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配角(78)
流风从头看到尾,皇贵妃那沙盘上演练时候的杀气腾腾,一下就印在了脑海里。
蒋安筠少时跟随将军常驻边境,姜离是知道她身手不错,却没想到她还有打仗的天赋!
沉吟半晌,他才问:“依你之见,蒋安筠比他哥哥蒋定坤如何?”
“虎父无犬女,比她哥哥更甚。”
姜澄不置可否,随意道了声“朕知道了”,就再无表态。
皇帝陛下积威甚重,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流风也难再多言语,反正他此来只是叙述了一下他的发现,至于接下来如何却也不归他管了。
然而几日后,一身男装英姿飒爽的皇贵妃蒋安筠包袱款款,难掩激动地跟皇帝表哥道别:“经此一别,不知何时相见,妾去了边境,还请表哥好自珍重。”
姜澄:“说人话。”
蒋安筠呲溜擦了把眼泪鼻涕:“表哥你答应让我随父亲去边关,可不能反悔哦!”
就算中途反悔想让她回来她也是坚决不回的!
谁让隔壁老王总是对大夏虎视眈眈呢,边关有大将军坐镇自然安稳无疑,送蒋安筠过去也是让她历练历练……
结果没想到,蒋安筠带了一支娘子军直接在边关练兵,还乘着两国贸易偷偷往隔壁安插了不少探子。
女人天然的性别弱势天生就不容易被人盯上,没想到这个皇贵妃内心还挺有想法。
当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姜澄想了想,就从沈瑶那儿搞来了一些《探子手记》、《怎么当探子》、《间谍传奇》等书给她快马加鞭地送过去。
远在边关,正在被父兄训斥胡闹的蒋安筠,万万没想到居然收到了皇帝表哥的回赠……
这些是普通书籍吗?
这可是代表皇帝表哥对她的默默支持!
没错,姜澄的确挺支持她。
封建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实在太多,想要当个女将军从来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蒋安筠能短短时间里在军中立足,不光是有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她父兄战绩皆是大名鼎鼎,尤其在边关阵地,声望更高,有他们保驾护航,蒋安筠自然是如鱼得水。
更何况,她武力不弱,甚至比绝大多数男人都还强些,在素以拳头至上的兵营里,人家不服气都不行。
自从蒋安筠获得皇帝的支持,顿时信心倍增,在父兄送往京城的奏章中夹带了一份“家书”回去,打算问问皇帝表哥有没有打到隔壁老王的想法。
隔壁老王便是邻国卫国,对中原大夏向来虎视眈眈,在原著后期也确实一路打到了大夏京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蒋安筠看不顺眼他们很久了。
她不知道的是,老谋深算一向都十分谨慎的老将军对从军中送走书信为防意外全都要一一查验,自古军队都为人所忌惮,小心总是没错,所以蒋安筠的那封家书在送走之前他也拆开详阅一番,然后就被他闺女的胆大妄为惊呆了。
一同翻阅书信的还有他的长子蒋定坤。
蒋定坤也被妹妹的胆大包天惊呆了:“这也太……”
他无话可说!
像老将军这样屹立在战场上,几十年如一日地操练兵马,还有什么比打下卫国,扩张大夏领土更让人热血沸腾的事?
蒋安筠的确是异想天开,但不得不说,她的话也的确瘙到了老将军的痒处。
远在京城的姜澄也收到了书信,再一次对对蒋安筠大力地鼓励一番。
他的鼓励基本都体现在行为上,上一次送的是书,蒋安筠收到如获至宝,这一次送的却是人。
蒋安筠回到自己的营帐,便看到一男一女两人早已等候多时。
站的那个是身姿修长十分利落的流风。
流风武力高强,原本也是暗卫首领,自有御下之术,也算有些用处,可端坐在一旁,正旁若无人喝着热茶,一边手握团扇给自己徐徐扇风的淑妃云雪兰干嘛来了?
云雪兰干什么来的?
一想起来她就气!
皇帝直接来她寝宫一坐下,便将她寝宫结起阵法,不仅防止其他宫人窥探,也防止她逃跑……
结果就是,斗法惨败,她认输后就被送来了这里。
皇贵妃和淑妃两人原本便是两看两相厌,此时遇上,哪有什么好脸色。
蒋安筠见她不过只是纤纤弱女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走两步路都好像随时要昏倒的模样,自然是百般看不上眼。
云雪兰也厌恶她强势霸道,和京城那个皇帝一个样!
这当中最直男的流风只觉得气氛怪异,却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并且还在送回京城的书信中提到:皇贵妃和淑妃感情颇好,十分投缘。
感情能不好吗?
这两人一对上,眼里就再没旁人了,瞪着对方毫不示弱。
谁先别开眼谁就是怂包!
收到书信的姜澄:“……”
第74章 人人都想攻略我6
对于姜澄来说, 边关实在是太远了,但近在眼前的沈瑶作用却很大。
沈姚给的那本《齐名要术》, 不仅对开荒、耕种到后期的酿造利用有一系列的详细记述, 还详尽探讨了抗旱保墒的问题, 在这种生产力低下, 一到干旱就要饿死不少百姓的古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夏虽然繁华, 但行兵打仗粮草先行,在尚未开战之前休养生息, 大力发展和推广农耕很有必要。
正好现在已经有了现成的传授方法,他也无须藏私, 直接宣丞相、阁老和其他朝堂众臣共商。
像这样的书此前从未有过,大臣们拿到手里一看,即便再不懂农耕, 学识和见识总归是有的,随意翻阅以后, 集体都大惊失色。
其中最激动的要数丞相了:“这真是,益国益民的不世之术。”
几位大臣一开始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把所有人都宣来, 神神秘秘的, 也自然而然地从一开始将书随意翻阅, 到后面颤抖着手十分珍惜。
就这么一本书,当然得要珍惜了!
姜澄却仿佛并没有看见他们的神色,随手就将书丢给了工部尚书。
这丢得也太随意了!
工部尚书手忙脚乱地接住, 就听到皇帝陛下的声音:“工部掌管各司工程、农田水利,这书你先拿去研究,尽快拟个章程出来。”
就这么唯一的一本,直接给了他?
工部尚书突然觉得怀里的这本书就像个烫手山芋。
皇帝陛下对他实在是太信任了!
工部尚书热泪盈眶。
这时,太监总管和一干小太监在皇帝叫进来的时候,抬着几大木箱进来。
箱子一落到地面上,沉重的声音立刻就激起了所有大臣的好奇心,在大家热忱的视线下,箱子一开,赫然就是不计其数的书册。
工部尚书感动的眼泪尤挂在眼尾还没来得及擦去,就听到皇帝陛下说道:“这书我已经让人誉抄了好几百份,你们人手一本,多的就送去地方上,让下放的官员也一同学习和试验。”
众大臣:“……”
国家当以农为本,农业稳则家国安,所以自古各朝各代的皇帝都要颁布关于农业法令。
皇帝提倡,百姓就要效仿,所以中国古代社会地位士农工商千年不变就是这个道理,社会第一地位是官员,第二便是农民了。
等到各地经过数月模拟和试验,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并按照成熟期和产量、质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而大大促进了农业创收比例后,整个朝堂都震惊了。
姜澄直接颁布农业新法,这也预示着夏朝的农业制度进一步地升级。
对于这一切,最高兴的莫过于百姓。
历年天灾**避无可避,不管是干旱大涝,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不胜枚举,但农业产量从原先到现在三倍、五倍,成倍成倍地往上涨,人就饿不死。
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整个夏朝的农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短短两年后,夏朝出兵了。
蒋安筠早已在大卫安插了许多间谍,自然把卫国的情况了如指掌,乘着卫国皇帝大行,几个皇子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时候,大夏铁骑大败卫国,一路从边关打到皇都,用时仅仅只有八个月。
大夏朝大力支持农商,国力十分强盛,即便打到卫国亡国,自身也并没有太大损耗,就连百姓才刚刚听说大夏就要和卫国开战了,才一眨眼间,卫国就已经亡了,连百姓人心惶惶的时间都没给点儿就结束了,这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