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考科举(73)

作者:情一念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重生 系统 甜文 科举 关键字:主角:谢令姜 ┃ 配角:各方人马,你方唱罢我方上演 ┃ 其它:江山如梦,是非成败转头空 女子也要考科举 立意:妇女能顶半边天 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世道艰难,女子尤甚。谢令姜重生而来,走了一条最艰难的荆棘之道。点击展开

第81章 谋臣

“谢云姜蟾宫夺桂之后, 朝廷授官已成必然。殿下何必此时上书?恐士林会以此非议,皇后那里可是一直在找殿下的错处。”

太子萧承明狠砸桌几,手拍得通红,干脆砸茶碗, 等怒气发作之后, 方端坐回主位。

他神情压抑, 怒声道:“孤何尝不知陈后心思,就想孤触怒父皇, 她才好推六弟上位,可是孤不能放任谢女入朝堂, 此先例一开, 皇家女学众女必然要效法,这些家族能送女入学,都是打了儿孙不争气, 靠女人搏一把的心态, 此时若知家族能够不以裙带, 以科举之途重入朝堂, 定然纷纷响应。陈后为这些女人开了一条青云之路,这些女人天然就是站在陈后一边的,师出同门, 同气连枝,遥相呼应,必然成为孤心头大患。”

东宫谋士柳息拜伏于地, 口中高呼道:“殿下深谋远虑,臣拜服。”

众谋士见柳息行此事,也拜伏高呼:“殿下深谋远虑,臣等拜服。”

萧承明备中为谋臣如此钦佩, 心中不是不得意的,但是他也知道此时并非自责自己的聪明,而是赶紧让自己的谋士想办法削弱成后的实力。

此时其中一位瘦长鼠脸、身形消瘦、形态猥琐的一个中年男人上前一步说道:“小人有一计,可献与殿下,或能为殿下解忧。”

萧承明俊眉微挑,刚刚出声意图献策的这人是自己一个妾室的父亲,他本人不过吏部的七品小官,不过他那女儿倒是生得有几分姿色,甚和他心意。在他女儿被自己纳入东宫后,这便意岳父倒也乖觉,也是给自己通风报信过几次吏部的内部消息,不过此人在吏部不过是七品检阅郎,人微言轻,报给自己的消息大多也是没什么用的。

不过,太子萧承明觉得自己有这样子的一个眼线或许日后有用,也默许了他的行为,此时他看见自己的这些心腹还在思索着。这个他平日里看不大上眼的妾室之父倒是想出主意来了。

太子萧承明挑眉,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倒是说说看吧。”

李文斌恭恭敬敬的对太子行礼,猥琐地嘿嘿一笑,说道:“启禀太子,小人以为这女子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终身大事,若是殿下愿意,让太子妃娘娘为这位谢状元谋到一门好亲事。这亲家若是不同意谢家女郎抛头露面啊,想来这谢家女郎也不至于违背自己丈夫的意思。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谢大人是个拎不清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让谢状元嫁给一位能听得懂殿下意思的青年才俊。

萧承明眉毛微微上挑,笑道:“没想到你这人还真的有一个好法子。孤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若是早些日子,命人向谢家提亲,恐怕就不会有今日这么多的事了。”李文斌立刻说道:“殿下深谋远虑。一时有所疏忽也是我等作为殿下的谋臣未能事先为殿下分忧。”

柳息冷冷瞥了他一眼,这个人倒是惯会拍太子马屁的,把谋臣的风气都带坏了。

他略微思索了片刻,说道:“殿下若是说到提亲人选,臣倒是有一个好人选。”

萧承明沉声问道:“柳息,你说的是何人?”

柳息卖了个关子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萧承明左右环视了一圈,哈哈大笑道:“柳卿,你该不会说得是你自己吧,这谢状元与你们柳家这仇怨可是暂时解不开的。”

柳息朝萧承明拱手抱拳道:“殿下误会了,臣并无此意,若论身份尊贵,除了陛下,何人无人能出您右。若是纳谢家女为侧妃,岂不是一箭双雕。”

萧承明面带沉思,目光微动,显然是有所意动。

“眼看陛下是要重用谢家了。那谢家若不与殿下您搭上关系,就必然会一力支持皇后与六皇子。如果您纳了谢家唯一的女儿,那谢家与陈家可就是分开的两股势力了。而且想必陛下也是愿意看到您与皇后关系和睦的,还有什么比娶一位皇后的侄女在东宫内院,让她生下孩子更能提现您的宽宏仁厚呢?”

柳息说道:“臣提议,为了以防万一,臣也愿意以身入局,接近女学中的佼佼者,到那时,她们若有什么不当之举,臣就能抓住把柄。”

萧承明面露微笑,拍拍柳息的肩膀:“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可别让孤失望啊。”

作者有话要说:喵喵喵~回来补全大结局了,感觉还有很多设定之前没写完。作为番外会写下去。

第82章 旦辞爷娘去

谢令姜还不知道太子为了毁掉皇后的布局谋略已经针对她和女学提前布下了阴谋, 她在衡州状元游街之后,与谢父谢母待在一块儿,好生叙了一番思乡思亲之念。

衡州多雨,夏雷阵阵, 天昏地暗。

谢府开了家宴, 谢夫人挥退家中仆从, 与谢知府一起亲自做了顿饭。

谢知府端着一盏酒,神情是掩不住的高兴, 举杯畅饮,说道:“难得咱们一家人齐聚, 我心里实在是高兴。”

谢知府看向谢令姜, 捋须大笑,老怀甚慰地说道:“阿宝这次状元游街,实乃头等高兴大事啊。”

谢夫人温婉一笑, 说道:“还有大郎、二郎也没让我们失望, 都是好孩子。”

谢家大郎和谢家二郎都笑道:“不如三妹多矣。”

谢夫人十分有深意地说道:“一家人不必说见外的话。”

谢家二郎生性活泼, 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笑嘻嘻地就要来敬谢令姜和谢夫人。

谢家大郎端起一杯酒也微笑道:“母亲多虑了。”

一家人吃过饭后,谢夫人拉着谢令姜的手,说道:“吾儿瘦了。”

谢知府仔细端详了自己的女儿几眼, 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让厨娘多做点补汤给你补补身子。”

谢家二郎最是活泼,谢令姜没有出生前他是最小的那个,此时笑嘻嘻地就问道:“我看三妹体格匀称, 貌若芙蓉,正正好才是。”

谢知府笑道:“还是胖点好,你三妹小时候圆圆脸,肉嘟嘟的, 现在太瘦了。”

谢令姜笑而不语,这个世上有种瘦叫做你阿耶阿娘觉得你瘦。

两位兄长回去后,谢令姜陪着谢夫人继续说话。

世人多疼幺儿,谢夫人亦不能免俗。不比两位兄长,谢父谢母早就做好他们会去离家求学、求官的心理准备,谢夫人在皇后召令之前,从不意会和心爱的幺儿分开这么久。

谢令姜想到刚刚家宴时大兄略带僵硬的神情,问道:“阿娘,我看大兄刚刚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谢夫人抚摸着谢令姜的头发,温柔耐心地说道:“阿宝,为人父母的总是忍不住多心疼幺儿,你又在为娘身边待得最久,阿娘在你身上花费的心力也最多,自然忍不住多疼你,你两个阿兄这是吃味了。”

谢夫人深知大郎不开心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郎与二郎早早地就被送到了邺州书院念书,不见得与她多亲近,二郎倒还好,孩子心性,大郎稳重、思虑过多,怕是因为其他的事心中有不平之气。

谢令姜对两位兄长也并不熟悉,前世这个时候她与阿娘跟着阿耶被贬去了明州府,两位兄长音讯全无,谢令姜只记得阿娘时常叹息垂泪,想必是在挂念大兄、二兄。

思及此,谢令姜毫不怀疑地相信了谢夫人的说辞,撒娇道:“那就让大兄、二兄吃味去吧,反正儿与阿娘最要好。”

谢夫人想到昔年她百无聊赖地打着络子,阿宝活泼伶俐地冲进来和她撒娇,就忍不住露出微笑:“你这猴儿,以前就喜欢来闹我,罢了,谁让阿娘也最喜欢你。”

谢令姜也与谢夫人一样陷入了回忆,想到自己那时候跑去闹阿娘,她刚刚从前世的噩梦中惊醒,惶惶不可终日,阿娘的陪伴是她能够安下心的唯一办法。

但是,不管有再多不舍,谢令姜也不是只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小女儿了,她如今一甲进士出身,需得在两个月内回到京城等待授官。

衡州府渡口,谢佐之与谢夫人送别他们的三个孩子。

谢令姜站在船头,与父母作别,她将要与状元之身,踏入官场。

微风拂过,九月的风沾着渡口河边的气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吏部规定的期限内,谢令姜回到了燕京,去吏部交接事宜。

次日,谢令姜入朝堂得燕帝授官——兰台御史。

谢令姜立身于朝堂之上,穿着青色朝服,一双凤眼明光湛湛,她俯身叩拜:“臣谢令姜谢过陛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