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都不清楚,李乐晴决定问问:“策哥哥,你们为什么不住在县衙里啊?”
“我娘不喜欢住县衙,就搬出来住了。”顿了顿,接着道:“我爹倒是因为公事繁忙,经常住在县衙里。”
“哦……我懂了。”
赵府。赵夫人见到李乐晴,欢喜的说:“晴晴来啦,快进来坐。”拉着李乐晴的手坐到大厅的椅子上,“晴晴怎么跟策儿一起回来啦?”
李乐晴带着奶音脆生道:“我跟爹娘去县衙交今年的税收,就在外面碰到了策哥哥啦。”
赵夫人一听交税,就知道应该刚秋收完不久,摸了摸李乐晴的脸,心疼的说:“我们晴晴最近肯定辛苦了,看看小脸都瘦了不少。我让人炖点汤,给你补补。”
“不用这么麻烦伯母啦,我就是晒黑了,在冬天捂捂就能白回来。”
赵号策耐着性子在旁边等了半天,见他娘一直不放人,拉起李乐晴就跑,“娘,我带晴晴去我屋里玩会。”
赵夫人无奈的摇头:“这孩子……”
一路拉着李乐晴跑进屋子,从窗上取下一个笼子,拿她到面前兴奋的说:“晴晴你看,这只鸟可神奇了,它会说人话呢!”
李乐晴一看,不就是鹦鹉嘛。但想到普通百姓没见过,还是假装震惊的说:“哇……真的吗,那策哥哥可不可让它说句话?。”
“这有什么难的,你看着啊……”对着鹦鹉道:“说句吉祥如意来听听。”
“吉祥,吉祥……”
这鸟可能是调.教的时候没教好,怎么都不会说吉祥如意这四个字。赵号策觉得有点没面子,他可是刚刚才夸下海口。
李乐晴见状,为了不让小孩子尴尬,拍手夸奖,“真的会说话啊,好厉害!”
听见夸奖声,赵号策才装作一脸不在意的说:“没什么,它还会说好多的话呢。这个好玩吧,送给你了。”
“不要了,我也不会养,等我想看的时候,就来策哥哥这里看它也是一样的。”这鸟在现在也算是比较稀奇的东西,她哪能就这么拿走。
“可是,我说了要送你好玩的东西,你就不生气了……”
“我已经看到好玩的啦,所以不生气啦。”
“真的不生气了?”
“真的不生气!”
“太好了!那我带晴晴去花园逛逛,那里有我娘养的好些好看的花。”
“好。”
李乐晴一直到吃完晚饭才被送了回去,走时还带着一个九连环,那是赵号策见她喜欢送给她的。
玩了一天也累,回家早早就上床睡觉去了
第 14 章
种下冬小麦后,地里基本就没什么活了。忙了一整年的庄稼人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
这天,李乐晴一家吃完午饭后坐在院子里消食。突然说道她们家屋子不够的问题。
李长辉:“蕴娘,咱们要不要趁着农闲的时候,在盖几间屋子。你看晴晴都这么大了,还跟她哥睡在一个房间里,不好吧。”
陈蕴:“也对,晴晴越来越大,在睡在一间房确实不行。也该分开睡了。”
“那咱们什么时候去找人,趁现在大家都不忙,正好。”
陈蕴一想,既然要盖就盖个好的,“辉哥,要不咱们干脆用青砖另起一座吧,等过了年乐畅也十岁了,再过几年差不多就可以议亲了。有了青砖大瓦的院子,也能更好的议亲不是。”
李长辉有点皱眉:“这可是要花不少的银子。”
李乐晴听到要换个大房子也很开心,能住上更好的,谁愿意委屈自己呢。看到她爹犹豫,急忙说道:“爹爹,我也想要住大房子!”
李长辉见家人都同意盖青砖瓦房,就说:“那就在屋子的旁边挨着盖一座吧,旧屋正好可以用来放杂物。我下午就去跟村长说一下,让他把我们旁边的空地划给我们。”
李乐晴欢呼:“爹爹最好了……” 一看她娘在一旁幽幽的看着她,哽了一下,赶紧加了一句:“娘也最好了!”
一家人相视一眼,忍不住都笑了。
下午,李长辉提着一篮子鸡蛋跑了一趟村长家,很快就把事情说定。见时间还早,又往他大哥李长德家走去。
进门正好李父李母跟他哥和嫂子都在。
李长德招呼道:“长辉怎么来啦?进来坐。”
“我来是跟你们说一声,我家准盖个青砖瓦房,想让大哥跟大嫂去帮一下忙。”
李父问道:“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盖房?”
“这不是我家屋子少嘛,晴晴都已经五岁多了,再跟她哥睡一间房不太好。”
李父:“那也只要在旁边多加两间屋子就行,怎么说起盖青砖大瓦房?那可得花不少银子。”
“我是想着乐畅再过几年就可以议亲了,有个砖瓦房也好谈个好人家。前几个月晴晴跟乐畅不是在山里救回一小孩嘛,之后送来的谢礼里面不止有布,还塞了几十两银子,刚刚好能盖个房子。”李长辉倒是没说他家卖肥皂方子还挣了不少,怕他哥听了心里不舒服。
嫂子周慧插到:“那真是好心有好报了。”
李父:“既然这样,那就盖吧。”
李长辉:“那咱们找人是在村子里找,还是去其他地方?”
大哥李长德说道:“咱们村里没有会盖砖瓦房的匠人,得去县里找才行,其他普通帮忙的人倒是可以找咱们村里的人。”
李父:“帮忙的人我去找。村里谁勤快,谁爱偷懒耍滑我最清楚。盖房的匠人就你们哥俩去县里找。”
李母在一旁问:“工钱你们准备怎么定?咱们村的规矩是,去帮忙的人如果包中午一餐,每天十文钱,不包就十五文。”
李长辉想了想;“包吧,那些砖瓦匠人中午也是要吃一餐的,要做就一起做了。”
李父:“既然都说好了,那到时候我让你娘跟你嫂子过去帮忙煮饭,我跟你哥帮盯着那些做工的人。”
李长辉:“行,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就跟大哥走一趟县城。”
见事情说得差不多了,李长辉也起身回去了。
没过几天,盖房子的匠人跟帮忙的人都差不多找齐,很快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第 15 章
冬月十六这天,李乐晴家的新房历时一个多月终于盖好。
这是一座像三合院的房子。北面大门一进去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庭院,庭院正对面就是正房。正房共有三间,正中间那间是用来待客的正厅,右边那间是李氏夫妻的房间,左边暂时没用。正房的右边有三间厢房,是给李乐晴和他哥睡觉的地方,还有给他哥准备的书房。正房左边也有两间房,用来做了厨房和仓库。后面有一片空地,这是留来做菜园子的地方,李乐晴准备在这栽一些果树。
李乐晴还在后院盖一间专门的洗澡的屋子。房子的地面微微倾斜,低的那边做了排水沟,能把水引到外面去。中间有个大澡桶,被架离地面几分,桶的底部有一个排水的小孔,用的时候拿塞子塞住就行。桶的边上架着两排竹子,一直延伸到一边的墙上,从墙上的小洞穿了出去。澡房的外面搭了个小棚子,里面架着一口锅,一排竹子一直伸到锅旁边。如果要洗澡的话,在锅里烧好热水倒进竹子里,就能流进屋里的大桶。令一排竹子延伸到附近山上,可以引来溪水流进桶里。
房子修好好后,要晾晒一段时间才能入住。
正好家里的家具不够,有些也太陈旧。李长辉干脆到村里的木匠那里定了一批新的家具。三张架子床,三个大衣柜,几个木箱子,桌椅板凳之类的多多少少也做了些。
等到家具都做好,屋子也已经晾的差不多,李家人选了一个宜搬家的日子,搬进了新房。
村里谁家建了新房,都是要大摆宴席的。一家人挑挑拣拣,选了腊月初八宴请宾客。
摆宴当天,村子里的人早早就拎着贺礼上门祝贺。农家人的贺礼一般都是自己种的菜、大米,或者鸡蛋,很少有人送钱。即使送大都也只是送个十文八文的,不多。
还不到午时,院子里已经到处都是人。
一些妇人聚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李长辉他们家修的这房子要花不少银子吧,你看看这厨房修的,比我家睡觉的地方还要好。”
“你说他哪来那么多银子?”
“听说是他家小女儿从山里救回一小孩,小孩家给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