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281)
朝堂不要容貌有损和有疾之人,这就是林路为什么要选择转为幕后的原因,因为在他腿短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的仕途已经彻底断绝了。
“大人们,我家先生说了,等新朝撑过这阵子以后就会退下来,还请饶恕我们的罪责。”方郎道,直接‘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这次是真的跪了。
王淳之让人把他扶起来,语气温和道,“你不用那么害怕,我们并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我也知道你们心里的顾虑。”
“只是新朝和旧朝不一样,并没有规定身体有疾的人不能为官。”
“新朝为官重品、重德、重才,至于外在和后天的容貌,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因为人的品德和才华和容貌是没多大关系的。
总不能因为人丑或者人家残疾就否定了他们所有吧,那样只是一叶障目,也不道德。
听到王淳之这么说,方郎不由诧异道,“真的么?”待反应过来之后,他心里瞬间狂喜,恨不得立马就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林路。
王淳之道,“你别光听后面那句,前面还有品、德、才需要筛选呢,只有通过这些,你家先生才能够留在朝堂之中。”
“至于你,方郎,落选了。”
方郎不惊反喜,“我这名声反正都是虚的,没有了也好,心里更清净。”
事实上要不是林路绝于仕途,他一个习武之人怎么可能会混进文人堆里呢。
王淳之松口后,方郎就迫不及待的离开回家去见林路。
另一边,得知王淳之居然不拒绝有身疾的人入朝为官,不少官员都嘀咕起来,有的甚至还到王淳之的面前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很普通。
那就是:人丑者,不能入朝为官。
要知道官员代表的可是朝廷的脸面,很多官员都打从心里排斥和身有疾的一同为官。
这并不是他们鄙夷排斥那些人,而是朝堂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存在。
比如科举第一关,那些身有疾的人就被直接刷下来了。
再比如之前进宫的侍者和宫女们,也必须得容貌完好无损才行。
“为官者,只需要注重品德和实干能力就行了,人就算长得再好看也不能当饭吃,容颜之前锦上添花的东西而已,有没有其实都不打紧。”
“除非你们能找出容貌和政绩挂钩的例子来,要不然光重注无用的外表,而忽视了内在,那就是在把新朝一步步的往旧朝的老路上推。”王淳之对他们道。
官员们无奈,“陛下,如果他们真的进朝为官,那天下百姓会怎么想我们?”
“怎么想?他们能看到那些人的身残志坚,能从中汲取到继续生存的勇气和力量,他们说不定还能成为更多身残志坚之人共同的努力目标。”
“我知道你们是觉得一个有身疾的同僚走出去以后面上不好看,但是官场需要注重什么光鲜的面子,官员的一切都该按照政绩来说话,而不是无所谓的容貌,好的政绩才是一个官员腰杆子能挺直的底气,有来注意别人的功夫,你们还不如好好的办差,到年底的时候多拿点俸禄呢。”王淳之道。
官员们反对的声音本来就不是很强烈,主要还是有些不适应罢了,现在没有劝服王淳之,也就不再劝,最多的感觉就是觉得王淳之用人以贤,而不以颜,和某些只看脸,而不看官员能力的某些帝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让一些容貌不是很出色的官员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觉得王淳之真是一个务实的君王,没有被那些长得好看的官员给牵着鼻子走。
林路坐在家里等着消息,手上拿着一本书,却怎么也看不下去。
终于,方郎的脚步声传了回来,林路猛的抬头,下一秒方郎那张熟悉的脸就映入了林路的眼中。
见到方郎平安无事的回来,林路松了一口气,问道,“陛下他们没有怪罪你吧。”
“没有,先生所料不错,咱们陛下真的是一个明君,不仅没有惩罚我,反而让先生也能去朝堂之上为官。”方郎道。
林路不敢置信的睁大眼睛,下意识的从轮椅上起身。
他的腿并没有断,只是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但此刻他全然不顾自己的狼狈,只一心向方郎确认道,“这是真的么?”
“是真的,先生。”方郎用力的点头道。
第236章
“陛下说了, 为官者看中的是品德和办事的能力,而不是所谓的容貌,光是这一点, 就是大多数帝王都比不上的。”方郎唏嘘道。
皇帝也是人,自然更喜欢那些好看的。
花瓶也好看啊,但是它实用么?
底下的人没有上面那么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们更加的务实。
林路笑道, “我就知道他和常人不同。”
从一开始他就觉得那个王家少年不是池中物,但是怎么都没想到, 他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心里想报答王淳之这个恩人, 更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和理想。
以前的帝王是不可能接受他这种身有疾的人入朝为官的, 哪怕他文采和政务再好,上面的人也能一句话把他给打下来, 或者把他的功绩霸占。
哪怕换了王淳之, 他心里其实也没抱多少希望的, 因为王淳之并没有称帝,整个朝堂上也不是铁板一块。
林路没入朝堂, 并不知道朝堂内王淳之的地位,他只知道军队和政务已经彻底的分开执行了。
这不免让他们长久接受统一的人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 也没能快速转变过来。
可是只有身处其中的官员却知道他们的办事效率提升了不知多少。
不用和多余人的扯嘴皮子, 让他们心情都畅快了不少。
方郎为林路收拾好东西,护送着林路去见王淳之。
“好久不见了。”王淳之见到林路这个故人笑着道。
“恩公。”林路激动道。
两方人叙过旧, 林路敛去心中复杂的思绪,然后低头去看官员的简单的培训。
上面写明了很多官职的管理范围, 但更多的却是强调爱国思想,以背叛国家为耻,其后果不仅会累及己身, 更会连累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从此无缘于仕途。
林路眸光不由一闪,而后深思片刻,这才明白这些东西的高明之处。
自古以来,帝王才是天下人的主心骨,一旦帝王失了民心,那么极其容易迎来改朝换代。
但是新朝不会这样,就算其中某些人触怒了天下百姓,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如帝王无能无德败坏朝纲来的严重。
更别说官员的考核制,更是让那些能够一手遮天的存在暴露的迅速。
“陛下,您为整个天下真是牺牲太多了。”林路深深的敬佩道。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舍弃能够世袭的帝位,剥夺自己子孙后代的一路平坦的前途,狠的下这个心的。
大多数人都是那种宁愿烂在自家地里也不会给予别人,明知道自己孩子什么德行,也不愿意给别的有能力的让位,这是人之本性。
听出林路的话来,王淳之笑着道,“有时候给孩子太多可不好,长辈们给的,永远不如他们自己亲手挣的,再说,德不配位的现象并不好。”
王淳之可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全是好的,个个都是明君,与其让他们今后会为了一个顶端高处不胜寒的位置自相残杀,还不如给他们低一个层次的位置,让他们学会守望互助。
毕竟,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啊。
相比起世家来,王朝太过脆弱了,一旦被人拉下来,只怕血脉会断绝个彻底。
王淳之可不想自己的后世子孙们也重复前面皇朝的老路。
哪怕他心性坚韧,也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们自相残杀。
一旦他成为帝王,很多事情就会脱离他的掌控。
相比之下,他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再好不过了。
林路是文官,被分派到了王沛良的手下。
他们这批人的到来帮了王淳之他们不少的忙。
忘川虽然头上顶着军阁老的名头,但是并没有一心去钻研威力更大的武器,而是把心思给放在了新朝的建设上。
修路、基站、五花八门的工厂在中原这块土地上迅速的生根发芽起来。
天下百姓的民心被用最快的速度给平静了下来。
王淳之能够安邦,忘川却能够定国,当初的话一语成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