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的穿越历程(快穿)+番外(122)
王秀才也是王大户的族人,说起来,大家也都是拐弯的亲戚,也不算外人。于是,王大户热情得邀请张涛去自己家吃酒,顺便两人好继续八一八这个故事。
张涛正有此意,王大户让小方去了王秀才家打声招呼,就拉着张涛回了自己家喝酒。
两人到得家中,王大户一声吩咐下去,不一会,一桌好酒好菜就端上来了。
“咱们这也算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呐,来,正风弟弟,满饮此杯,满饮此杯”王大户端起酒杯道。
张涛字正风。
“王兄请了。”张涛也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两人是越说越投契,就差拜把子了。
这个评书虽然不错,但王大户唯一感觉有些遗憾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听到后半段,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王兄,这有何难,这段书说的就是李家佐的真人真事儿,咱们喝完了酒,找人打听一下不就是了嘛。”张涛道。
“哦?”王大户一听,来了精神,还有这事儿?
不愧是王大户的知音,一看到对方的神情,张涛立马就猜出了,这两人多半是来的比较晚,看的还是最后一场,没听到这个话头儿。
“这几个青年开头就讲的清楚,说的就是邻村的事儿。”于是,解释了一句。
酒足饭饱后,两人都没顾得上休息,就携手出了门,准备找人打听一下,看看街坊邻居的有没有认识这位周家族长的,主要就是想问问,他和马氏倒底是怎么回事。
两人刚一出门,就见几个小孩子在往村口跑。
“快点,快点,说评书的又来了。说评书的又来了。”几个小孩子上午其实是已经听过一遍了,但是这年头,文化生活比较少,听这个又不要钱,小孩子们都挺踊跃的。
嗯?两人对视一眼,难道,那三个人又来了?
于是赶紧急走两步,奔向村口。
果然,还是上午的那三个人。
趁着一个小哥正在讲的时候,王大户和张涛私下拉了一个小哥到一边,直接简单精暴地问道:“这位小哥,这周家族长和马氏是不是有一腿啊?“
魏成凯一听,当下也懵了。觉得这两人还是蛮会想象的。
他并不是周家村人,也不认识周家族长和马氏,在老族长做出要去李家佐讨公道的决定之前,他甚至也没关注过这两人,因此,两人有没有一腿的,他还真不知道。
可要他说,这两人行事,肯定是有些反常的。
要不也不至于会被人怀疑有一腿。
不管怎么说,这“没有“的话,打死马氏他也不会说的。
他眼珠转了转,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
“不知道哟。”
第98章 遇到一个二百五爹(十二)
这说者无心, 可听者有意啊。
咦?这周家族长………和马氏居然有一腿!
旁边的一个吃瓜大婶当下就把这句话暗暗地记在了心里。其实她上午已经来过了。村里面平常卖艺的来的少,这些人更愿意往镇上县里跑,这好不容易过来一个, ,又不要钱,她就过来捧个人场呗。
真没想到, 还真有意外的收获。
大婶不动声色地紧走两步, 离开人群,然后赶紧回家, 她要和街坊四邻分享这个新瓜去!
像这位大婶一样对吃瓜事业充满着热情的群众还是很多很多滴,大家齐心协力,一传十, 十传百, 百恨不得传千千万的,王家集的人几乎就都知道了,李家佐那个周家的族长和马氏有一腿!
“我早就说吧, 感觉那个周家的族长就有点不对劲儿,保不齐他和马氏就不清白, 瞧瞧, 我说中了吧?”一位大妈挥着手,眉飞色舞地跟老街坊们分享着自己的马后炮。
当然,也有人提出,也有可能是马氏许了这个族长什么好处啊,但是, 因为“有一腿”的说法占据了主流,这些人的声音很快被“有一腿”的洪流淹没了下去。
大部分人都觉得,用“周家族长收了好处”的说法, 来解释后续的一些事态发展,颇有些磕磕绊绊的,而“有一腿”的说法,则要通顺流畅许多,也更加符合实际。
嫁到李家佐村的柳月茹,今天也在娘家吃到了这个大瓜。
下午她兴冲冲地回村,准备和大家分享这个特大新闻的时候,震惊地发现,从一进村开始,以往三三两两聚在村口闲聊的人群,是一个也没见着。
待到她走到村里,看到不远处那乌鸦鸦的一群人的时候,心都凉了半截儿。
天呐,她好不容易从娘家带回个大瓜,没想到,村里出了个更大的!-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儿,这个瓜有多大还用说嘛。
这吃瓜也是有鄙视链的,这吃一手瓜的总是会有些优越感的。
柳月茹心里叹一口气,今天这个高枝儿是占不上了。
不过多年的吃瓜素养,让她立即找离得最近的大娘打听下发生了什么。
聚集在周家门口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后面的人不爬树爬墙上个草垛子的,根本看不到前面。事实上,这些后面人的也是靠听前面的人讲述吃N手瓜的。
听柳月茹问,大娘也没藏私,当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吃到的瓜详详细细地传了一遍。
“这魏家人一早就来了,老族长带着,五十多口呢,不少后生手里还拿着棍子。两家对阵时间不短了,,老魏家中午都没回去,午饭都是族人做好了送过来的。看来是早有准备啊。”
事实上,周万程中午是咬着牙热情地邀请魏家人到家里吃饭的。这五十多口人,一顿饭下来,就是一人一碗面,也得不少粮食呢,不过,这赶上饭点了,他要没这句话,肯定是容易让人挑理啊。当然,族长也打定主意,要是魏家人真应了,一定要找周大生报销。
魏家老族长断然了周万程的邀请,俗话说,“吃人嘴短”,他们可是来撕逼打架的,要吃了人家的饭,一会吵起来没底气啊。
可要是别人吃着他们看着,气势就输了一截,不利于接下来的谈判。
回村里去吃,就走了“一鼓作气,再而衰”的套路了,那不就是灭自己威风么?
因此,老族长早早就做了布署,吩咐族人中午给他们送饭到李家佐。
柳月茹明白了,这是周安的外家人来找周家的族长周万程讨公道的。
原来如此。
这个事儿和她在娘家吃到的瓜是一回事儿啊。
好,好,好!
柳月茹心里颇有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先写这么多吧,我今天看《庆余年》看过头了。这个剧可好看了,当年看书的时候,就感动的不行,感觉剧比书气氛要轻松多了,小演员演的也特别好。就是我记得原著中小范闲看到下雨了,他站在房顶上,扯着嗓子喊 “下雨了,收衣服啦”的那个情节,我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也没找到。
是的,我今天主要就是回味这个剧,另外找那个情节又找了半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明天再多多写点,今天就这样吧。
第99章 遇到一个二百五爹(十三)
此时, 周万程正在隔山观虎斗,笑看魏家人和马氏撕逼。
而马氏这 时候还真有点落了下风,声音气势都低了下来, 显得柔弱地不行。
虽然马氏心眼儿不少,不过这柔弱的架式儿真不是装出的,是饿的。
想想吧, 魏家玩的可是车轮战, 多对一,一个换一个地上前和她理论, 光比精力和力气,她就比不过啊。
再加上中午又没吃饭,简直是雪上加霜啊。
而周万程, 又深恨马氏以前误导了他, 要不是她说什么安哥儿的外家没人了,他也不会拉这个偏架啊,结果, 现在是拉着拉着把自己拉进去了,引来这么多人堵自家门口。
事情到这个地步, 他不骂马氏就不错了, 自然不会帮她。
再说,他也不想冲在前面给马氏挡枪啊。
马氏不是没提过,让魏家的人先回去,这事等周大生回来再说。结果,魏家老族长直接就问周万程:这个提议可好?
话中的意思是, 你要也觉得好,就赶紧安排人叫周大生回来。
周万程还想着看两家拉大锯扯大锯,好让魏家人吃瘪呢, 当然不希望速战速决了。周大生要是回来了,不就离解决问题又近一步了么,这怎么成?
当下就把话岔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