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群主说出来,是要安武皇的心。。”
萧太后:“可是有些问题埋藏在心里多年,总是想亲口问上一句。”
吕太后:“无论武皇这一句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孝庄太后:“千古迷案到了现在都没有办法查个水落石出。”
没错,对于武媚娘究竟有没有杀死当年的安定思公主,千古以来不是没有人想要查探清楚。可是因为间隔太久,或许当年就算是李治都不一定能查得清楚。
到了现在,就算李初成为安定公主,多年前的事,因为母女的关系,不能问不能查,就算现在问上一句,其实在李初的心里是一道坎,在武媚娘那里也是,解开也好!
“多谢陛下为我解惑。”李初恭恭敬敬的和武媚娘道一声谢。武媚娘神情复杂的看着李初,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李初一样。
“陛下为何如此看我?”李初注意到武媚娘的神情反而不明所以。
武媚娘道:“为什么你能够这样坦然的相信我?你不是说我并不值得你信任吗?”
“因为这件事不管是真还是假,我不过只要问出来而已。有太多的人想亲口问一问陛下,而我是最有资格的那一个。”死去的那位小公主不管是因为什么而死去。但是武媚娘面对李初的询问,神色不变,而且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坦然处之。
不管武媚娘是因为心理强大或者是真的从来没有做过,现在武媚娘既然回答了不是李初就愿意相信这不是。
对于李初来说,一个母亲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让人回忆的事情。
一个凶手面对自己杀害死去的人重新活过来,能够一直以来都神色坦然,而且宠爱有加。到了现在并没有因为当年的事情做出任何对李初针对的事情来。
这对于李初来说,她是佩服武媚娘的。所以无论这是真还是假的答案,李初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武媚娘迟疑许久,久得都让人觉得一切都归于死寂。
“你愿意相信我,我很高兴。不管我曾经做过多少事情,在这件事情上你还选择相信我。”武媚娘其实不是不担心李初会不相信她,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李初坦然的承认自己心中的疑惑。
那么就证明在李初的心里,其实一直都有一个答案,或者说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期盼的答案。
正好,武媚娘给到李初的正是她心中所希望的那个答案,所以,李初坦然地接受了。
“你不该相信我的,明明我告诉过你,永远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为什么你就是记不住?”武媚娘在这个时候竟然又教起李初来。
李初微微一顿,最终凝视地武媚娘,第一次觉得武媚娘可怜,“我不是陛下,我并不想和陛下一样过的这么累。勾心斗角与人相争,包括自己的儿女也要争。我从来不想争的头破血流,连一个相信的人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
“毕夏自己走的路自己走就好了,不需要让我跟着你一起走。”这就是李初的选择。她选择相信武媚娘,哪怕她清楚武媚娘这个答案真假难辨,她也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只有这样,将来的日子,李初才能开心的走下去。
武媚娘无法再说出什么,李初总是有自己的想法,那是武媚娘就算这么多年不断的想动摇李初都没能达到的想法。
“睡吧,你累了。”武媚娘只觉得喉咙一哽,拍拍李初的肩,让李初躺下休息。
吕太后:“真是闹不清楚啊!”
宣太后:“群主是武皇所无法改变的人,可是武皇,未必见得就真的不为群主所改变。”
李初躺下,闭目养神,想到自己还要在这宫中里再待上些日子,罢了,好好地养着吧,住都住了那么久,也不在乎多些日子。
武媚娘守在李初的榻前,一直看着李初睡着,久久没能移开视线……
太后们瞧着神情复杂的武媚娘,同样说不出诸多的话来,难为李初能睡得那么安眠。
*
三日号李初,终于可以回到公主府,而武媚娘赐下的赏赐不断地送往公主府,一车又一车的绫罗绸缎,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更是给李初赐下更大的封地。
总之,只要可以表现武媚娘对李初的恩宠的事情,武媚娘不曾讳的全都做出来。
接着,更是许李初依亲王之制纳属官。
如此消息传扬出去,举朝哗然。一个公主依亲王的制度纳属官,这不是同亲王了?
当然,这么多年来李初的公主府明面上真是一个属官都没有,她就是一个人瞎忙活,她扶起来的人,文人也罢,官吏也好,从来不会往来于公主府,以至于都让人觉得李初是个光杆的司令。
可是那些真正佩服李初,愿意为李初所驱使的人却很清楚,不需要往来于公主府,只要李初一句话,他们随时可以为李初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对于他们来说,李初毕竟是公主,若是养太多的门人,对于李初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可是,眼下的情况是武媚娘亲自下令让李初如同亲王一样的养属官,皇帝下令的事,透出来的信息让人一直拿不准真假。
太后们听到这个消息总是高兴的,“公主和亲王的属官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现在武皇是真心想扶我们群主上位。”
萧太后:“这是好事。”
李初却不见得欢喜,“比起养属官来,你们不觉得赶紧把军校办起来更重要。师生的关系多重要,这些人才可不是小小的一个亲王属官可比的。目光要远大。”
人才握在手里,那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一个亲王的属官有多少个?一个学校的人若是用心培养出来的能人有多少?完全没有可比性。
吕太后:“果然我们还是见识太少!”
不想认服都不行,李初想得长远,不是她们可以比的。
所以在武媚娘以为李初会因为自己得到,如同亲王一样的待遇高兴时,李初却捉紧时间将军校章程写好给武媚娘送上去。
因为被武媚娘关在宫里,连人都不能见,朝更是没有办法上的,李初这些日子同外界的事都断开联系,现在得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全都重新理直。
好在她的伤最重,慈心她们一个个的都好全了,有她们帮着李初理清楚种种事情,李初如鱼得水。
很快,李初那里就和武媚娘上交建立军校选址的相关问题,甚至出任的老师有多少,李初全都给武媚娘写得一清二楚。
武媚娘在看到这一系列的章程之后,内心感慨万千。李初只怕是早有此念,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顺着武媚娘提出的开武举,李初自然顺理成章的开始推动建立军校。
不仅培养的是军事人才,其实更是天下人才。
这么多年来太学如何武媚娘不是没有数,由贵胄子弟出入的太学,早就没有学习之风,天下太平,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家子弟,他们占据越来越多的地位,只会让寒门子弟无出头之机,武媚娘不是不着急,但武媚娘一时腾不出手来收拾,唯有放任不管。
军校,也好,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武将们的学校。等到李初真的培养出一批人来之后,必定震惊天下,令天下人都能够看清楚,就算是武将也不见得不能文武双全。
废了一个太学,那就再建一个可以培养天下人才的学校。
武媚娘认同李初的做法,因此极快的批复下李初选定的军校建立,建学校的事还得画样,工部得配合李初,李初嘛,把自己对于军校的要求一一提出来。
工部得按李初的想法画样,工部的官员们都画得头秃,想问李初哪里来的那么多奇怪的想法,最后却不得不按李初的意思去办。只是送到武媚娘的面前,让武媚娘定夺时,工部尚书告上李初一状。
听完工部尚书告状,武媚娘那是哈哈大笑,最后冲工部尚书道:“军校诸事都由安定公主一言定夺,安定公主怎么说该劝的你劝,若是公主执意,你就按公主说的去做。不管将来的军校建成什么样子都不怪你。”
对于工部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有自己的章程。李初现在所做的在工部的人看来就是莫名奇妙,毕竟一个学校,你怎么能建那么多让人玩的东西?
很想说,李初这哪里是建学校,分别是建乐园,开一个学校,就让人玩的就不担心玩物丧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