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局一个碗(79)
然而如今的明朝又确实没有能力将航海发展起来,姜妍郁郁地想,明年开始的北伐若是顺利能在三年内结束,怕是也要休养生息拖延到五年后才能有出海计划。
“这是我对海外疆域的猜想。”她现在只能用着猜想这样的说法掩饰:“今日我要与你们讲的主要是倭国,也就是屡屡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所出之国。”
她提到倭寇,明显就注意到有两三位同学肃穆了神情:“你们对倭寇有了解?”
“是,我们同是从东南而来的。”其中一位瘦弱的青年答了她:“我就是从海南被拔擢入国子监的,我家乡附近的几处渔村都遭了倭寇的祸害。”他露出了愤恨的表情:“我的小姨就嫁到了其中一处渔村。”
他话未说完,姜妍却也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倭寇侵袭,男子被屠杀固然悲惨,女子被掠夺却是结局更加惨然,只能轻轻道了声:“抱歉,节哀,如今军事重点放在了北边,对东南没有能太重视,不过元璋已经在计划对东南一带肆虐的倭寇进行清扫了。”
倭寇难以处理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往往是突然袭击一处,一旦得了消息的明军对他们进行围剿,他们便会退回海上。
他们本就是日本大名争斗中逃出的浪人,能够横跨大海到达元朝疆域的,对海洋都是万分熟悉。擅长陆战的明军可以在陆地上大胜这些倭寇,但到了海上便只有被击退的份。
要战就得发展水军,要不然就封闭海岸。历史上的朱元璋选择了第二点,所以他为了东南的安全闭关锁国,禁止渔民出海,在东南沿海一带拉设防线,不许进也不许出,减少了百姓的损伤。
但这到底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这一次朱元璋将京都研发出的有一定防水性的火炮一并运至了东南。没有研发航海技术,造船的材料没变,船只的防护性依然很差,但这些可以配备在船上的火炮却是能陡然拔高船只的战斗力,让明军在海上能与倭寇有一战之力。
打得倭寇知道疼,把防护线推到海上去,比在陆上拉设防线更有保护性,要是能趁机占下海上的几处重要据点对倭寇进行反击,那倭寇就暂时无法对东南造成威胁了。
等能抽出手来的时候,
就可以用手中的火炮□□与幕府的各位大名坐上谈判桌好好谈谈了倭寇的问题了,他们要是想不出办法解决,那就只能由明朝来动手从根源解决问题了。
至于现在,姜妍觉得可以动用一些外交手段。
“我明白你们对倭寇侵袭的仇恨,为了应对倭寇,你们该对倭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姜妍将历史知识与她最近搜集的情报结合在了一起:“如今的倭国正处于足利幕府时期,足利一族在京都建立幕府,架空了他们的天皇进行统治。但同时,另有一支皇族逃亡了京都以南,自称正统与足利幕府对峙。”她想了想:“大约和南北朝时期也差不多,只是他们的所谓战争实在 ”
她一时想不出一个词汇来形容,与动辄以十万作为战斗计量单位的国内战争相比,倭国本就人少,每每争斗起来,兵力很少能达到万数。大名门的手下除了个别武士,许多都是农夫,到了需要战斗的时候,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夫也不会被派发武器,运气好家中有镰刀的便算是对敌利器了。
这种战争,其实更像打群架,作为核心战斗力的武士就有一个巨大的弊端。
倭国武士的武士精神注定他们单人作战更加有利,到了正规战争需要考究统帅的统领能力的时候,手下的武士并不会以统帅的军令为先,而是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听命令完全看自己的心情想法,一个不爽甚至能杀了统帅闹起哗变。
这也是倭国著名的“下克上”的由来。
“北朝足利在倭国国中被视作反贼,但南朝的皇室式微基本无法对抗足利。我们现在既然没有办法抽手去应付他们,不如让他们在解决内部矛盾的时候将不断外逃到我国海岸的倭寇给处理掉。”姜妍说出了她想要向学生们讲的最重要的部分:“我希望你们中就能有作为使者代表正义向倭国出使的人。”
朝臣们只会觉得她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没有人会想要往他们眼中的蛮夷之地的倭国出使,但姜妍却想要在这些还没有入仕的学生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支持南朝我们只需要给予一些淘汰不用的铁器,他们的战斗力就足以和足利的部队战斗了。作为交换,他们需要控制好他们的海岸,确认没有能够叛逃出海的人。”姜妍想了一会儿说道:“如果这样做太麻烦的话,可以给他们提一个友好的建议,在他们胜利后,让他们闭关锁国休养生息。”
第六十四章
国子监姜妍只需要每周去一次就行了, 布置下去了作业, 要求学生们至少将大明的疆域图都记下, 姜妍便收拾了东西回宫了。
朱元璋正坐在桌案前看着各地的奏表, 临近秋收了, 各个省县的府衙为了税收和人口的统算核对都忙碌得不可开交,偏偏此时户部的领头人李善长忽然沉寂了下去,没有对各省县做安排表示了。
没了明确的命令,下面的人顿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到底该做些什么了, 提交上来的奏表也大多是空话, 没有什么确实内容。
朱元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最后恼火地直接将奏章摔在了桌上:“写的都是什么,简直不知所云!”他拿了朱笔在奏章上直接画了一条斜杠,意思是直接打回。
今日已经有好几封被他直接打回的奏折了,初时他还认真做批复, 记下官员名字准备让这些无能之人降级, 可这满满一叠奏折基本上都是废话连篇, 他心中的怒火也就升级到无法克制的地步了。
“你可别恼了, 气坏了自己。”一杯温热的茶水递到他唇边, 朱元璋这才注意到姜妍已经回来了, 原本酝酿在眼眸中的怒气也如雾气般散去,他就着姜妍的手抿了一口茶:“你何时回的, 我竟没有发现。今日国子监的授课感觉如何?”
“听宫人说你在看折子我就没让他们传报,自己偷偷摸摸进来坐着了。”姜妍被他握住了手腕,有些郝颜地道:“国子监那边我也不知道成效如何, 反正我将心里话都讲了,你想出的掺和内战的法子我也不知他们听没听进去。”
“没关系,这件事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能慢慢改变学子们观念就是好事。这种偏毒计的法子贤臣不会愿意采用,但我如今需要的是治国能臣,只能瞧瞧国子监中有没有好苗子了。”倭国在诸臣眼中与不通字句的蛮夷无异,熟读圣贤书的不会愿意玩弄心计渡海去倭国生是非,可朱元璋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玲珑到可以在倭国周旋的人:“自作聪明的有许多,真正的聪明人却是难找啊。”
倭国是朱元璋定下了的不征之国,倒不是发兵打不下那片蛮荒之地,只是需要跨越海峡出兵有些得不偿失。那片狭长的土地贫瘠落后,即便真的将它并入大明疆土,想要让子民在那里繁衍生息也需要朝廷从他地调集资源。
吃力不讨好地去扶贫,这种蠢事朱元璋干不出来。
况且他对这些频繁骚扰沿海百姓的倭寇种族是一丁点好感也没有,武力征讨代价太大,怀柔政策又怕养出反噬的白眼狼,索性就让他们自己内战闹去,自己这边只需要趁他们内战时占据了海上的几处要塞点,封锁了他们的进出海港,让他们彻底成为被困孤岛便可。
他的目光落在那些摊开在桌案上都划了醒目红色斜杠的奏章上,心情又变差了:“你瞧瞧,这些也算是被甄选出来的官员了,离了李善长一个个都像是没了主心骨。我让他们写秋收预备的方案,结果个个都开始鼓吹我的功德了。我花时间是等着看他们拍马屁的吗?”
“虽然李善长在有些事上被蒙蔽了眼睛,但是你不能否认他确实是文官中一等一的能臣,政事一直安排得有条不紊。这些从前只是听命行事的官员一下没了上峰发令,一时无措也是情理之中。”
姜妍与李善长闹了几次不痛快,倒并没有记他的仇,见朱元璋有些不满地眯起了眼睛,叹了口气问道:“你真的准备弃用李善长了?”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道:“我已经吩咐吏部,等他自己递上辞呈,不必经过我便可直接批准了。”李善长的作为已经触及到他的底线了,他留给李善长最后的情面也就是让李善长自己告老保留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