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小脚老太养孩记(29)
边上有个井,砌了水池, 有个人在那儿登记。这些有着各家记号的碗筷汇聚在一起, 洗干净了之后会被安排摆放到祠堂前的桌子上。柳明月跟人家搭了几句话, 闲聊了一二之后就往后厨去了。
小孩们正勤快地拿着布帮忙擦擦这儿,擦擦那儿,小手冻得通红也不抱怨,端是可爱的样子。
为了等会儿能早点吃到肉, 大家都热情高涨。
男人们聚在一起侃大山, 说到今年村里头的收成, 个个都是喜笑颜开。柳立成跟族老们商量过后,决定在过年前将第一笔钱分下去,让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这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大家的心情,荷包鼓了,说话时腰杆都是直。
陈梓澜可不会去帮忙, 她拉着陈梓湘到了角落里,拿着扫盲班的黑板用,给大家讲了一些乐理知识。学校要组织一支文娱队,陈梓澜凭着自己的二胡成了配乐的一员,大家都很是佩服,这会儿围着她听的津津有味。
既然是教授知识,大家也不会挑理说她俩不干活,毕竟柳明月都已经去帮忙了。村里头的妇人们凑一起,手上没停,嘴里也不停的。
“别说,这城里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说话嘎嘣脆,看着就很飒。”这个可是个夸奖的词,她看着自己家的女娃娃跟着人家屁股后头,倒是也没生气,反倒是很欣慰,“我家那丫头要是能学到一星半点,以后肯定就不用愁了。”
这评价真的是挺高的了,柳明月在边上听着,笑着自谦:“不就是比大家学多了点东西,听说选到学校的文艺队当配乐的了,回家还挺高兴,天天练,可把旻哥儿给烦的不行,说是吵着他看书了。”
陈梓旻当然没有说过,柳明月也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这样的自谦听起来其实更像是炫耀。但是大家也挺给面子的,你一言我一语,把陈家的这几个孩子夸了又夸,连陈梓旻都得个沉稳好学的评价。
整个柳家村差不多六十户,每家人口都不少,凑在一起,把祠堂前头的空地都给差点儿占满了。掌勺的可都是男人,这准备工作完事儿了,他们就位,很快就传来了香喷喷的各式菜肴的味道。
杀了两头猪,又添了些菜蔬,整治出来的菜式就十分丰盛。猪头猪蹄等都一锅卤了,排骨糊了面粉下油锅炸,五花肉做成红烧肉,后腿肉剁了捏成丸子,酸菜炒猪场,溜猪肝儿,辣椒炒猪心等,每道菜都是满满一盆,浓油赤酱,连蔬菜都罕见地放了油,看着就舒心。
柳明月搭把手,将装好的菜递给阿香,她跟秦嫂先回家去了,家里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呢。
开席的时候,柳正保开了几坛酒,给桌上的男人们都满上,“今年大家都很努力,老天也给面子,风调雨顺,收成也好。明年呢,村里头有了这酒坊,池塘的鱼苗也放下去了,今年冬天也挺冷,雪下得够大,明年肯定会是个好年。”
他将酒一饮而尽,“来,大家都干了这碗酒,跟着新中国的路线走,越来越好!”
这句话一落下,如同在油锅里头放入了水,气氛一下子就燃了起来。大家推杯换盏,还没开始吃呢,先喝了好些酒,微醺后气氛更是热烈。后头的女人们聚在一起,听到外头的响动,都很有经验地自顾自吃着,聊着天,也不管。
一年到头也就这个时候能放松放松,都是自己村里头的人,总归不会闹什么笑话,何必拘着。
老陈头似乎也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带着小祥一起给大家敬酒,感谢的话是没有停过的。他来了柳家村之后,渐渐地倒是找到了归属感,看着这些质朴的汉子,由衷生出了几分喜欢,提点的话隐晦地说出,结了不少善缘。
孩子们单独凑了几桌,捡着些好吃的菜,聚在屋子里头,也很是热闹。炉火不断,还陆续有菜上来,好些人都是吃了一会儿就继续去忙活,忙了一会儿又出来吃,都是做惯了的,倒也不觉得辛苦。
女人们也豪迈得很,好不容易能敞开了吃肉,大家的筷子可没停下来过。只可惜,再好的肉也堵不住某些人的嘴,柳明月正跟徐燕感慨这农家的猪就是格外好,简单的烹饪方式也做出美味时,边上就有人给她添堵来了。
“明月啊,听说前头柳大姑给你带了个人回来相看被你给拒了?”杨梅特意端着碗挤过来,跟柳明月“小声”嘀咕,却不知道,连隔壁桌都听到了她的大嗓门,“怎么着,你想找个什么样的,也给我说说,给你留意着呢。”
她话刚说完,周围三米内都静音了。
这件事其实大家也在私底下讨论了许多,但是当着柳明月的面还真没人敢说。这会儿被杨梅就如此直愣愣地摊开了,大家都有些猝不及防。
柳明月从省城回来,显然带着不菲的家产,即使有好些个负累,可日子过得挺好不说,还拉着村人一起发财。而她平日里也只跟村长家的和几个同族的媳妇来往得多些,这些人也并非那种多舌的,到底没什么闲话可传。
再加上老陈头主管着对外的事儿,他似乎也并非那种软弱可欺的,酒坊的酒听说就是人家帮着找门路销出去的,这样有大本事的人,大家当然不愿意得罪。
大家支着耳朵听,面上镇定自若地继续吃喝,交谈声也恢复正常。被这么直接问到点上的柳明月显然也有些懵,她倒是真没话说,看着杨梅,甚至认不出她是谁,有些茫然地问到:“这位婶子倒是没怎么见过,您是?”
她虽然回来这么许久,可出去与人交际的次数屈指可数,常来往的人里头,显然是不包括眼前这一位的。
杨梅差点没被这个反问气到背过去去,往日里她到大哥家去的时候总会遇到柳明月在院子里头忙活,她觉得柳明月装,肯定不是没印象,而是不想跟自己说话罢了。于是,硬梆梆地说道:“也是,如今明月也是个名人了,不认识我也正常。”
这话一出,边上就有不嫌弃事儿大的插嘴了,“杨梅的哥哥就在明月家隔壁,这常来常往的,难道是没碰见过?”
一下就把关系给点透了,而且,矛盾升级,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儿了,连杨梅大哥杨大柱都给牵扯进来了。杨大柱是入赘的,在家可没多少底气,他的妻子柳冬可不大爱搭理这个小姑子,往日里都是当作没看见这个人,这会儿自然也不会帮腔。
虽然火已经烧到自己身上,可她也不在意,一直自顾自地吃喝。反正她不爱织毛衣,男人是个木匠,也不需要靠着村里头的酒坊过日子,无欲无求,自然不怕什么。
再说了,都在边上住了这么久,她也对柳明月这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对方不会因为这事儿迁怒自家,自然也不会上赶着去帮忙。
“杨梅有什么好人选,快说出来给我们也掌掌眼,这明月如今可不一样了,可得给她找个好人家。”另一边的一位大娘说道,“村里头的光棍倒是有几个,就是不好提,提了也白瞎,这门不当户不对的,不合适。”
她倒不是帮腔谁,只是感慨而已,“这女人嫁人,看的可是人,不是人家家里头的物事条件,那都是虚的。只要人好,勤快些,总不会饿死的。”
说罢,边上多的是附和这话的人,大家是感同身受,自然就畅所欲言了。
柳明月见杨梅一直盯着自己看,倒是不好推脱,“难怪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原来是您啊。”她说着,挑没那么多人碰到过的菜往自己的碗里夹,“我倒是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关心我的人生大事,前些日子恍惚听说马上就要出婚姻法,我这情况不好说,还是再等等吧。”
她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状态给更改成已婚的,希望能借着政策躲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被她唬住,这话才刚刚说完,那边就有人搭腔了,“不是说要领了证的才算?”虽然没有明晃晃往外说,可柳明月是被卖了去当姨娘的,肯定是没有结婚证一说,大家心知肚明,这会儿可不好糊弄。
柳明月也不在意,笑着给她们解释道:“就是没领证也要走这么一道程序,不然的话带着这层关系,就是再嫁了,人家也膈应不是。”
她细细说着这些政策的内容,也算是免费给大家科普法律了。
最近村里头事儿多,这一桩桩的事儿层出不穷,大家也没心思关心外头的事儿。这会儿叫柳明月细数出来,倒是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