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小脚老太养孩记(51)
一边备受□□,一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姨,我们学校的老师说了,澜姐儿的二胡拉得好,天赋也有,该去进行系统的学习的。镇上有一个老师傅,要不让澜姐儿去拜师吧?”
这事儿陈梓澜自己一直都纠结着拿不定主意,但陈梓湘觉得,学一门手艺是不错的,尤其陈梓澜自己明显是喜欢的,更不能半途而废了。既然她自己不想说,那作为姐姐的自己,来找柳明月提一提也是一样的。
一直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的柳明月其实也了解过这件事,不过老师跟她说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镇上没有像样的音乐团队,可省里头是有的,而且急需像陈梓澜这样的孩子,尤其是省文兵团。
可这并不是柳明月希望看到的,她极力想要把他们拉离原来的轨迹,哪怕如今陈梓澜去了文兵团亦不一定会回到原来的轨迹,但她并不想赌。
前些日子徐燕就曾经警醒过她,日子应该更低调些,怕是有好些人盯着她家呢。
柳家村没有斗地主分田地的经历,大部分是同族,也不可能真的撕开脸。就是日后那些小年轻真的受到了什么鼓动回来闹,也不会太过火,这是柳明月一直比较倾向于留在柳家村的最重要原因。
她犹豫着是不是该放手让陈梓澜去,毕竟她这个时候去是合适的,等过些年,政审严格了再去,怕是就没有机会了。可就算是送进去了,等运动开始的时候,她若是一个不小心暴露了背景,只怕日子也是很难的。
若是想要安全些,或许可以送远一点,这个年月里,交通不便利,只要后续工作做好,想查到还是有难度的。
只是柳明月不舍得就是了。
哪怕几个孩子并不是她亲生的,哪怕陈梓澜跟她也不算是多亲密,但是柳明月还是不舍得。她守着上辈子的那些回忆,时时抚慰着她,叫她不断地输出温情,也得到了这些孩子的回馈。
即使是陈梓澜这样的性子,在柳明月面前也是乖巧得很的。陈梓湘的性子温和些,人也更懂事,自然是做得更好,就更别提底下的两个小孩儿了。
“这件事我会放心上的,到时候跟陈叔好好商量,再做决定也行。”她也没有一口拒绝,更没有跟孩子权衡利弊,“湘姐儿,我上回去学校也听你的老师说了,你的成绩很好,书法上也有几分天赋,有没有想要找个老师专门上课?”
这个时候虽然不能太张扬,可孩子若是喜欢,当做业余爱好学习着也是可以的。陈梓湘如今大概算是入门水平,如果得个老师的教导,自己再勤学苦练些,日后也算是有门才艺。
柳明月自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就更愿意孩子们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一样不嫌少,三四样最好,什么爱好都支持。
陈梓旻快看杂书,且喜欢数独,她也都很支持。陈梓淳的性子散漫些,什么都爱一点,没有什么征兆显示出来,她也不强求,随着她三天两头换一样。至于豆子和杆子,说实话,能把功课跟上来已经算是很大的成就了。
尤其是豆子。
杆子是个男孩子,活泼好动,跟陈梓旻又不一样,加上他亲娘在身边,很多时候柳明月只是会给建议,并不会直接管束。在教育陈梓淳的时候会顺带上他,却不会专门为他想其他事儿。
陈梓湘对柳明月自然是很信任的,既然她都说了会处理,那就是不需要自己操心了。至于找个书法老师的提议,反正她是觉得不需要的,“还是别了,我就是业余水平,平日里也就是陶冶情操用的,不需要专门学了。”
她可是清楚得很,现在找个像样的老师学一门艺术,价钱可不低,尤其是自己这种年纪的孩子,又不是拜师,都是要花钱的。
家里头的经济情况她是清楚的,哪怕有一些积蓄,可开销也大。就目前他们几个孩子都在上学,柳明月又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吃老本的日子还长着呢。尤其是柳明月又不要阿香他们的钱,除了他们交上来的生活费维持日常基本开支之外,其他都是负担。
柳明月还有那么多的爱好,弟弟陈梓旻还得看医生……陈梓湘的小脑袋里头转的可都是这些担忧,根本不敢想那些事儿。
当然了,即使条件宽裕的情况下,她也不是很想,毕竟这不是她的喜好,只不过是几分天赋罢了,浪费了就浪费了呗。
“也行,那要是有你喜欢的,记得要说。”柳明月说道,摸了摸她的脑袋,“你虽是姐姐,可也才十一岁,家里还有我和陈叔撑着呢,大可不用这么懂事儿的。”这样懂事的孩子叫人看着就心疼。
陈梓湘倒是没觉得自己是懂事儿,只顺着柳明月的话点点头,“行,我知道的。”她看着自鸣钟,嘱咐道:“您也早些睡吧,也别忙太晚了。”
柳明月送了她出去,这才收拾好东西准备睡觉。明日是周一,孩子们要上学,大人们要上班,她跟常丹约好了一起去山上采蘑菇,前两日刚刚下了雨,这会儿去正正合适呢。
自从牛兰芳接了村里头采买的事儿之后,是越发忙碌了,尤其是周一,老陈头得去采购,回来了就都是事儿,现在牛家跟第二个供销社没什么区别了。于是,柳明月跟常丹就慢慢熟悉起来,两人常常约着一起上山。
无论两人在其他方面有多少的差异,对于孩子的教育上,意见是统一的。尤其柳至坤跟陈梓旻又是好朋友,两个孩子又都是极其聪明的。对于孩子的未来规划,常丹是时常跟柳明月沟通交流并且借鉴她的做法的。
她深知自己的局限,对于这些事情从来都是不吝请教,也正是因此,柳至坤在村里头的孩子里,甚至是镇上,也是出类拔萃的那种。
第四十一章
柳明月背着自己的背篓往山上去了, 一同去的除了常丹,还有村里的两个妇人。这个时候快到农忙了,家里头的事儿和地里头的活儿都不少, 所以来的人不多。几个人凑在一起闲聊着往山上走,倒是也挺融洽的。
“说是要调整了, 工资往上升了一级。”其中一个嫂子的男人也是去了镇上的酒坊,跟柳立安是同一个生产线的, “这下可好,本来说要明年再把孩子送去上学,索性今年就去了得了, 还省了些。”
听说这两年还有补贴, 等过了今年,明年的话就没了。要是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去的话,还能省一年的学费呢。
虽说一年学费就几块钱, 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 已经不是小数目了。若不是自己的男人去了镇上, 还真的拿不出这些钱。
每年地里头的产出都是固定的,风调雨顺的话还能顺顺利利过,若是有个天灾人祸的话,那就真的是无力回天。而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 大概也就能有个几十块钱, 扣掉日常的开销, 能存个十块钱都是富裕家庭了。
学费虽说是不贵,且是一次性支出,可孩子上学的话,家里头就少了个劳动力,而且还有不少额外的支出。要不是真的疼爱孩子, 要不是家里头的条件真的足够支撑,很多农村的人都不会把孩子送去的。
“能上学还是不错的,我家那两个送去了以后,懂事了不少。”常丹说着,给他们举例子,“以前回家都要我在后头拼命催才会动,现在可不一样了,都挺自觉的,说是学校里头的先生教导了,要学着分担家里的活儿。”
她反正是很满意的,孩子的成绩也挺不错,老师教育得也好,以后肯定更好。
常丹知道自己和丈夫都是粗人,除了埋头苦干卖力气之外,也没有别的本事。她是认的,这辈子就是这样的命了,但是孩子却不行。现在孩子年纪都还小,可塑性强,若是好好读书之后能有别的出路,怎么好叫他们跟自己似的,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尤其是村里头有人走出去之后,更是给大家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常丹也不求孩子能大富大贵,起码脱了身上的一层农家的皮,不要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常丹的话大家还是很赞同的,柳明月也清楚她的想法,“好好读书,等他毕业了,国家还能给安排工作呢。”这可是新出的规定,高校出来的人都有特殊优待,只要专业对口,马上能够被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去。
这无疑是骚到了大家的痒处,大家畅所欲言,关于正式岗位这个诱惑,就没有一个农村人能够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