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番外(202)

德福只要李治别生气,其他事赶紧乖乖的应下照办去。

“父亲和母亲若无他事,孩儿告退了。”看折子不是一下子能看完的,最近李初看的书有点多,都在消化中,先去把印刷术解决了。

李初起身,李治挥手道:“时候不早,莫要出去太晚,工部里什么人都有,凡事小心。”

“做正事都不能夜不归宿?”李初就是试探地问起,李治一眼横过,“待你出嫁,在宫外你想归家或是不归家,我都不管。要选驸马吗?”

“不用,不用,不就是准时回宫,我可以,我能做到的。父亲只管放心。”为了自由嫁人,听起来怎么那么不靠谱,李初果断不答应。

李治早料到了,不急嫁人的李初压根不会为能够夜不归宿把自己嫁出去。

倒是萧太后莫名地问,“真不知道群主怎么想的,嫁个人,有个驸马,难道你非要和驸马一起过日子?你可是公主,大唐的公主。”

孝庄太后:“大唐公主的名声已经够差的了,不必群主锦上添花。”

成功咽了萧太后,最终依然弱弱地回一句,“就算没有群主,难道大唐公主的名声就会好了?”

吕太后倒是第一个的回答,“可不一定,我们群主可是有民心威望的大唐公主,得民心之人,名声能不好?”

宣太后:“说件高兴的事,积分涨了好多。”

适才得到突厥平定的消息后,她们都收到积分增长的消息,此次涨的积分更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多,宣太后兴奋啊!

李初就应该像这样多管事,别管什么样的事都要多管,管得多了,她们的好处自然就会多了。

吕太后兴奋跃然于字里行间,“正是正是,群主此次干得漂亮,连突厥那里都立威了,将来的路可好走得多了。”

新任的突厥可汗是和李初打过交道的人,最是清楚不过李初的本事,既然心知,难道不曾生畏?

萧太后瞧了一眼自己的积分,莫名的难过,“我好像不怎么涨。”

一片沉寂,孝庄太后难得出言安慰一记,“不如你盼群主早日上战场吧,上了战场,兵法都是你教的,想必到时候你的积分会涨得比我们都多。”

吕太后附和,“是啊是啊,盼群主上战场吧,只要群主上战场,一切都好说。”

宣太后:“公主上战场,那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刚算是被安慰到的萧太后想哭了,她如何不懂这个道理。不行,她要努力说服李初上战场,否则她还怎么攒积分?

对,以此为目标,一往无前的。

李初从宣政殿出来,准备往工部去,改进印刷术关系重大,严重影响后续的事,李初不能不看紧些。

得闲往群里一看,好嘛,积分都涨了挺高兴的,唯一不涨的那一个倒是开始想让李初上战场去,战场是好上的?是想上就能上的?别逗了!

相较太后们关注积分,李初又不用兑换重生卡,相对积分涨不涨最是无所谓的,当然她是不会说出去惹起众怒的。

倒是萧太后想到一件事,“群主,活字印刷术我知道一二。”

系统:“群主,需要天工开物吗?”

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要跟她抢生意,太过分了啊!

系统和萧太后隔空相望,李初想了想系统坑虽然坑,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坑的,可以相信一二的。

至于萧太后,知道挣积分得勤奋上进,拼了老命要给李初出主意,捉住她有而别人没有的优点,完全可以独占积分。

李初想到孝庄太后,清朝可是在后头,比辽要晚好多年,越往后,印刷术越是改进得更贴近现代,所以啊……

比起系统和萧太后,李初唤一声孝庄太后,孝庄太后莞尔,“群主想要的我都会给你,放心。当年入关之后为了学习汉人的文化,各类东西我都看过,应该能帮上群主一二。”

靠,正想抢人的系统和萧太后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想抢的人早就已经认定了人,人家都不用抢,李初求上门去。

啊啊啊,好心塞好难过!

李初不管他们的心塞难过,她比较在意的是孝庄太后看到的关于印刷术的点滴。

有了孝庄太后的指点,系统生意做不成,萧太后不死心的表现一二,她知道的,懂得都说上一句,没有毛病,吕太后同宣太后嘀咕,“果然人越往后越聪明,懂的也多,我们懂的她们都懂,她们懂的我们倒是不懂。”

宣太后:“没关系,不懂也没什么,正好可以学,往后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提醒的没错,现在她们是没有表现的机会不假,但可以学习,学以致用,将来有的是用上的机会。

都是从太后过来的人,再清楚不过怎么样才能更快的收拢人心,更能发现人才,若不以才而用之,她们怎么能稳坐太后之位,在群狼环饲下生活下去?

吕太后认同宣太后的话,努力将李初用上的,学到的本事尽都记在脑子里,要不是没有小本本,她们都想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没有小本本,只能靠记性了,好在李初练记性的那些年她们都跟着学了不少,因此用起来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

印刷术的改进虽然有了大方向,李初得孝庄太后和萧太后指点,她再提点工部的人,让他们按她的想法去做,工部的人就算奇怪李初为什么一个公主跑到工部来,有李治的命令,慈心在侧,心里纵有再多的疑问,完全没有问出来的机会,除了老实的照办,能怎么样。

可是活字印刷的办法真正做出来,看到上面的字,孝庄太后提一句,“眼下大唐的纸算不上太好,群主不考虑让他们顺便改进一二?”

顺便什么的,太后们说得不要太顺口,李初笑了,“太后提醒得是,那就有牢你再指点一二。”

能提出纸的改进之法,李初岂能做一半不做的道理。

两个月后,纸也好,印刷术也好,都已经研究得不错,李初的报馆终于可以操办起来。

作为开张的第一份报纸,李初可是下了功夫,比如请谁来写头条,报纸都有什么内容,全都同不少的人讨论过,最后取得大家的同意,报纸终于出来了。

当然,李初没有忘记和李治有言在先,报纸发布的内容,无论怎么样李治都不能难过,她会按照投稿的人,将人写好的内容全都如实登报,绝不会因为内容不利于李治,指骂朝廷而改变,如果李治自问自己做不到泰然处之,报馆还是不办的好。

李治没有想到竟然有一天被李初套住了,他知道李初讨要此话的目的何在,思量李初描绘出来的蓝图,亲自给李初赐了一块匾,啊,不应该说是给李初赐的,应该说是赐给李初办下的报馆。

“言尽天下。”

只有四个字,但该表的态度李治全都已经表了,李初把牌匾挂起来,给自己的报馆取个名字,百姓日报。

想到后世的人民日报,好嘛,她借鉴一二,万望后世所见者千万别和她计较。她真是一个好孩子。

第一份报纸印刷出来,没有名气是没有人买的,报纸一事暂时不为人所知,想让人主动购买,别闹了,怎么可能呢。

所以啊,投放,先投放,免费的供人查看,先打出百姓日报的名头,才能有后续。

至于第一份报纸的头条:以古观今,止戈为武。内容论的是自大唐建朝以来,大唐对外交战的次数,更是提到前隋之亡,前隋若非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令大隋损失惨重,隋怎么会经两世而亡,前车之鉴,不可不思,因此万望朝廷止兵,再不主动挑起战事,令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与之而来更是指出朝廷近年大兴土木,眼下的皇帝李治更是在修建宫中的宫殿,颇有享乐的模样,国库连年战事,早已经损耗不经,再加上李治竟然再兴土木,难道不怕大唐因此而雪上加霜,再复大隋的后辙?

作为头条,李初可以一字都不改把人的内容放上去,字字都是诛心的询问李治,先前李初压根没有要给李治看看的意思,报纸登出来,李初可是第一个拿过去给李治。

李初眼睛看不清楚,示意李初给他念念,李初觉得自己还是别念的好,“父亲让别人给你念吧,我就别了。”

萧太后@李初,“你都敢登出来了,怕什么怕,果断念给高宗听听,高宗要是知道你让人那么骂他,由你亲口读出来更是如同你亲自骂的他,他非气死不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