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223)
见到王淳之毫不顾忌的谈论朝政,鲁地世家的族长们抿唇问道,“不知琅琊王是想让朝廷封王?还是自立为王?”
这两者区别可大了,王淳之现在的琅琊王只是自封的,并不会被特别记载。
朝廷封王,先不说帝王的态度,就算齐王和鲁王不是王淳之这个琅琊王杀的,也免不了被帝王记恨在心。
而自立为王,就意味着他们山东也要参与到天下的角逐中。
实不相瞒,鲁地的世家族长们心里有些慌。
因为比起别的地方来,他们齐鲁是以文出名的,虽然他们个头壮实,也很能打,但真正擅长的还是政务。
“能站着为什么要跪着,再说现在这个朝廷也不值得我们去投靠和死命去保不是么。”王淳之态度敞亮道。
早就有了心里准备的世家族长们一叹,“如果琅琊王真是这么想的,我们一定倾尽全力支持。”
先不说琅琊王是他们齐鲁的自家人,没有帮外人打自己家人的道理,就琅琊王的行事风格,他们要是不答应下来,今天可就走不出这个门了。
为此,他们还特地肃清了家族的不良风气,和那些犯过事的族人们,该驱逐的驱逐,该杀的杀,就是为了不被王淳之抓住把柄以此来对他们整个家族发作。
现在王淳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们在为难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尘埃落定的踏实感。
“他们怎么这么轻易就臣服了?”王沛良有些不解,小声问谢小天道。
谢小天道,“人的名,树的影呗,主公什么行事作风早就传遍了,他们不可能没有做好准备。”
在他们来之前,这些世家族长们肯定聚过多次,商讨出一个态度了,所以谢小天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世家要是没有这点眼力劲,还怎么立足于世啊。
这次王淳之和世家的聚会双方都很满意,尤其是王淳之的态度,比起高高在上的朝廷好多了,这让饱受鲁王压迫的世家族长们终于露出了一抹笑意。
就在王淳之和鲁地的世家族长们聚会的时候,原赤炎起义军们开始在整个军中传播‘律法之下,无有高下’的思想来。
这种想法对于军队来说是新奇的,感觉这就像他们服从的军规一样,只是把律法的范围给扩充到了整个天下去,在律法之下,百姓和那些官员们也必须遵守。
众所周知,军队的军规是十分严格的,但最重要的是军人们对军规的服从性。
军队的人都是受过训练的,但是百姓们却不是,更别提那些高高在上的为官之人了。
律法这玩意就是他们制定的,他们要是把自己也给囊括进去,那才怪了。
“别的君王不行,但是我们的主公未必不行,你们也都知道他有多厌恶违法乱纪之人……”原赤炎起义军的人说道。
别看他们接受过的正规训练比这些人少,但是思想品德上,却是这些人比不上的。
因为他们身处最底层,是最最渴望世道安稳之人。
所以这个思想的前景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他们感到神往不已。
也希望有能实现它们的一天。
军人对此是最快接受的,因为他们本来就遵守着军中纪律,律法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
除此之外就是普通的百姓们,哪怕淳朴如百姓们,也知道哪个未来对他们更好。
底层的人是最容易被说动的,真正困难的是那些普通人难以逾越过去的阶级层次的人。
比如朝廷官员,还有世家等。
终于,有世家家主过来当面问王淳之这个问题,言下之意就是让王淳之管管他下面的人。
王淳之回道,“我遵从民愿。”
他的身份注定他不能光明正大喊出那样的口号,也不能什么准备都不做,等成功之后,直接让下面的人怎么干怎么干,就算他能说的明白,那些人也听不懂啊,只能自下而上慢慢来,先让百姓的思想慢慢的转变。
毕竟他可没打算一步到位,他所要做的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
“那些百姓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你还是别给他们希望的好。”鲁地世家的族长皱眉道,一时间分不清是王淳之对下面的示意还是纵容。
“他们也没说什么,只是一个律法而已,用得着这么反对么。”王淳之不由轻笑道。
“‘律法之下,无有高下’,说白了只是空口白牙而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都出了多少年了,也没见真正有几个能做到。”所以,鲁地世家的家主们才觉得这句话实在虚的可以,现在不及时阻止,以后造成反噬就不好了。
“这句话不好在哪里?”王淳之问他们。
“它最大的不好,就是实现不了,平民杀了人要以身偿还,而有钱有势有权的人则不同,随便打点点钱,或者买一个替死鬼替死,多的是逃脱的办法。”
“而且别看那些人现在说的挺好,以后等那些人改变了身份,现在有多支持,以后就会有多抵触。”
这点王淳之很明白,因为这就是人性,但是他丝毫不惧。
第186章
“那些话之所以实现不了, 那是有人不想实现。”
“只要用心去做,达到那种目的很难么, 无非就是有能力不去做,没有能力的做不到罢了。”
位置决定想法而已,因为人都是逐利的,哪里会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
“所以,您也同意他们的想法么?”鲁地的世家族长们这次真的迷惑了。
要知道王淳之选择了自立为王,真要是成功了,他可就是万万人之上的存在,最该强烈抵触的人本该是他才对啊。
王淳之只道, “既然你们都这样问了,那我也直说了,我不觉得他们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
“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如果能让后世得到另一种安稳和太平, 我舍弃点个人荣耀又算得了什么呢。”
直到鲁地世家族长回到自个家,脑海中都还回想着王淳之的话。
琅琊王这么说,很有可能会这么做啊。
虽然帝王权利被削弱,他们本应该开心才对, 但是心里面怎么这么沉闷呢。
有一种被少年人彻底比下去的羞愧感。
王淳之看着窗外道,“就让我看看,这条道能走多远吧。”
他对权利的欲望并不重,毕竟他也曾登顶高峰, 对最上面的风景唯一的感慨就是冷,冻得人心底寒凉。
现在之所以成为琅琊王,只是因为他的实力能够让他更多的事情罢了。
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他没能力就什么也不说了,有能力如果还一点动静都没有,他自己都过不去心里那关。
而刚开始行动的时候,他想的并不多,也没想挑战全天下的想法。
但是王沛良和忘川给予了他勇气。
良子就先不说了,至今作用不明,忘川却是一个实打实的贤才,哪怕没有他,忘川一个人也能带动这个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忘川并不具备足够自保的实力,他的才气最有可能的就是沦为某些人的敛财工具,从而像祸水一样被所有上层人抢夺来,抢夺去,终身不得自由。
而忘川做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正确使用,只怕会让这个本就纷乱的时代迎来一次古代末日。
王淳之从来都不低估人性,所以与其他和忘川在这个时代收敛锋芒,苟且偷生一辈子,还不如彻底的绽放光华,他们自己当家做主。
虽然他们心里都知道一个封建王朝才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目标,但是架不住他们三个压根不会做帝王啊,也低不下自己的头。
所以在知道王淳之真的做过主席之后,他们就选择了这样一条路。
别的不说,王淳之已经走过的一条路肯定去比那些没走过的路熟练吧,应该……。
末世和乱世还是有些许共通之处的,同样都需要武力来镇压。
王淳之在这个世道简直就像是狼入羊群一般,压根就找不到对手,温饱问题,更是王淳之的强项。
而忘川所会的东西,更是囊括万千。
两人强强联手,要是还不能成功,这个世道最差也就变回封建状态而已。
只能说时代太差劲,猛人都带不动。
但哪怕失败了,也能给这个时代撒下一颗种子,好歹加速一下历史进程吧,这世道本来就不咋地,这样折腾折腾说不定还能注入一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