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剧院之王(36)

作者:向家小十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西方罗曼 重生 励志人生 升级流 主角:阿尔 阿尔好不容易在戏剧行业熬出头,却突然重生到十三岁。彼时,亲爹刚死,毫无生存能力的亲妈正准备带着一家子集体寻死。阿尔盘算,回都回来了,大家就别死了!从此,赚钱养家,弥补遗憾,登顶巅峰,终成剧院之王。 本文是篇讲述西方戏剧行业的娱乐圈类轻小说,偏理想化,非常治愈,文中凡有努力,必有收获。点击展开

卢克气得都快哭了,想追,却突然听见他姥姥好像在屋里喊他,这么稍一迟疑……

等他再追出来的时候,阿尔早跑没影了,一时垂头丧气,仿佛浑身都没了力气。

另一头,阿尔却没那么生气。

他只是心情不好,没良心地拿小伙伴撒气罢了:“唉,做人真是太难了。”

好在不管是高龄产妇西尔维夫人,还是年幼的弟弟妹妹都已经安排妥当,总算没了后顾之忧。

阿尔便揉了揉脸,让自己重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精精神神的工作状态来。

等到了米尔森先生租赁来排练的小剧院,果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他有什么不对劲儿。

克莉斯还拉着他挑剧里要穿的裙子,很是娇媚地问:“你过来瞧瞧,这两条裙子哪个好?苋红色的会不会显得我老气?勃艮第酒红是不是更好一点儿?”

阿尔看着明明一样的红色,呆了两秒。

他假装认真地看了又看,才一本正经地指着苋红色说:“那就选这个勃艮第酒红吧。”

克莉斯不禁挑了挑眉毛,慢条斯理地把两条裙子重新收好,一句废话没有地扭头走了。

场内先是沉默。

然后,一阵轰然大笑。

等知道自己搞出了一个怎么样的笑话后,阿尔也没什么不好意思。

他脸皮颇厚地寻思:“作为一个男人,分不清苋红和勃艮第酒红,应该也不能算是什么该下地狱的大罪吧?”

接下来,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

剧组中的舞台监督将一个小册子递给阿尔,里头有着剧组中每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和如果因故不能来,需要找谁的紧急联系人,除此以外,还有近期排练的计划表和每天的日程单,以及一些剧组的规矩,诸如,不能在公共领域吸烟,不能带外人来看排练什么的。

一切都被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由此可见,这绝对是一个经验丰富且成熟的剧组。

阿尔于是不再费劲儿想自己该做什么,直接翻到本周日程单那几页,查看今天的行程,发现接下来的工作是参加剧本通读会。

其实,剧本通读会一般都会在演员们排练的第一天举办。

一来,是让大家熟悉剧本内容,二来,是让演员、以及工作人员们都能熟悉彼此。毕竟,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人都是要聚在一起工作的,总不能互相之间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吧。

不过,由于男主角迟迟没有就位,这项活动被拖延到了现在。

想到这里,他不再到处乱逛,直接去那间充当临时会议室的屋子,等着剧本通读会开始。

在这间屋子里,舞台监督正指挥工作人员摆放椅子。

摆放也是有讲究的。

通常是要把椅子围成一个圆形。

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人的脸,同时也是向大家传达一个道理:

这是一个民主的剧组。

不管你是群众演员,还是主要演员,对剧组来说,都是一样重要。

没有什么所谓的等级划分。

大家理应彼此团结、互相尊重。

这种讲究毫无疑问是一种很优良的传统。

但实际上,等级这玩意儿根本没办法用这么简单的规则就抹消,所以……

“你来得太早了。”

舞台监督一见到阿尔进来,好心且隐晦地提醒了这么一句。

若真是个新人剧作家,大概根本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甚至领会不到他的好意。

但对于上辈子一直从底层混上去的阿尔来说,却立刻懂了。

因为参加会议也是有着一套行为规则的。

先到场的自然是舞台监督和工作人员,接着是次要演员,然后,是主要演员,最后,才是导演、制片人、剧作者。

偶尔的例外情况是,剧组有一个份量特别高的明星。

作为明星,自然是有权利最后到场的。

虽然这些规则多半都是纯属没事找事干,人为设限。

可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每个圈子都有着独有的一套生存法则。

不赞同,可以不遵守。

但没必要假清高地把别人好意拒之于外。

所以,阿尔虽没把这套规则当一回事,却还是朝着舞台监督微微欠身,感谢他的这份提点。

舞台监督沉默地点点头,也没有要继续交流的意思。

但阿尔这样的表示,代表自己的好意得到了回报,他心里还是很舒服的。

之后随着一阵欢声笑语,演员们鱼贯而入。

大家看见早到的年少剧作家挺惊奇,但想到他的新人身份,以为他不知道规矩,便纷纷向他投以一个友好的微笑。

米尔森先生他们随后赶到的时候,阿尔已经和剧组所有演员都混熟了。

等所有人全部就位,屋子里一片安静后,汉克李导演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用鹰一般犀利的目光逡巡全场,确保每个人都集中了注意力,才郑重其事地拿出了剧本,认真且严肃地念道:“第一幕,第一场……”

阿尔一阵恍惚,一时间竟分不清前世和今生。

但事实上,不管经历多少次,每当听到自己创作的故事被坐在一起的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朗诵出来,他都能像是小孩子得到玩具一般,绿眼睛亮晶晶,暗地里兴奋到不能自已:“啊,真好!听啊,都来听啊!这是我创造的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

PS.我昨天改了一个BUG,阿尔已经十四岁了,他爸爸去世大约在九月份,当时西尔维夫人差不多怀孕一个月左右,之后倒卖戏票,又折腾剧本,十二月早过去了,所以,他现在是十四,再转年就十五了(倒卖戏票只是附近几个街区,生意没那么大,才没用多少时间)。

再PS.常看我文的读者知道,我时间线方面经常一团糟,昨晚努力计算时间,算了好久好久,生怕一个写差,让西尔维夫人生个哪吒出来,那对我真是太残忍了。

第28章 贝儿:我恨不得打杀了他

在剧本试读会后, 作为一名别人眼中的“新人剧作家”。

阿尔以一种令人震惊的速度,飞快上手了所有工作。

本来已经提前做好“费劲配合一个外行新手,放慢速度, 一点点儿向前退进”心理准备的汉克李导演,差一点儿没跟上节奏, 一时颇为愕然。

要知道, 这位生性古板的导演,以前可一向不怎么欣赏所谓的少年天才。

他脑子里有一种极偏见的念想:[如果一个人没什么天赋, 可老实听话, 勤勤恳恳, 加上适当的教育培养,反而是极容易被教导成才的;但如果一个人有那么几分不错的天赋,肯定会仗持才华, 不专心做事,加之年少轻狂,难免做些少年人不知自爱的丑事, 虽在短时间内也能得上几分薄名,可终不会持久。]

所以结论就是, 天才一定不靠谱。

在他想来, 这次要合作的少年剧作家,应该也是这种有几分天赋, 但多数时间要给人添乱的所谓天才了。毕竟,理论不等于实践, 别看剧本写得天花乱坠, 可等到了正式排练时,只怕还是拖后腿居多,少说也得花上几个月时间, 才能渐渐跟上大家的节奏。

可谁知,到了正式排练的时候,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编曲、布景到灯光设计的讨论……

不管他说什么,阿尔都能跟上。

而且,其反应速度绝对能称得上是一句才思敏捷。

甚至偶尔灵光一现,还能提出一些极为不错的见解来。

这些见解,倒也不是说多么精通,或者达到什么专家水准。

只不过是对种种舞台元素的巧妙拼排和运用,可那股子熟练劲儿,竟完全不像是新手,反而像是已经在这个行业中浸淫了十来年的样子(阿尔:你真相了)。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汉克李导演和阿尔合作短短几周后,半辈子坚持的世界观就这么哗啦啦地碎成一地残渣。

“上帝,这小怪物从哪冒出来的?”他私底下问好友。

米尔森先生很莫名其妙:“什么叫从哪冒出来的?”

“他是人类吧?或者说,他是正常出生的吗?”

“见了鬼了!你这叫什么话啊!!不是正常出生,难不成是鹳鸟送来的【注1】?”

“我的朋友,这不是再开玩笑!”

汉克李一脸严肃,还很不耐烦地问:“多年老朋友了,你就跟我说实话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