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案明+番外(327)

朱守林点头:“应该下禁令。”

跟随朱守林的三十位侍卫上了船,其他的侍卫在肖五的带领下,前来码头送大人与夫人出海。待船起航后,其他的侍卫会各自离开,去完成朱守林交给他们安排的任务。

琼州的大小官员都到了码头送行,他们知道船上缺吃少穿,一车一车的食物拉来相送。每个人上前对朱守林说着祝福的话:“太傅,待您安全巡视归来,我们为您接风洗尘。”“太傅平安。”

甘大人还在家里办丧事,他派了管家拉了一车食物前来。管家恭敬地对朱守林道:“我家老爷让小的对太傅说:太傅一路顺风,归来再为你接风。”

柳芸来了古代才知道,古人的丧事短则十日,长则一月不定,声势浩大。往往一场丧事办下来,家产去了一半,活人累得命也去了一半。

马大人赶来送行,他也拉了一车的吃食。一到码头他就让下人将东西往船上送:“赶紧送上去,别耽误了吉时。”

马大人又走到朱守林与柳芸的面前,他行礼道:“大人,您留下的侍卫我会照顾好他们。”

朱守林微微额首:“有劳马大人。”

“应该的应该的。”

马大人走到柳芸跟前,他行礼叫了声:“表妹。”又觉得不妥,叫表妹好像在占便宜,他怕朱守林不高兴,赶紧换了称呼:“表姑。”

“哈哈哈。”柳芸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柳芸身后站着的两位男装打扮的嬷嬷也捂嘴笑了起来。杜成岗鄙视地看了他一眼,脸皮得有多厚才叫得出来这一声表姑。

马大人脸红着道:“是小侄有眼不识泰山,过去的事请表姑不要记怀。”

柳芸强忍着笑,她摆手:“不会不会,马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大吉大利,早日平安归来。”

“谢谢,再见马大人。”

柳芸又冲肖五与肖嫂挥了挥手:“再见。”

朱守林与柳芸上船后,船缓缓的起航。船渐行渐远,码头慢慢消失在他们的眼前。

两位嬷嬷在船仓里收拾东西,她们俩人与杜成岗随同两位主人住在船的三楼。侍卫们全住在二楼,守值的侍卫会轮流在三楼的楼梯口守着。

一楼是戏班和船工渔民们呆的地方,十分的热闹。船工与渔民也是分班作业,不当值的人要么在仓里休息,要么就在听戏班唱曲。

虽然出海又辛苦又无聊还有风险,但是换来的利润非常的可观。琼州的船工与渔民们都会想办法加入到汪海王出海的船上做工,一但进入后,都很珍惜这份工。

朱守林同柳芸进房内,两人下起了棋。

夏荷见两位主人摆上棋盘,给端上来两杯茶水,她听见柳芸在悔棋:“哎呀,夫君,我不小心下错了,我要重来。”

“行,夫人。”

冬梅与夏荷都偷偷笑,夫人只有在下棋时,才最像小女人,时不时撒娇悔棋。夏荷曾对冬梅道:“恐怕大人就是喜欢夫人这样悔棋。”

冬梅道:“可不,世上万事万物最讲一物降一物。”换个人同朱守林悔棋试试。

朱守林带着夫人出海的事,一个月后皇上就收到了消息。这份消息是琼州的左布政使司马大人所上报,马大人上报前,曾问过朱守林要不要报。朱守林对他道,对皇上什么事也不必隐瞒,如实上报。

皇上放下密折,他思考了一下,明白了朱守林的用意。实在无路可行时,出海也许还有生机。

接着皇上又收到了其他的密折:朱守林的双马车到了云南府。

皇上最后收到了肖五的密折:大人派他上折,自己带着三十人四处建房修庙。

朱守林将一百侍卫一分为四,自己带着三十人出海,其他的人出巡的出巡,建房的建房。不少收到消息的亲王们都以为朱守林失了权后疯魔了。

燕王最先得到消息,他笑着对递信来的侍卫道:“没想到他朱守林也有今天。”

那位侍卫低声问:“我们还要不要掳他儿子来要挟他?”

“用不着了。再说了那小子是大师的半个弟子,我动了他之后大师这不喜,万一得罪了大师,对我无益。”燕王看了侍卫一眼:“以后不要再提这事,当我没说过。”

“遵命,王爷!”

在一边站着的严管家低着头,他在暗暗担心,决定派个可靠的人去琼州问一下情况。

别人不知道朱守林的用意,皇上知道朱守林这样做是为何。他叹了口气:自己这个义子能文能武有计谋,行事果断,心狠手辣,善于用人。看看朱守林之前的几位侍卫就知道,如今个个忠心耿耿独当一面。

自己的所有亲儿孙里怎么就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才呢。太子太孙太过仁慈;燕王能武欠文;二子秦王行事随心所欲;……但凡有一个如朱守林一样才能人品的亲儿子,他毫不犹豫就改储君。

皇上叫来太孙,将朱守林出海的事告诉了他知道,太孙疑惑地问:“皇爷爷,太傅出海所为何事?咱们不是让他去寻都吗?”

皇上看着他道:“太傅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寻都之事不急,你以后自己再慢慢定。”

太孙怯怯地道:“皇爷爷,孙子想一直在您的羽翼之下生活。”

皇上叹气,他也想这样呢,可世上哪有长生不老的药。想到长生不老的药,皇上又想起了自己喜欢的儿子——那因练丹而死的鲁王来。皇上发起呆来,他想起了马皇后,想起了太子,自己最爱的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越来越觉得自己除了拥有江山,就只拥有着寂寞。

第401章 来历

朱守林与柳芸一行人在船上荡悠几天后都慢慢习惯了。他们不太习惯是船上的吃食太简陋,还常保持着半饥状态。

因为船要出海几个月,所带的人员很多,船底仓装的全是柴火与米面,肉类与蔬菜带得很少很少,船上的伙食很简单。早上每人一份馒头,一碗粥,一点泡菜,下午吃点干饼允饥,天快黑时才用晚食。

渔民每天会在海里捕鱼上来,船上的人这样才不至于天天吃素。柳芸见杜成岗呆在船上很无聊,她让杜成岗去一楼转悠,跟着渔民们捞鱼,或者去二楼同侍卫兄弟们闲聊。

渔民们每掏到一条鱼,大家都会齐声欢呼,柳芸感慨地道:“还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呀。”

朱守林道:“是这样。”他见海风有些大,拉着柳芸回船仓。

柳芸又想起马大人叫自己表姨的事来,她咯咯笑着道:“夫君呀,马大人为何叫我表姨呢?”

朱守林面露无奈之色:“他之前送女来之时,我吓唬他说岳母同马皇后一个姓,皇上说视你为公主。”

柳芸听了又笑个不停:“哎哟,我的夫君还不知道自己岳母姓什么呢。”

朱守林想了想:“你好像从没告诉过我,我又从何得知?”

柳芸见此时仓内无其他人,两位嬷嬷之前为柳芸洗衣服,现在在自己仓内休息。柳芸将仓门锁上,将朱守林拉到床上。

朱守林调侃道:“夫人想白天拥着夫君入眠?”

柳芸轻轻掐了他一下:“登徒子。”

两人躺在床上,柳芸一本正经对朱守林道:“夫君,我接下来对你说的话,无论有多么不可思议,你都不要怕哈。”

朱守林点头:“好,夫人。”

柳芸慢悠悠地道:“如今是洪武二十七年,我是洪武十七年嫁给你的。”

朱守林啊了一声:“这么快就十年了?我以为才几年呢。”

柳芸白了他一眼:“咱们的儿子都快九岁了。”

朱守林感慨:“我同夫人在一起的时间过得真快。”

柳芸点头:“转眼,我来明朝有十一年了。”

朱守林听柳芸说这话心猛然跳了起来。

果然,柳芸接下来说的话真是将朱守林唬得不行:“夫君,你的岳母其实是姓朱,她的确是同皇室长房有亲。”

朱守林看着她不语,柳芸继续说:“她是洪武皇上的第十八代孙女。”

这话如一个惊雷劈在了朱守林的头上,他惊恐地看着柳芸,在心里算着第十八代孙是多少后之年的年代。

柳芸见朱守林这表情,有些后悔了,万一朱守林接受不了自己的身世,两人的感情就完蛋了。唉,诚实是美德,但有时候也是伤害。

柳芸话已出口只得硬着头皮说下去:“据我娘说,家里并无家谱,只是口口相传。她的长辈们都猜测自己是嫡长房的后代,若不然,怎么连家谱也没留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