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主角他弟(快穿)(78)
姬玉衡在府城外四个田庄目前有三个都种上了适宜环境的常用药材,剩下这一个拿来种自己培育的高产作物。
“看现在情况,药材比粮食缺口大。”
要知道大梁可不缺粮,狗大户们家里囤积的粮食加在一起是官方存量总量的十倍不止。有需要现买完全来得及。
妙妙也说:“我理了理,原主手里攒下的粮食也有十来万吨,手里的庄子三分之二拿来种药材,三分之一继续种粮食。”
当然,牲畜养殖也得跟上来。
遭灾的难民到来,以工代赈大搞基建,都是他俩的固定套路了。
周围有山有水有平原,还有无可挑剔的深水不冻港的临海府城,这种宝贝地盘,他俩不可能放弃。
姬玉衡结束半天的坐诊,妙妙也处理完商行杂事,两个人坐下来一起制定了个初步的计划,随后又把萧渲叫来,在事关她的部分问问她的意见,最后计划书定稿,接下来自然就是各自按计划行事。
却说韩元靖见过血缘隔得不那么远的表弟,心里也有了谱:为什么定西王看重表弟夫妇,还把独孙交给表弟教导……小家伙跟病故的定西王世子长得一模一样,所以定西王找回独孙的消息是真的!
但这并不能让他不再心事重重……他愁的真不是婚事。
想起他老子之前嘱咐他的那段话,什么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反正他老子决定继续忠于安国公,让他去投奔定西王。
当时定西王死了儿子丢了孙子,对身边子侄不甚上心,感觉就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主儿,说定西王是冷灶,都是抬举。
而现在……韩元靖深吸口气:等他老子得到消息后悔也晚了!老头子疼他的宝贝小儿子,为那母子几个铺路去,他的前程自己拼。
男主不仅有真才实干,更能审时度势。
韩元靖整理好心情,提前做足了功课,先上安国公府再去端王府。
饶是端王父子对安国公推荐的人选心里有点想法,可真正见了一表人才的韩元靖,父子俩颇为满意,甚至还说韩元靖配瑞惠绰绰有余。
比起女儿,端王妃自然更信重丈夫和儿子:现在不是嫌弃武将粗鲁不解风情的时候,万一天下乱了,端王府太需要手有兵权的女婿做臂助。
于是端王妃就搂着女儿瑞惠仔细分说起利弊:尤其是女儿这是下嫁,公公丈夫都不在眼前,也算是有苦更有甜了。
端王妃特别实在,“你若是真瞧不上韩家那小子,少相见不是更好?那一家子女眷哪个敢在你面前高声说话?你若是实在不甘心,等你父王大事……和离不就是了?”
瑞惠郡主任性不假,终归不至于完全不讲道理且听不进劝。
她只是不甘心,自己重活一世怎么比上辈子过得还差劲呢?风北海人品再卑劣,卖相极为出众,她和风北海也是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好日子。
转念一想,因为她告诉父王大哥许多未来大事,太过得意一时没忍住,算计了安国公大姑娘这才惹出这些麻烦……上辈子这位手帕交对她很好,但她就是嫉妒,就是不想手帕交这辈子再得意,哪怕只是得意那么几年。
瑞惠郡主靠在母亲怀里,咬牙切齿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自言自语,“反正怡妃和十皇子母女没有好下场。她……又不能和离。”
像是说服了自己,她抬起头对母亲说,“好吧,我知道了。”
等母亲离开,瑞惠郡主忽然后知后觉,“父王的大事……父王什么大事……”她瞪大眼睛,嘴巴也合不上,呆坐了好一会儿。
当郡主怎么能比当公主香?
上辈子父王根本不冤枉,报复风北海迁怒风北海的未婚妻们也十分没道理,这念头不过一闪即逝。
错就错了嘛,风北海逃得性命又能对她怎么样?
想通不少的瑞惠郡主在几天后与韩元靖见面时,高傲依旧却不会不通情理。
韩元靖对这位出身高贵的未来妻子第一印象比较一般,但只要想起这位郡主会给继母和异母弟妹好一通教训……按照风先生的话说,就是经历社会毒打,这么一想他便暗爽在心。
只要郡主能收拾他的继母,他就尽力善待郡主。
一个半月后,忙着春耕和招收新人的姬玉衡与妙妙收到了定西王探子总管发来的消息。
韩元靖和瑞惠郡主亲事已定,安国公府和端王府因为这桩亲事关系缓和了下来。
容貌无损且更胜往昔的安国公大姑娘入宫待选,让皇帝一眼瞧中,初封便是四妃之一的德妃。
服药后情绪稳定不少的皇后暂时按兵不动。
皇帝只派出四人一组的刺客前来无名医馆再无下文,原因是他一时腾不出手——戍为东北边关的大将军似乎有些异动。
大梁国两大劲敌分别位于西北的金国和东北的燕国,南面诸多小国虽然也不甚安生,但对大梁朝局影响十分有限。
西北大敌由定西王负责防范,而守卫东北边关的大将军通常都是深得皇帝信重,勋贵出身且有皇族血脉的老资历武将。
看完厚实的密信,妙妙当真服气,“这不亡国说不过去了!但凡感觉不对劲儿,就派刺客除掉那个不对劲儿的人……”
姬玉衡笑道:“皇后固然病得不轻,皇帝也没强到哪里去。”
进度超预期,即将完成入职培训的萧渲也说,“皇帝早完蛋对百姓才是好事。”短痛总比长痛强。
到了夏天,瑞惠郡主嫁给了韩元靖,这位重生女主还没从上辈子手帕交这辈子反目成仇的安国公大姑娘入宫封妃之中缓过神来,就和婆婆妯娌小姑子几次交锋,结果是没吃亏也没占上什么便宜。
她还在怀疑人生,皇帝派去东北边关的刺客拿到了足够的证据,一不做二不休,除掉了坐镇边关已久的大将军……
燕国驻守大将发觉不对,果断派兵趁机冲关。只是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能如此顺利,数千骑兵长驱直入,在他们被守军拦下来的时候,距离大梁京城不过五百里,离临海府城勉强过百里。
到了秋天,这些燕国骑兵不得不退走的时候,东北许多大户人家都被“车”了一遍。
这让姬玉衡和妙妙都始料未及:既然人祸不按剧情来,那还等什么,赶紧用粮食招人搞基建筑墙修堡垒啊!
刚刚靠卖成药赚了一笔粮食的萧渲见状不妙,也匆忙回家说服了父母兄弟,干脆搬到府城,抱上两位老乡的大腿。
同时预感不太好的定西王提前把小七送了回来,再通过河运和海运分期分批送来了上万擅长守城的精兵。
万人调动,皇帝居然都一无所觉,可见朝堂上乱成什么样子。
说老实话,皇帝并不在乎群臣百官死活,他现在想的是目前弹压不住定西王,不如让出地方,逼得定西王和东北的燕国直接对上。
等他们两败俱伤,他再来收拾残局。
来年开春,燕国再次派兵饭馆,皇帝借口南巡,留太子监国……就这么不负责任地扬长而去。
这回连对先帝很有感情,其实只想以武将身份摄政的安国公,都生了反心。
别忘了在这一年,大梁国南方会遭遇水患,皇帝南巡途中路遇数十年一遇的洪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而伴驾的端王因为泡在水里时间太长,得了肺炎,若非高价买来无名医馆的神药,真就一命呜呼了。
在临海府城东南不远带兵的韩元靖领命,护送皇帝遗骸以及大病初愈身体大不如前的端王回京时,瑞惠郡主面对疲惫不已但仍旧把大致情况说给她听的丈夫,如坠梦中:我是谁,我在哪儿,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瑞惠郡主恨不得一梦不醒,再回前世!
皇帝崩了,还死得如此不名誉,按道理应该太子登基,而安国公在朝堂上突然站出来,拿出实证证明太子大逆不道,毒杀皇帝在先。
朝堂众臣一片哗然,然而安国公拿出的人证物证又似乎无懈可击,皇帝和太子也的确很不得人心……
太子被废圈禁终生,以安国公为首的勋贵册立尚在襁褓之中的德妃之子为帝。
原本的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安国公的大女儿则是圣母皇太后。安国公自此完成了人生目标,以勋贵外戚之尊摄政。
连番册立大典告一段落,某一日,母后皇太后,也就是曾经的皇后,晒着太阳与圣母皇太后聊天,语气颇为惆怅,“先帝恩将仇报,要我疯癫还不许我做母亲……得亏风先生那几丸药,吃完哀家整个人都清醒了,都重新活过来了。先帝不仁不义,哀家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