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的穿越历程(快穿)+番外(117)
父子两人商量了一会儿对策,老族长又叫上二儿子周林枫,以及四个孙子,让他们分别去通知族人,每家安排一个人过来开会。
族长的权利和威信还是非常大的,大伙一听,族长找,肯定是族里出了大事,正在吃饭的也赶紧放下碗筷,赶了过来。
除了一户人家,全家去邻村走亲戚了,其他的族人都到齐,每家都派了一个当家的过来,有的当家的还带着儿子孙子一起来的。
这个年代还是讲究“父母在,不分家“的,基本上当家人,要么是和老族长年纪差不多,要么就是青壮年,二三十岁的年纪也有了。只有一个小年青,叫周虎子的,今年只有十七岁,不过也娶了媳妇。,
族长先是带着大家回忆了一下和周安他姥爷从小相处的点点滴滴,周安他姥爷打小人缘还是不错的,当场就说的几个当家子老兄弟们不禁一阵唏嘘,这人老了,都就总是想起年轻那会的事儿,还有当年那些小伙伴们,唉,忍不住啊。
紧接着,族长又讲了讲阿若他爹的二三事,几个同辈也糟不住了,眼睛也是红红的。
周虎子也是见过两位逝去的长辈的,特别是阿若他爹,两人也就差个四五岁,小时候没少跟在大孩子屁股后头玩儿,受到气氛感染,脸上也十分伤感。。
一看铺垫的差不多了,族长接着一叹气,把周安儿的遭遇给大家讲了讲,顿时引起了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族长带队出征,他们要找周大生要个说法儿。
一来,要给地底下的周安他姥爷和舅舅父子两一个交待,省得他们万一在地底下睡不安来找他们聊天。二来,如果这样事儿他们装看不见,其他的女婿有样学样怎么办?说不得,为了他们老魏家那些出嫁的闺女后半辈子的幸福,周大生这只鸡就得杀一杀了。
自家的女婿不好意思给摆脸子,别人家的还不好意思吗?
老族长又讲了周安生病的事儿,说他心疼这孩子,亲娘没了,这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他就想着,让周安过继到魏家来。族长说要么让安哥当他的孙子,要么,就过到周安的小舅舅名下。另一个人选 ,老族长并没有提。
说出这两个人选来,无非就是暗示族人,周安不会成为大家的负担。族人总体来说,心地还不错,可也没有为了别人家孩子委屈自己孩子的道理,不然,就有的闹腾了。
周安为什么想过继到他们魏家来,不就是为这个原因嘛。
大家………当然没意见了。人过继过来又不要他们养,再说,他们明天就是去要那五亩地的。既然是他们魏家姑娘的陪嫁,当然是要回来了,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周安他们可以不养,但是,这五亩地必须得帮着要回来。
有了这五亩地,怎么着周安也饿不着,有老族长看顾,用不着他们操太多心。
老族长再总结了一遍,明天的中心就是,如何夺回他们魏家闺女的陪嫁田,还有就是刘周家答应,立了文书,把周安过继到他们老魏家来。
于是,大家也纷纷献计献策,誓要把周大生整出花儿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19-11-24 00:29:29~2019-11-25 00:16: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桂花糕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遇到一个二百五爹(八)
大家正在讨论得热火朝天, 门“吱扭”一声开了。
屋里的喧闹顿时停了下来。
“知道大家都在这里, 刚才阿若他娘送了一盆猪下水过来, 都卤好了的。我一会儿把它切了, 正好馒头也熟了, 汤也煮好了, 不如大家边吃边说?”老族长夫人在门口问道。
行, 有什么不行的。大家纷纷点点头, 称赞这个主意好。都站起身来,有的帮忙搬桌子,有的搬着帮端盆子,不一会,一桌热乎乎的馒头, 和一大盆切好的猪下水就摆好了。
“嗯, 这叫一个香。阿若他娘居然还有这好手艺。”一个和老族长同辈的叫魏石头的吃了一口, 不禁赞道。
“这应该不是阿若他娘的手艺, 应该是安哥儿的手艺。”族长也尝了一口,更正道。刘氏也嫁进来好几年了, 族里一般有红白喜事,灶上这块儿,也都是女眷们操持,因此,对族里的媳妇们的厨艺,他多少也是了解一点的。
“就这一口,别说, 就是县城里,也没这么好的手艺。”魏书年的女儿嫁给了县衙里的一个衙役,女婿又孝顺,他们老两口往县里走动相对来说就比较频繁些,他敏锐地发现了周安厨艺的天份,忍不住道树立大拇指夸道。“县城里卖的猪下水,我也尝过,要说起来,味道也不错,可今天这个,怎么说呢,让人吃了还想吃,要是有阵儿不吃,过阵儿还得想。”
“等安哥儿的事儿办妥了,我让他再给大家做一锅。”族长脸上也带了笑意。
“哎呀,这为了能再次吃着这美味,咱们也得卖力不是。”大家乐呵呵的打趣道。
第二天早上,老族长在家门口集合好队伍,雄纠纠气昂昂的率领着一个五十来人的队伍往李家佐出发了。队伍中不只包括老中青三代,还选了族里平时嘴皮子最溜的几个婆子媳妇,这几个是专门用来对付马氏--防止她喊“非礼”的。
另外一队,则是老族长的老二家的两个孙子在内的十来个族里的比较机灵的小伙子,大家三人一伙,两人一组的去了相邻的村子。
魏氏族人一行这么多人,从出门伊始就受到了大家的注意。和魏家一个村的,碍于面子,倒没好意思跟出来。主要是都认识,要是跟着去看热闹,到时候魏家打输了,助拳还是不助拳的,都不合适。助拳吧,明摆着是要得罪人啊,凭白和人结仇,不助拳吧,明显就把老魏家得罪了。好在,等这群人回来,总会有消息传出来的。在家里等就是,不急。
但是路人们就不在乎了,有些路人一看这队伍的规模,当即就断定,这定会是一个精彩的大瓜,加上又有时间,不由自主的就跟在后面了。
因此,老族长一行到了李家佐的时候,除了老族长带的正规军,吃瓜的队伍也集结了二三十个人的。
老族长一行先是打听着,到了私塾先生家门前,对这个私塾王先生,老族长也是有些怨气的,老周家人互相斗法,你出来掺和什么劲儿呢,就为了几两银子就出卖了灵魂和良心给一个寡妇,简直有辱斯文,哼!
只见老族长咳嗽一声为号,族里的四个带着棍棒的小青年立刻行动起来,应声闯进了王先生家的课堂上。
“哪个是杨则文?”四个人气势汹汹地往课堂一站,手里还拿着手腕粗的棍子,学生们当场就瓜了,下意识地齐刷刷地望向了杨则文。
王先生当下也暗道不好,猜测这几个人可能是周安找来的帮手。想也知道,杨则文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平日里连村也很少出,能得罪谁啊,就是真在村里和哪个孩子有什么打闹,也绝对引不出来阵仗,还就是和周安有些不对付。
没想到,这帮手还一下来四个,看样子还不好斗的样子,没看都拿着棍棒嘛。
王先生心里不禁有些后悔,当初他是看着马氏当了周大生的家,周家的族长又偏向马氏母子,周安他亲舅舅又不在了,想着也没人给他出头,这才接了马氏递过来的银子。
哪里知道,周安还真能找来帮手呢。
不过王先生转念一想,不对啊,这可是在自己家里,自己的村子里!自己的地头,怕他们做甚?
“真是岂有此理!你们,你们………”王先生当下就勇敢的伸出了食指,指向魏家的四个青年,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声音里已经带了些颤抖。
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四个青年已经上前拖起了杨则文,直接带出了课堂,连眼神都没给王先生一个。
他们昨晚也听家里人说了,这个先生和马氏是一个鼻孔出气的,不是什么好东西。老族长说了,要是他识趣,就此不掺和老周家这些狗屁倒灶的破事儿,就放他一马,要是不识趣就打到他识趣儿为止!
“放开我,放开我,放开我。”在众多同学的目送中,杨则文渐渐远去,离开前,他发出了不甘的呐喊。
看到四个后生光荣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站在门口的老族长欣慰地捋了捋胡子,又挥了挥手,一行人又向周家的族长周家程家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