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药一事,他以前就想过,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如今看着秦风的肥料可以增产,田地也有了,他才下定决心。
秦风听着,明白了他的意思,点点头,“如果用我的肥料,不仅会增长,还可以缩短成长期,爹如果有想法,可以开始考虑了。小阿笙的六亩田,她说交给我种水稻,如果爹要种 草药,我就别让人把水灌到田里去。”
“行!这几天我就好好想想。”
白大夫当天就问了林笙意见,说自己想要用她的田种草药,田租会算给她。林笙立刻就答应了,田租就当是她大哥跟着他学医术的学费。
白大夫听后哈哈大笑,也不跟她客气了。
反正,迟早是一家人!
一家团聚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每天吃吃喝喝,聊天话家常,转眼间就过了元宵节,生活又恢复了过往的轨道和节奏。
秦风忙着育秧苗。
云清带着家人想赶在秧苗长好前十天把田里的大白菜和白萝卜收了,这样还能余些日子给秦风他们犁田,灌水到田里,准备插秧。
袁光宗得知后,带着村民天天过来帮忙,秦家每天都热热闹闹的。一批人到田里拨萝卜,一批人在家洗萝卜,一批人切萝卜条。
“嗯,这白萝卜真多水,而且还很甜。我种的萝卜生吃的话,有一种微辣的萝卜独特味,也没有这么甜。”村妇切萝卜条,切到口渴了,直接削了萝卜皮,咔嚓咔嚓的吃生萝卜。一边吃一赞不绝口。
有人停下手中的菜刀,问:“真的?”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吃一小块。”
“行!我也尝一下。”村妇从萝卜条堆里捻了一块,连皮一块塞进嘴里,嚼巴几下,眼睛都亮了,“别说,还真的甜啊。”
也是渴了,她也削了一个萝卜吃了起来。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不一会儿,大家都停下来,把白萝卜当水果吃了。
秦大娘过来时,大伙都让她也吃一点,让秦大娘有些哭笑不得,顺着大伙的意思,她也吃了一个。
这与她早前种的,没什么区别。
主要是她不知道,她菜地里的菜,每天都是秦风或云清一起浇水的,每次都是用了兑了灵玉池水的水,自然与现在的白萝卜没什么不同。
但也旁人的是有明显不同的。
这样等了七八天,总算是把白萝卜都切成条,放在簸箕里晾晒了。云清要做辣萝卜干,这得把萝卜条晒3—5天后,再把晾晒好的萝卜撒盐并用打磨棒压实,放进坛子里。第一次按每百斤的白条萝卜加盐三斤的比例,拌匀揉透,分批入缸。装缸时,放一层,压一层,逐层压实。
经过三天,出缸再次晒二三天。而后再进行第二次腌制,以每百斤加盐一斤半的比例,再拌匀揉透,仍分批入缸,腌制七天左右,即可以出缸。
说起来挺简单的,但做起来还是挺麻烦的。
不过,这样做出来的萝卜干,可以存放很久。
这才是云清追求的。
后面腌制萝卜干,秦大娘也请了一些交情比较好的村妇过来帮忙,不然,这量太大了,实在是忙不过来。
这边萝卜干全部入缸。
那些早些天就从田里割回来的大白菜,也不能再堆放在地窖里了。
她们又忙着做辣白菜。
辣白菜的步骤也多,而且量多,傍晚村妇回家后,云清他们吃完晚饭,晚上继续忙,一直忙到子时才停,第二天一早又开始。
秦风看着她这么忙,心疼不已。
“下回不种这么多了,这样太麻烦了。”
“不啊,如果好吃,下次再多种一些,这次有一半大白菜都晒菜干了,下次可以多晒一点。不做这么辣白菜,这样就不会太累人了。”云清却是不同意,还想着再多种一些,这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田里的白萝卜和白菜就能长得这么了,她为什么不种呢?
这样抢在秋收后种,又不会影响春耕,这样多好啊。
秦风张了张嘴,还没说话,云清就捧着他的脸,轻啄几下他的唇,“不准反对!大不了,下回咱们多请一些人帮忙。这不是第一回 ,没什么经验吗?”
秦风无可奈何,只能点头。
云清只要使出这一招,他每次都乖乖听话。
“好!听你的,下次我们要提早种,提前收,这样就不用这么赶了。”秦风让步,将她搂入怀里,“清儿,你这么好!信城军营里的将士们,一定会感激你的。”
“我又不是为了得到他们的感激。”
“我知道了。”
“秦风哥,等春耕后,这些东西就可以找人送过去了。”
“好!剩下的事情,我来安排。”
“嗯。”
“早点睡吧。”秦风扶着她躺下,“明天开始,家里要插秧了,又得忙上半个月。田里的活,你就别插手了,你在家里看看娃,做做饭吧。”
这些日子,云清也是太累了。
云清点头,“好!”
她在家里,也有很多事情要忙,还有菜干没晒好,还有那么多的蝎子要喂养,还要做十几个人的饭菜。
看娃这件事上,她有林笙,白天还真的用不上她。
……
秦风他们插完秧苗,再帮白大夫种了六亩田的草药,这一忙就忙了二十多天。
后来,秦风和云清都有了默契,秦风忙田里的活,云清忙着养蝎子,学医术,制药膏,地里还扩种了不少菜和红薯,土豆,芋头这些。
这一年【您随意】里所需要的素菜,全部都直接从地里摘过去。
因为有井水,又有特殊的大米和蔬菜,就连肉菜也都是旁的地方不会有的,蝎子云清养的,蚕蛹李氏和村民养的,猪和鸡鸭鹅全部都是秦大娘养的。
老秦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哦不!整个西水村的人,全部都因为田地而致富了。
第521章 别人家的孩子
这年秋收,等杜松过来把稻谷收走后,村民都荷包也越来越鼓了。闲下来后,大家都喜欢在村口大树下聊天,话家常。
聊天嘛,自然就免不了家长里短。
现在大家都有些钱了,便想着该怎样改变家的条件?
“明天,秦林建新屋,你们去帮忙吗?”
“去啊。”袁四六立刻点头,看着村民的表情,问:“你们不会不愿意去帮忙吧?你们可别小气了啊,人家又没说不付工钱。再说了,如果不是与秦风合作,如果不是托他们的关系,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日子?”
村民见袁四六这么大的反应,不由的好笑。
袁四六看着他们,“你们笑什么笑啊?我是有话说话,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又没说不去帮忙,你着急什么啊?”
“可你们这表情……”袁四六见他们几人突然的笑了,便知自己被耍,气得追着他们打。大家打闹玩笑一场后,这才又重新坐了下来。
“我们不是不去帮忙,我们是想着,如今家里也有点银子了,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建新屋了?只要与秦风合作,这稻谷就不怕卖不了好价钱,这银子再挣就有了。咱们挣银子做什么,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吃的不愁,那住的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了?”
大伙听着,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大家都纷纷认可这个说法。
有银子了,建新屋住,这是很正常的。
说到底,那么辛苦挣银子做什么,不就是为了吃好穿好住好吗?想通了这一点,大伙都认可了。
“你说的没有错,我家孩子都长大了,家里的屋子都不够住了,的确是要建新屋了。”
“我家也是。一个闺女,一个儿子,这就得有两间屋,也是不够住。”
“我家的太旧了,就怕下雨刮风天,冬天更是怕了,冷死了。”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说来说去,好像每家人都要建新屋了。
于是,他们就商量着,先帮秦林建新屋,接着看看时间,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建另外一家人的,大家都不要工钱,但一定要去帮忙。
这话传到了袁光宗的耳中,他大为赞同。
袁光宗几乎每天都会去一趟秦风家,自然知道林笙懂得风水,便去向她请教这事。
“小阿笙,已经好多家人想重新建新屋了,我是想问问你,挑日子,先地方,这些是不是可以请你提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