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喜塔腊氏(81)
“万岁爷来了吗?”她抓住青玉的衣角问道。
“回主子,已经派人去请万岁爷了,您赶紧趁热喝药。”这药也是佟庶妃直喝的,虽然到现在已经没用了,但有些安慰也是好的。
佟庶妃松开手指,喝完这碗药,又吩咐青玉去煮碗浓浓的参汤为她提神,怎么样也得等万岁爷过来。
青玉带着泪去拿百年人参煮汤,她也知道自家主子怕是撑不过去了。
在殿外等候的宫妃们听见清脆的响鞭声便知道是万岁爷过来了,“臣妾参见万岁爷。”纷纷起身行礼,被康熙挥手叫停,他询问温贵妃:“里头如何了?”
“太医们都进去了,也派人煮参汤了。”言下之意所有都懂,需要人参吊命那也就代表着快到极数。
康熙听完不由得顿,霎时心生怅惘。
“奴婢参见万岁爷,庶妃请您进去趟。”青玉小跑着出来跪在康熙面前。
康熙带着梁九功走进寝殿,只见其中再无奢华装饰,就连帐子也用的素青色,佟庶妃正躺在床上双眼紧闭气息微弱,短短半年就瘦成了皮包骨。
青玉将参汤喂给佟庶妃,等她醒后看到康熙进来眼睛不由得亮起来,“万岁爷见谅,我是起不来跟您请安了。”这短短句话就喘了好几次。
“您让太医宫人们退下吧,我想单独跟您说说话。”佟庶妃脸上泛着不同寻常的红光,但是所有人心里却咯噔下,这怕是回光返照了。
康熙挥手让宫人们退下,自己走到床边,沉默良久却不知道说什么,他们曾经无比的亲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这时候反而没什么话说了。
佟庶妃也不介意康熙的沉默,自顾自的开口:“万岁爷,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很多事,现在可能都是报应,我只想求您件事,胤祚千万不要还给乌雅氏。”她喘了口气继续说:“胤祚这孩子也是用药得来的,身体底子不好,乌雅氏她自私自利,为了自己能擅自用催产药保全身子,她不是个良母。”
没错佟庶妃已经查出来,原来胡太医是乌雅氏的人,乌雅氏早就喝了催产药,才让六阿哥早产。
“您信不信都没关系,我只是希望能让胤祚有个全心全意的额娘。”
佟庶妃抓住康熙的袖口恳求道:“我四妹为人温和长相清秀,她若是进宫了,求您把六阿哥交给她抚养。”
康熙看着佟庶妃,她眼睛里全是对胤祚的担心,不管她做错了多少事,现在就只是个担心孩子的母亲罢了。
“你先好好休息吧。”康熙没说同不同意,但是佟庶妃多了解他啊,知道他这是默认了。她便松开袖子笑着道:“您放心,我没事的。”
接下来佟庶妃就昏昏沉沉的陷入沉睡,直到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崩逝于承乾宫,康熙再三思索最后还是下诏将其以贵妃位下葬,封号懿。
因为佟佳氏最后是以贵妃的份位下葬,所以宫里所有人都要给她守丧,阿哥们不允许剃头,诸多细节只比皇后崩逝简化些。
就连腊月元旦都过的平平淡淡,没什么喜气,康熙虽然面上平静,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心里恐怕憋着火呢,所以前朝后宫都不敢惹他,事都少了很多。
东珠这日正去乾西五所的路上,准备去看看自己儿子住的怎么样?宫人们有没有怠慢他?
她和胤祾挑了胤祉旁边的间两进小院子,虽然不算最大的个却是朝向为阳风水极好,等胤祾成家后也能住下。
胤祾已经在五所住了几个月,早就已经习惯,每天晚上回永寿宫跟东珠和胤祎起用晚膳,再回自己的小院子住。
他身边的伴读和哈哈珠子都是康熙和东珠专门挑选的,两个伴读个是喜塔腊家的鸿瑞,是东珠大伯的嫡长孙,个叫富察富明,是木兰秋狝时得了头筹的富庆的弟弟。
哈哈珠子是从包衣里选出来的四个人,分别姓张佳氏、齐氏、完颜氏和文氏。
第74章 南巡出宫
清朝的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 年满六岁的阿哥都要在此处进行学习。上书房大师傅是大学士张廷玉,而教导四阿哥的则是伊尔觉罗氏顾八代。
清宫里的阿哥们除了教导满蒙文者的内谙达以外,还有教导弓箭骑射的外谙达。
康熙手上有许多前朝的奏折、圣旨和起居注, 这些都是不露之密,原来享受这些教育的是太子, 等大阿哥几人上书房之后他们也有了关于政治的教育。
五阿哥进了上书房后跟着胤祾一同在顾八代身边上课,因为他自幼由皇太后抚养, 蒙语最精通,满语也能说出常用的, 但是汉语却一个字都不会。
然而康熙又是个看重汉学的皇帝, 特地给上书房的几个阿哥请了汉学师傅, 这就导致五阿哥还没学几天就哭丧个脸回了宁寿宫。
宜妃得知这件事后特地带着礼物来拜访东珠, “我也知道这个请求不太好, 但是胤祺的汉语真是不行, 若是四阿哥有时间多教教他可以吗?”她叹口气, 当初把胤祺交给太后抚养确实平平安安长大了,但是遗留下来的问题也真的很多。
“不必如此,五阿哥现在年纪还小, 万岁爷请的汉学师傅据说是个学问好的, 慢慢来总会好的。”东珠没有擅自承诺什么,毕竟她只是额娘,这种事情还是要胤祾自己做决定为好,若是他学习之余还有余力帮助五阿哥那自然是好的,但是清宫的阿哥们学习任务繁重, 她可不想占用自己儿子休息的时间帮助其他人。
“嗐,就请你问问四阿哥是不是有时间教教胤祺。”宜妃也懂自己这个请求太过得寸进尺,毕竟说句不好听的她们是竞争对手, 她们的儿子更是天生的对立面。
东珠把宜妃请走后,晚上胤祾过来永寿宫用晚膳时她把五阿哥之事跟他说了一遍,末了又说:“端看你有没有时间,若是没有时间额娘去回了宜妃便是。”
胤祾已经整六岁,从小就聪慧,进了上书房更是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比如说这件事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好的回报。
他笑着对额娘说:“这有何难,等每日下学就让五弟来我院子里便是,五弟聪颖定能很快跟上张师傅的学习进度。”
宜妃很快得了四阿哥愿意教导五阿哥的消息,心知肚明自己是欠了舒妃和四阿哥好大一个人情。
这事倒是让康熙知道了,他看到两个儿子兄友弟恭,不禁龙心大悦,大手一挥就将两个孩子加入南巡的队伍。
这次南巡他没带主位妃嫔,不过是带了两三个贵人常在,毕竟要经过黄河,视察北岸诸险,带太多妃嫔实在不方便。
东珠按照原来的标准给胤祾收拾行李,这次要往南方走,跟去北方差的远着呢,防蛇虫鼠蚁的药必须多带点,还有惯例的晕车药,收拾得她头昏脑胀的,还是胤祾阻止她,“额娘,我身边的东西自有汗阿玛派来的公公提点着收拾,万不用您如此繁忙。”
“我可不放心你们收拾,别最后丢三落四的。”东珠吩咐妙儿继续收拾,她自己则是千叮咛万嘱咐胤祾的贴身太监吴怀瑞,“记得好好照顾你们主子。”
等御驾启程离开东珠还是担心胤祾,幸好身边有胤祎陪着,说学逗唱之下倒也开颜几分。
说回来御驾,启程一个月后他们途经黄河,康熙带着从大到小五个阿哥视察北岸诸险。
“每年黄河决堤都是一大难事。”太子跟胤祾因为之前教导骑马所以更亲近一些,他站在岸上指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说道:“这么多年也没叫黄河停止决堤。”
“依孤看来堵不如疏,不如统行规划、源流并治。”太子从康熙那里看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奏折,也想了很多法子,他个人觉得这个法子是最好的。
“太子说得好。”正在这时康熙带着河道总督靳辅和陈潢一同过来,刚巧听到太子的话,他高兴的说:“你倒是和陈爱卿想出来的法子差不多。”
“臣不比太子,太子聪颖是大清之福啊。”陈潢拱手说道。
康熙带着几个阿哥站在岸上说:“黄河水患一向是大问题,谁若是能解决水患问题,朕可算是无忧了。”
胤祾看着拍在崖上的水花不由得看痴了,被三阿哥一拍才回过神来跟着汗阿玛离开。
接下来南巡至江宁,康熙下榻曹家,从曹家出来身边就跟了个姓王的汉军旗女子相伴,这让跟着出巡的尹贵人几人十分不满,却又不能发泄出来,毕竟她们不得康熙的恩宠是她们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