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娇娇女+番外(81)
“大队长,如今我们知青也算是落户在村里了,就这么少三四个月的粮食,我们明年都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不然这样,我们也不占村里的便宜,我们借粮,到年底发粮的时候,我们借粮食,以后挣工分慢慢还。”
方小云说了一个主意,她就知道村里的粮食不好拿,可是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考上大学。
“什么,借,这些知青哪里还的了,来了这么多年了,农活干的就那样,每年的公分勉强够自己吃喝,哪还有公分还,我可是经常看见那些知青上山和孩子们抢摘野菜呢。”一个村民愤愤不平的说道。
最近几年村里的生活好了,上山摘野菜的就只有村里的孩子们了,村里只要不是条件太差的,也就偶尔才会摘点野菜换换口味,可这些知青几乎年年上山摘野菜吃。
“不能借,借了都没能力还,这不是从我们嘴里抠粮食吗,凭什么啊。”围观的村民顿时吵闹起来。
“不能借啊……”
危及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村民总是出其的团结。
“大队长,几个月没粮食,我们恐怕撑不住的。”眼见着村民激起来,方小云赶忙说道。
叶建东低头沉思,“别吵了,这样,粮食你就别想了,村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借给你们,不过我同意你们开垦半山腰的一块荒地,可以种植些红薯之类的,也能当粮食,而且村里不少村民有长的好的红薯苗,你们可以去置换,也不贵,高考之后赶紧把红薯种上,来年收获还能把红薯当主食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这是叶建东想的最好的办法,粮食是不可能借的,这些知情根本干不了多少活,还不清的,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努力开垦荒地种红薯这种周期短成活率高,产量又高的食物。
要知道现在村里的地都是属于国家的,荒地也不是谁家想开就能开的,都是要统一申请的。
知青们还想说什么,可是周围的村民显然不乐意听了。
第68章 068 新想法
没了知青们的胡闹, 叶建东心里也宽松了许多。7月的高考可不止知青们要参加,村里的那些孩子们都还想试一试呢。
去年考上大学的几个小子的笔记,在这时就仿佛就变成了香饽饽, 每个人都想要, 叶建东只能让他们分批抄写, 如今的北城村高考依旧是火热的话题。
老叶家因为这次没有合适考生,也就不再积极的关注高考了,他们现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发家致富。
叶建军在京城待的这段时间, 已经发觉了很多的商机。
“什么,你要去广市?”叶家堂屋里,几道惊讶的声音响起。
“嗯,我想去广市进货, 再拉到我们这来卖。”叶建军郑重的说道。
“二哥,你这不就跟二道贩子一样了吗?”叶建党说道。
“什么二道贩子,我这是有商业头脑, 这次去京城,我发现京城已经可以光明正大的摆摊了,这说明国家在发展,说不定以后大家都可以出门做生意了。现在还没有太多人愿意尝试, 我们就可以先出手, 等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优势就会变小了。”叶建军分析道。
京城那么繁华的地方,都可以自由出来做买卖了,这说明国家在慢慢的放开政策,允许私人买卖了,不再都是国有了。
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个先吃螃蟹的人呢, 现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世道变了,买什么东西还是去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店这些国有企业,再不行只能高价去黑市。
在京城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在他们县城卖6分钱一个的鸡蛋,京城居然卖1毛钱一个,还得抢购,可鸡蛋在农村,卖到收购站才也才三四分钱一个的收,这都是因为国家不允许私自买卖,而黑市风险又太大。
“真是胡闹,你平时拉些蔬菜鸡鸭什么的去县城卖就已经很好了,干什么非要去广市那么远的地方进货。”叶建设皱着眉头说道,
“大哥,以后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的,你看,京城都已经把黑市摆在明面上了,这是个机会,我们要抓住。”叶建军反驳道:“而且我以前在黑市就听过一些同行说,广市是沿海的城市,周边链接着许多发达的城市,在那里有一条交易街,专门是从国外各个工厂进来的各种物品。”
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曾今看过一个同行从那边带了几块电子手表过来,在百货商店买还要票,最便宜的手表都要二十块钱,好点的哪个不是五六十上百块的。可我那个同行,去广市带的货,进价才三块钱,质量好的也才十块钱不到,要不是那会出门还得介绍信不方便,我那同行早就发家致富了。我们只要去进货过来,我就卖十五块钱一个,比百货商店的便宜,还不要票,你说会不会有人买?”叶建军反问道。
他们县城的不发达,主要是因为买东西只能在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价格贵而且还要票,钱可以慢慢赚,可这票却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因此存在着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情况。
老叶家的众人被叶建军说道华惊吓到了,按照他这么说,这之间的不就是暴利了吗。
这些货都差不多,如果外面的东西比百货商店的还便宜,还不要票,那绝对是有很多人会想买。
“这……”叶建设还是有些担心,他的思想比较保守,这辈子赚不了啥大钱,只能本分的过日子,如果不是有兄弟带着,如今的木工活估计都做不成、
“大哥,京城你也去了,他们沿街摆摊的有人管吗?没有,我在京城的时候特意问过几个老板,他们说京城有规划用地可以摆摊,只需要缴纳一些费用,就可以自由摆摊,我们这目前还没有这个规划的,但是私下买卖国家已经不禁止了。”
“我觉的二哥说道有道理啊!”叶建党嘿嘿一笑,他脑子不行,可胆子大啊,一听自家二哥都这么说了,脸上立刻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爸,如今我们的下一辈都考上大学,有出息了,他们都是在大城市读书的,如果要留在那里发展,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又不是犯法,我只是想多赚点钱,好让孩子们都能留在大城市,以后都做城里人。”
“真能这么好?”一直保持沉默的叶保国突然开口问道。
“爸,没什么好不好的,只有敢不敢做,现在革命已经过去了,这也不是投机倒把了。”
“老大。老三,你们是什么想法?”叶保国看向大儿子和三儿子。
“爸,我……,我想干,我知道我比较墨守成规,脑子也不如二弟灵活,这些年要不是二弟的帮扶,我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了。诚如二弟所说,我自己可以在农村过一辈子,可孩子们都这么有出息,考上的是首都的大学,我也希望未来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发展,留在城市里。”
叶建设一谈到孩子们,就激动万分,孩子们都有出息,这是最值得他骄傲的事,他也想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啊。
“爸,我也愿意,在此我还得感谢二哥愿意带着我,嘿嘿。”不等叶保国看过来,叶建党就自发的说道。
“行吧,既然你们都走了决定,那就随你们了,我也老了,以后就得靠你们自己了,只是在外面千万要保护好自己,不要乱来就行了。”叶保国叹了口气说道。
作为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人来说,现在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好了,可架不住时代的变化,老了老了,以后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爸……”
“爸……”
“行了,既然你们愿意干,就商量好怎么进货,进多少货物,怎么卖,每家怎么分,怎么出钱,都要说清楚。你们是亲兄弟,我希望你们都能互相拉扯,共同发展,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就伤了你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这才是叶保国最担心的事,为着一点利益,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爸,你放心,我们一天是兄弟,永远就都是兄弟。”
“是啊,爸,兄弟间没什么话不好说的,都是一家人。”
“嗯嗯,哥哥们说的对。”
等叶娇娇放学回家,知道的就是爸爸打算等春种忙完,就带着大伯和三叔一起去广市进货,还知道了这个主意是她爸在京城的时候就想好了的。
叶娇娇惊呆了,她爸居然还有这眼界,要知道现在这时段,可是发展的好时机,国家已经开放了政策,就等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