看到女儿柔软白嫩的小脸,所有的担心忧虑就全部抛到了脑后。

她本来已经接受了今生不能生育的命运,可现在她终于有了一个孩子,她还有什么好不满足的。等到孩子饿的哇哇大哭,蠕动着小嘴往她怀里拱的时候,她的心里顿时就被幸福填满,再容不下其他了。

虽然陈芳生了一个女孩,丁玉英有点失望,但她已经有孙子了,现在添一个孙女也挺好。

何况以前她以为韩晓东夫妇不能生,都开始踅摸着在十里八乡打听,想给他们领养一个孩子。现在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好,至少韩晓东和陈芳老了有个依靠。

因此,丁玉英踏踏实实的在县城给陈芳伺候月子,韩晓棠就趁机劝她搬到县城来住。

现在他们孙子孙女都有了,韩晓东兄弟两个也都来到了县城,他们老两口还住在村子里干嘛。搬来县城,他们可以互相照顾,韩晓东他们不用再来回的往乡下跑,他们两老也可以就近照顾孙子孙女。

丁玉英喜欢两个孩子跟什么似的,而且韩晓棠兄妹姐弟三人都在县城,她也想和孩子们在一起。

但韩庆斌老顽固,不肯来县城,说是来了一个人都不认识,那有在村子里好,农忙下地,农闲的时候可以找老兄弟唠嗑,死活不肯来。

老一辈的人在乡下住惯了,故土难离,韩晓东三人轮番上阵也没能说动他,因此丁玉英在县城呆了一个月,等陈芳出了月子,就不得不回去了。

陈芳带着孩子什么都干不了,韩晓东自己找了工地的活计,虽然劳累些,不过工钱高,顾着一家吃喝还行,但想要还买房子时欠的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韩晓东的身上,陈芳也心疼,家里没钱,他们夫妻两个节省些过就是了,可现在有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跟着他们受委屈,不能让孩子再吃他们吃过的苦。

所以陈芳急着想出来挣钱,而且她弟弟这次高考又落榜了,国家恢复高考好几年了,制度越来越完善,考试的内容也一年比一年严苛。

陈磊学习虽然刻苦,但底子太弱,一连考了两年都名路孙山,今年他自己也泄气了,就放弃了继续复读。

但陈磊上了好几年学,在县城生活习惯了,不想回乡下去,就在县城拖同学找了一个工作,白天去工作,晚上吃住在陈芳家里。

陈芳嫁了人,陈家就只剩下陈母和陈磊相依为命,后来陈磊考上了高中,来县城上学,家里的地,陈母一个人种不了,就租赁给了别的人种,每年给他们一些粮食,也够他们娘两吃。

现在见陈磊不肯回村子里去,陈母一个人呆在乡下也没意思,就提出进城来照顾儿女,可以给陈芳带孩子,还可以照顾他们姐弟。

韩晓棠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而且陈母对外孙女是真的很好,每天在家带孩子做饭,两晌还会带孩子到店里来吃奶,等孩子吃饱了,再不辞辛苦地抱回去。

韩晓棠还觉得是自己杞人忧天了,而且她实在很忙,没空再管他们的闲事,只能暂时放到了脑后。

第156章

过完年,生意稳定之后,韩晓棠每个月都会拿出来一千块钱,帮助曾经扶贫的那个村子里的孩子,供他们上学。

农业局的每个职工都分配有指定的扶贫目标,一个职工对准一家帮扶。

而赵旭阳没有固定帮扶那家,而是和韩晓棠一起帮村子里所有的孩子,给他们出学费,买书包和学习用具,让他们去上学,希望他们可以凭借读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走出大山。

为了能够拿出更多的钱来,韩晓棠更加的用心的做服装生意,夏天,她批发了很多布匹,把自己设计的裙子,结合这个年代的风格,做出了很多款式的裙子。

县城虽然也有别的服装店,但大多都是在外地进货,向韩晓棠这样自己设计服装的,却是绝无仅有,因此生意非常好。

她实在是忙的没心思去顾及别的了,好在有陈芳和刘月娥帮忙,韩晓棠白天在店里做生意,晚上回来就在家里,又买了两台缝纫机,和陈芳她们一起做衣服。

韩晓棠负责设计剪裁,陈芳和刘月娥加紧缝制,即使这样也是供不应求。夏天的布料比较薄,衣服价格也便宜,一条裙子也就一二十块钱,很多人能负担的起。

一个夏天下来,韩晓棠赚的盆满钵满,她也不吝啬,给陈芳她们都提高了工资,陈芳开到了每个月一百五,比单位职工的工资都多。

刘月娥每月也给了一百块,孙玉霞也给开了一百多块,几个人干劲十足。有了经验,第二年夏天,韩晓棠提前就开始囤积货物,开春伊始,她们就加班加点的赶制裙子。

而海棠服装店开的时间长了,在县城里声名鹊起,周边的乡下都知道县城有一家服装店,不但衣服样式好看新颖,而且价格也公道,前来购买的更多了。

韩晓棠整天忙的陀螺一样,她要去外地进货,不但要进布匹,还要进成衣,回来还要抓紧时间制作衣服。好在她以前在县社上班的时候不忙,设计了很多服装,现在刚好派上用场。

这天下午,送走了一波客人,韩晓棠好不容易得空坐下来休息一会,这时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