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番外(98)
邓辉怔愣不语,褚琰便只好叹一口气,替他列举。
在场多数人都听懵了——这……这还是安王吗?不过两年时间,他会背四书五经不奇怪,可种种典故手到擒来,那就很不可思议了。
何况他那哪是不了解时事的样子啊!他分明了解得不得了!安王一年不在朝堂,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而且这……不知是不是他们的错觉,安王虽然在一本正经地引经据典,听起来却总觉得他是在借典故骂人。
良久后,承兴帝的声音打断了褚琰的滔滔不绝:“琰儿,说得在理。”
承兴帝一开口,那就是定了褚琰赢下这局。
褚琰遗憾地住了嘴,喝一口水润嗓子,觉得还没骂过瘾呢。
邓辉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悻悻地低着头,不敢去看承兴帝的神色。
方才褚琰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利于他,就怕此时自己在皇帝眼里已经没什么好印象了。
他不由得回想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得罪安王了,若这是寻常的文斗,安王可没必要这样害自己吧?
第五局当由两方抽签决定谁来出题。
褚琰早就让新晴在签上做了些手脚,顺利地抽了个空签,此局仍是邓辉出题。
邓辉此时已经心不在文斗上了,走神了许久,才定下了对弈一局。
他心想,安王便是再怎么神,也不可能连棋术都能赢过自己吧。
然而却是他自己心神已乱,棋下了一半,便落入了褚琰的圈套。
褚锐在一旁看着,有种淡淡的快感:“终于有人感我所感了。”
杨知行站在他身边,抚了抚胡子:“哦?殿下此话怎讲?”
褚锐叹道:“我大哥入南书房研习的第二日,我与他约好赌棋,他便花了七日功夫研究棋谱,然后赢了我。”
他声音不大,但是邓辉却听见了,他手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又下错一步。
如此形势再不可逆转,褚琰轻松赢了他。
邓辉正盯着棋盘怀疑人生的时候,褚琰还有心情开玩笑:“这局,我三弟当居首功啊。”
褚锐:“……”我不是我没有我不是故意的。
柳岐两只手撑在赌桌上,歪了歪头:“这样你们也只能算是平局而已,那这些银子,又都是我这个庄家的了?”
众人纷纷用麻木的眼神看着他。
现在还有谁不明白呢?
安王妃才是最大赢家。
柳岐摇摇头道:“这不好吧,也不能只有我一个人赚啊,要不,你们再加斗一场?”
褚琰笑着看他:“哦?那你说比什么?”
“嗯?我出题啊?我确实有个想法,不过……”柳岐四周看了看,“大家都不反对吗?我出题可是会偏向安王殿下的。”
众人笑眯眯地对他说:“王妃请。”
众人内心:你都说了你想出题,我们还能驳你的面子吗?总归都是你赢,呵,虚伪的男人。
柳岐想了想道:“那便这样,小邓大人,你在纸上随意写下一百个字,然后让安王用一炷香的时间过目,再由他默写。若他能一字不落地默写出来,便是他赢,若他不能,便是你赢。怎么样?”
众人:?
本是同床人,何需狠如此。
一时的震惊过后,众人也回过味来了。
柳岐此举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用这种不可能做到的事化解尴尬,俗称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还能顺便让陛下把钱赢回去一些。
二是安王真的能做到,所谓比试是假,一展才能是真。
众人还是比较相信是第一点,却又隐隐期待着看安王到底能不能做到。
邓辉此时已经觉得无地自容,他也算天之骄子,可却败在了他看不起的人之下。
那些向他投来的目光,他都觉得是在嘲笑自己。
他也总算知道第二局为什么褚琰会输,第三局又为什么故意选了并不擅长的诗。
安王让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让他以为胜券在握,同时连着两场都是他出题,又让他败在了他自己出的题下。
如此一来,可比自己从头输到尾还要诛心!
羞辱!对,这一定是羞辱,安王从始至终就是针对他的,这个文斗就是一个圈套,安王不会给自己留面子的!
邓辉笔顿在半路,迟迟下不去。
同伴见状,替他接过笔,把那一百字写完。
褚琰斜斜地靠在椅子上,似是已经感到无趣了。那张纸他只看了半柱香的时间,便递给柳岐,道:“我这把字,就不拿出来丢人现眼了,我直接背,诸位可仔细看好。”
柳岐便将那张纸举在众人面前。
褚琰语速平稳,连一丝停顿都没有,就这样从头背到了尾,离那张纸稍远些、不得不仔细辨认上面的字的人,甚至有些跟不上他的语速。
最后一字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良久,只有褚锐感慨了一句:“当年大哥便是这样,只看过几眼,便将捣乱后的棋局复原了。”
百来道目光同时射向他。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您不早说!
此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大年初三,皇宫一宴,不是年节宴,不是安王的加冠宴,不是君臣同欢之宴。
而是褚琰的成名宴。
作者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去年的农历年我也在写过年的情节……
提前加更~明天除夕我就只更一章啦
第64章 立储
新年罢朝三日以后, 便是一次大朝会。
当李丞相上奏请立褚琰为太子时,经历过昨天至今还恍恍惚惚早有心里准备的众位大臣:哦。
承兴帝扫了一圈众人, 问道:“怎么?没人反对,都认同安王乃储君之才吗?”
寻常遇到这种大事,早就有人站出来唱唱反调了,可现在大家处于安王竟是个天才的震撼中, 一时没人发声。
好半晌才有一位老臣出列。
承兴帝问他:“你有什么想说的?”
老臣犹犹豫豫道:“安王……的确是个可造之材,可毕竟涉世尚浅,缺乏经验, 臣以为立储君一事, 牵扯甚大, 应当慎重。”
承兴帝:“那朕应当怎样慎重?”
“这……应徐徐图之,比如,先考验安王一番。”
“如何考验?”
“可派殿下去做些实事。”
“换句话说, 安王若能把实事办得漂亮, 便没什么可反对的了?”
“呃……是。”老臣总觉得哪里不妥,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其实先前承兴帝有意扶持三皇子的时候,除了二皇子党,他们都是喜闻乐见的。
哪怕当时三皇子明显缺根筋,也同样年纪轻涉世不深经验不足。
由此可见, 他让安王必须有经验, 其实是没什么道理的,主要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妥来着……
哦对,应当是不适应吧, 印象里的安王不是痴儿,就是个能气死人的吊儿郎当的闲散王爷啊。
突然一下子就要成太子了,这也实在是……太奇怪了……
承兴帝又看向其他人:“还有人有要说的吗?”
户部邓尚书左看看,右看看,周围都是一片沉默。他昨日率人清点银库,未参加宫中那场宴会,回府亦是很晚了,根本不知宫宴上发生什么。
他不是出头的性子,可现下无人出列,他终是忍不住上前一步:“陛下恕罪,依臣所见,安王毕竟荒废课业多年,恐怕暂且无法胜此大任。”
话一说完,发现满朝文武都看着自己。
邓尚书:“?”
自己说的是实话啊?
跟邓尚书关系好的大臣连忙给他使眼色,邓尚书虽没看懂,但做了这么多年人精,也知道这时候应立刻告罪,跪下道:“陛下恕罪,臣,只是觉得此事应当慎重。”
承兴帝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理都没理他。
“说到底,你们就是担心他学识不够,能力不济,经验不丰。”
前面的那个老臣连忙说:“陛下,老臣认为,安王学识与能力令人叹服,只是,需磨炼其心性与经验,之后方可继承储位。”
说完又给邓尚书递了个眼神。
邓尚书看懂了,那眼神是说:抱歉,我也要支持安王当太子去了。
他一头雾水。
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过了个年,感觉啥都变了。
学识与能力令人叹服,你确定说的是安王?是叹服不是叹气?没用错词?
承兴帝:“安王,你来奏。”
褚琰一躬身,道:“儿臣欲向父皇禀明永城战事、南晋内乱、荆州征兵、淮北粮仓布局、南晋朝廷军兵力布局等事,并交换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