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知县和大家听后都齐齐点头,表示海文斌说的不错。
杭白秋缓缓点头,道:“不愧是八珍,都是罕见的食材呀!”
说完这话后一转脸,杭白秋发现柴彦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说到八珍,是不是就馋了?”
柴彦微微一笑,道:“其实吧,八珍也是有分类的,比如说,有山八珍、海八珍,还有禽八珍、草八珍……”
杭白秋立刻来了兴趣:“有这么多种八珍吗?都是些什么呀?”
海文斌对新奇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也跟着问道:“柴大人,您能不能说说,山八珍都是些什么、海八珍和另外两种八珍,又是些什么呀?”
柴彦稍微想了想,一个一个的竖起手指头,数道:“先说山八珍,其实刚才海少爷说的八珍里,已经包括了山八珍中的几样,他们分别是,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拨、豹胎、犀尾、狮乳!”
海文斌认真听完,忍不住就道:“原来还有豹胎、犀尾和狮乳,没想到,没想到……”
杭白秋兴致勃勃的道:“那海八珍呢?”
“海八珍……鱼子、鱼翅、海参、鱼肚、鱼骨、鲍鱼、鱼唇、干贝。”柴彦回道。
在座的众人听后纷纷点头。
随后,柴彦又说了什么是禽八珍,什么是草八珍……
众人听完不由连声赞叹柴彦的见识广博。
……
饭局结束,柴彦和杭白秋回到海家时,程九和关茂春已经回来了。
他俩把土豆运去了船上后,顺道将福斯维特给接了过来。
福斯维特一看见海文斌,便忍不住激动的冲了过去,给了他一个用力的拥抱,说起了大家都听不明白的英语。
不过就算听不明白,海文斌和众人也能感觉的出来,福斯维特是为海文斌安然无恙感到高兴。
柴彦给两人充当了一会儿翻译,忽然就问:“海少爷,你可知道福斯维特不远万里来咱们盛国,是为什么吗?”
海文斌愣了一下,摇头道:“不知道,他的话我也不太懂,不过看他平日里对我家的花瓶非常感兴趣,想来大概是来做买卖的吧……”
柴彦摇了摇头,道:“海少爷,福斯维特对你家的花瓶感兴趣不假,但他不是来做买卖的,而是想学习制作瓷器,然后回国开一间自己的瓷器店!”
“开瓷器店?”海文斌吃惊的看着福斯维特。
福斯维特不明白两人说了什么,忙用英语问柴彦:“柴先生,你们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柴彦便将刚才的话翻译给了福斯维特知道,福斯维特立刻连头肯定,然后表达了一番自己想要学习制作瓷器的强烈意愿。
海文斌了解后,非常热心的道:“那好办的很呀!咱们柳莒县就有几家瓷窑,阿福要是想学,我可以给他介绍的呀!”
柴彦便照着原话翻译了一遍,福斯维特顿时激动不已,连连拉着海文斌的手,说着“谢谢”。
柴彦也替福斯维特高兴,便道:“福斯维特先生,虽然海家愿意为你介绍瓷窑学习,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如果想要学好学精陶瓷的烧制,那么首先,你得学好我们的语言,不然的话,就算你动手能力再强,没有理论知识,又或者不能与师傅们沟通,那么到头来,很大可能还是会一事无成!”
福斯维特立刻点头,暗暗下定决定,道:“柴先生,谢谢您的提醒!我保证从现在开始,一定努力的学习盛国话!”
“那就好,祝你成功!”柴彦说着便拍了拍福斯维特的手臂,以示鼓励。
见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柴彦便提出要出城回船上去,他心里还挂念着船上那几箩筐土豆呢。
临走前,柴彦还特意叮嘱海家去汀州港尽量多的购买土豆,然后直接运来京城交给自己。
对此海家自然是高兴的满口答应,毕竟这样也算跟京城的官员有了往来,将来海家的生意也能越做越大了!
……
出城回到船上后,柴彦的第一句话便是问土豆在哪?
得知土豆全放在了杂物舱,柴彦迫不及待就赶了过去。
杭白秋跟着来到杂物舱时,柴彦脸上正洋溢着喜悦的色色彩,在油灯下仔细检查着筐里的土豆。
杭白秋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问道:“我说柴彦,你一次买这么多土豆,什么时候才吃的完呀?”
柴彦头也不转的回道:“谁告诉你我都是用来吃的?”
“你这话什么意思?”杭白秋不解道。
柴彦嘴角一翘,转头得意的看向杭白秋,说道:“告诉你,这些土豆,我是要拿来种的!”
--
PS:谢谢书友“修心离尘”为本书投出的1张月票,感谢您的支持!
第1126章 粮食问题乃是国之大计!
“种?”杭白秋有些诧异,问道:“难不成你要在宅子里开一片菜地,种这些土豆?”
“非也非也……”柴彦站起身来,摇动着一根手指,道:“我是要把这些土豆交给太子殿下,请他推广全国,大范围的种植!”
杭白秋不禁愕然,指着箩筐就道:“什么?这么丑的土豆,你居然想推广到全国种植,我……我没听错吧?”
柴彦马上道:“你可别小看了土豆,虽然它的样子是难看了一点点,但你要是知道了土豆的产量,便不会这么想了!”
杭白秋顿时好奇,感兴趣的问:“听你这话,土豆的产量很高咯?”
“没错,很高!”柴彦微笑点头。
“有多高?”杭白秋问。
柴彦便道:“这个嘛……要不你先猜一猜,看看一亩地土豆能产多少斤?”
杭白秋走到土豆旁边,迟疑了一下道:“既然你都说土豆的产量高了,那么一定不比水稻查……要我猜的话,亩产大概六、七百斤左右!”
盛朝的水稻亩产大约在五百斤到六百斤之间,杭白秋按照这个数字,往上抛了一点点。
“不对!再让你猜一次!”柴彦摇头道。
“哦?”杭白秋一惊,心想居然比六、七百斤还要多!
思量一下,杭白秋才道:“难道有九百到一千斤的亩产?”
“还是不对!呐,最后再让你猜一次!提示你一下,再往高了猜,别太胆小!”柴彦笑呵呵的道。
杭白秋大惊,道:“不是吧,九百到一千斤还少了吗?”
柴彦点头,始终保持着自若的笑容。
“一千……一千八百斤!”杭白秋犹豫过后,直接把数字翻了一倍。
柴彦道:“嗯,这个数字还算是有些接近了……”
“什么?还低了?”杭白秋惊叫道。
柴彦严肃道:“对,还是低了!告诉你,土豆的亩产,大概在两千斤到三千斤之间,是目前稻谷亩产的四、五倍,甚至更多!”
杭白秋惊得眼睛老大,不由自主的摇头道:“不可能,你骗人!”
“骗你干什么?你当我没事可干吗?”柴彦撇了撇嘴,转身又去检查起土豆来。
杭白秋忍不住拿起一个土豆,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摇头惊愕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那这也太厉害了吧!”
柴彦道:“杭长官,你可知道耀州府一带为何会闹流寇吗?”
杭白秋道:“知道,天灾让收成很不好,同时朝廷的救济粮跟不上,民不聊生之下才闹了流寇。”
柴彦点头表示认同,道:“倘若早几年就有了产量如此之高的土豆,并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种植收获,那么你觉得,耀州府一带还会爆发饥荒和流寇吗?”
杭白秋蹙眉考虑了片刻,果断摇头道:“应该不会!如果早有土豆这种粮食存在,就算耀州的百姓避不开天灾,但其他的州县收成应该是充裕的,那么朝廷运送救济粮食也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捉襟见肘了!”
“说的一点没错,粮食问题乃是国之大计!”柴彦重重点头,道:“所以,我才想给太子殿下推荐土豆这种作物,请他务必在全国推广开来,这样便能养活更多的人了!”
杭白秋顿时有些激动,欣喜道:“如果成功的话,那于国于民可谓是天大的好事呀!”
柴彦微笑点了点头,继续忙着查看土豆。
过了一小会儿,杭白秋忽然道:“等等,你会种土豆吗?万一方法不对,种不活怎么办?”
柴彦并不担心,轻松的道:“放心,土豆这东西生命力极强,很好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