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花锦+番外(141)

作者:楚潆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仵作女儿花荞,身世成谜,为何屡屡付出人命代价? 养父穿越而来,因知历史,如何逃过重重追捕回归? 生父尊贵无比,一朝暴毙,缘何长兄堂兄皆有嫌疑? 花荞与逃亡二代呼延锦、六扇门易呈锦、大理寺徐之锦,花团锦簇上演大明三朝悲喜。 从共同断案到谋逆造反,因身份反目; 从亲如朋友到互撕敌人,为立场成仇。 富贵既如草芥, 何不快意江湖? 点击展开

花荞一把将李选侍紧紧抱住,开心的说:“对,娘,我们都做我们自己。”

这边母女欢欢喜喜,那边起了疑心的朱瞻培,本想再回去问问,替他母亲出宫买东西的是哪个内侍,想想还是算了,他知道母亲在大明除了姨父一家,谁也不认识,应该不会有问题。

朱瞻培今天也没空管这事,他还得快些回去找罗长史,刚才朱高炽对他说,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像他那几位皇兄一样,随堂早朝。

鲁成王府里,罗长史也很意外,六皇孙这么快就要接触朝政,他的教习也要加快了。

第二天,朱瞻培差点就按捺不住自己狂喜的心,他盯着皇太孙的后脑勺,才好不容易把脸绷住:现在他还在我前面,总有一天我会站在他前面。

六皇孙的加入,还是引起了一些大臣的注意,尤其是汉王与魏谦,就连方仕政,也暗暗打量了他好几眼。

“启禀皇上,臣有要事禀报,还请皇上早早定夺,刑部才能防患于未然。”

朱棣听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奏呈,正有些昏昏欲睡,忽然听到刑部左侍郎魏谦,说有要事等他定夺,不禁来了精神。刑部的要事,那就是要出事。

等朱棣将递上来的折子看完,不禁火冒三丈,将折子拍在龙案上:“魏谦!所奏之事是否属实?!若有半句虚假,朕会要了你的项上人头!”

魏谦忙跪下说:“皇上,臣收到密报以后,也怕其中有误会,又亲自去调查,证据确凿,绝无虚假。”

“提督东厂!你们都干什么去了?这么大的事,竟然是刑部先察觉到!”

东厂厂公黄俨吓出一身冷汗,忙出列跪在魏谦身边。朱棣一使狠劲,将奏折砸到了他的头上,黄俨连打歪的帽子也不敢正,连忙将额头磕在地上。

“还不看!”

黄俨这才拿起奏折一目十行的看起来:魏谦啊魏谦,你也太狠了,这么大的事,你能不能和我先通通气在上报?

原来,魏谦报的是,永平公主和她的儿子,富阳侯李茂芳,在去年五月的孟贤谋逆案中,竟然早就知情,钦天监王射,就是被李茂芳鼓动的。

李茂芳一次酒后失言,曾透过一句半句,与他饮酒之人,是赵王的长史赵亨道,此人在任国子司业时,曾与魏谦交好,他也不知此话事大事小,悄悄告知了魏谦。

魏谦如何会放过这个拿人把柄的机会?立刻着人细查,终于查实此事。

今天,他就是要用这件事,为朱瞻培创造一个机会。

永平公主是朱棣的次女,去年结案时,朱高炽以赵王不知情为由,为朱高燧求情,把赵王从谋逆案中摘了出去。

若此时认定,一直与赵王同在北平的永平公主是同犯,那么,赵王朱高燧,甚至是为他求情的皇太子,都难辞其咎。

这不等于是把朕架在火上烤吗?

魏谦,你好大的胆子!

第184章 拂圣意太子遭禁足

魏谦兵行险招,其实是有把握的。

皇上有四子五女,第四子夭折后无所出。无论汉王、赵王如何闹腾,他都没有下过狠手,也是因为子嗣单薄的原因。

永平公主的驸马李让,死前一直都拥护赵王争太子之位,皇上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皇上恨的不是永平公主和他儿子帮赵王,恨的是把这件事情给翻出来,相反,能让他不责罚儿女,又能让他这个父皇保住颜面的,那就是功臣。

迁都当年,皇上成立了以内侍臣为主导的东厂,起初由司礼监几个大太监轮流管理,后来就渐渐集中到内侍臣黄俨身上。

这事若是让黄俨先查出来,必不会捅到朝堂上,因为他可以直接向皇上汇报。可刑部不同,魏谦必须上折子,才能将此事告知皇上。

所以皇上并不会迁怒刑部。

魏谦虽面无表情,却一直不放过皇上脸色的变化,他要看自己赌得对不对:“孟贤谋逆案,永平公主与富阳侯牵涉其中,兹事体大,臣不得不报。所获富阳侯与王射所通书信一封,上言‘得悉公主及富阳侯意’,其关系昭然若揭。”

“你没错……只要是谋逆,朕绝不轻饶!”

“启禀陛下,儿臣以为,孟贤案去年冬天已结案,臣以为,不宜另生事端,以免再起动荡。”皇太子内心苦涩,却不得不护着妹妹永平。

朱高炽近两年愈发肥胖,饮食已经尽量清减,可体重就是减不下来。好在他站在第一排,并不需要走动,便可以发言。

“你是说,只要是结案,就不需要追查漏网之鱼?”朱棣有些恼怒的问。

“儿臣不是这个意思……”

“太子殿下,您护了赵王又要护永平,是要显示您宽宏大量,有长兄之风,还是说,这事与他们无关,是您自编自演……”汉王不嫌事大的说。

还没等太子答话,皇上一拍龙案吼到:“够了!”

永乐六年,太子首次监国,自永乐十一年起,朱棣更是频繁将国事交与朱高炽,三个儿子相互掣肘,自己乐得平衡,可汉王直接在朝堂上捕风捉影,这也是他不能容忍的。

“启禀皇上,此事虽涉及皇室,恐怕不能轻易放过,谋逆之风不可助长……”

朱棣还没看清出来说话的大臣是谁,就听到一个不甚熟悉声音说到:

“启禀皇祖父,瞻培认为,永平公主是皇亲,可富阳侯李茂芳却是外人,况且姑母一介女流,就算略知一二,也未必知道其中厉害,富阳侯才是祸首,若证据确凿,皇祖父应拿李茂芳问罪。”

众臣皆侧目:六皇孙小小年纪,甚是会打圆场,李茂芳是外人?他不是你表哥?

可龙椅上的朱棣大喜:对啊,李茂芳姓李,按说,确实也是外人,惩处李茂芳,永平也算得了教训,这也算是一个折中的法子。这鲁成王还算有点头脑。

“好!黄俨,朕命你与刑部共同负责此案,查实证据,收监李茂芳!”

“请父皇收回成命!李茂芳虽不姓朱,可他是永平的儿子,同样也有朱氏血脉。此事能否问过永平以后,再行商榷……”皇太子还想挣扎一下,毕竟兄弟间的老好人,不做也做了多年。

“你就是这样管理朝政的吗?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回你东宫禁足三日,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皇上说完,一甩袖子站起身,群臣齐声道:“皇上英明!”

英明?英明就行。

“退朝!”

朱瞻培这才松了口气,皇祖父虽然没有直接表扬自己,但从他采用自己的建议,看得出来,今天的风头,算是出对了。姨父果然能助自己成事。

朱瞻基瞟了朱瞻培一眼,什么也没说,和朱瞻埈一起,上前扶着自己行动不便的父亲。

“父王,我……”朱瞻培面有愧色的说,他当然要在父亲面前粉饰一下自己。

“唉,这不关你事,你提出的思路也没什么大错。回去吧。”

朱高炽确实没有责怪儿子的意思,他还年轻,有些话考虑不周、脱口而出,这也是有的,多磨练磨练就好了。

出了大殿,太子的软轿已经候在外面,几个儿子目送着父王离开,也都纷纷朝宫门走去。

朱瞻墉是嫡二子,他可没把这个六弟当成一母同胞,回头对跟在后面的朱瞻培道:

“六弟,以后说话带点脑子。为了自己出风头,害得父王被禁足,你是驴脑子吗?能做出这样的事。若是父王不好了,我们一个个也好不到哪去。”

“老三,别说了。亲兄弟在宫里争吵,你是想让大家看我们笑话?”二皇孙朱瞻埈制止道。

“我没骂他,骂的是蠢驴!”

朱瞻培放慢了脚步,刻意和他们拉开距离,袖子里的手紧紧的攥起了拳头:你们都给我记着,我朱瞻培总会有你们高攀不起的一天!

太子还未回到东宫,他被禁足三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太子妃耳朵里,张氏带着几个才人在宫门口迎他。

“你们这是做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孤得了多大的赏赐回来呢!”朱高炽笑道:“不过是赏了三日休沐,孤正乐得不必出门。”

太子妃原还怕太子殿下心情不好,见他说笑话,也就放了心。过去扶着他的软轿也笑道:“今日给你多加道荤菜,是你爱吃的肘子。”

“哎哟哟,我都快想死它了……快快快,带我去见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