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侯府傻女(109)

作者:漫步长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天作之合 穿越时空 甜文 主角:裴元惜,公冶楚 ┃ 配角: ┃ 其它: : 裴元惜是宣平侯府庶出的三姑娘,空有貌美却如同三岁孩子。所有人都说她有一个好生母,她的生母李姨娘一生都在为她谋划。 为了她,李姨娘天天不落地去侍候宣平侯夫人,堪比一个婆子。 为了她,李姨娘整日蓬头垢面脂粉不施,从不在宣平侯面前献媚争宠。 府里的人都说李姨娘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侯夫人怜惜她,以后给她一个容身之处,赏她一口饭吃。 裴元惜:呵呵。 如果她不是胎穿者,如果她没有一出生就看到李姨娘调换孩子,她还真信了这个邪。 我不是傻子。 立意点击展开

他说他立有宏愿,见鬼的心怀天下。

一个成天就知道养毒蛇毒虫的皇帝;一个自己不看奏折全部推给臣子的皇帝;一个为了不洗澡每到暑天就去京外避暑的皇帝。他说他爱民如子,为了天下百姓连妃子皇子都不要。

谁信!

宣平侯也不信,哪个皇帝没有后宫没有子嗣?皇帝不松口大婚纳妃,根结应该还在大都督身上。刚才他看到他们对眼了,肯定是大都督不同意。

皇帝若是有了皇后妃子,还有了皇子,对于大都督来说以后处理起来更麻烦一些。这些上折劝皇帝广充后宫的人不无试探之意,他们想试探大都督对皇帝的态度。

很明显,大都督不愿皇帝有子嗣。

商行将众臣表情尽收眼底,微挑着好看的眉,“大婚纳妃之事,以后再议。公冶大人,你看如何?”

所有人都看向公冶楚,公冶楚站得笔直,“陛下一心为民,是我朝之幸。臣以为陛下如今还未完全亲政,大婚之事可延后再议。”

一锤定音。

朝臣们心里落定的同时,是隐隐的不安。公冶大人拦着皇帝大婚,看来皇帝的龙椅真的坐不稳了。

凌朝逃不过江山易主的命运。

商行露出一抹深笑,深深的酒窝看上去很是天真,“朕和公冶大人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再者公冶大人还未娶妻,朕又何需着急。”

公冶楚看他一眼,他一脸无辜。

有的臣子傻眼,陛下竟然调侃大都督。全天下都知道大都督没有娶妻,府里也没有半个通房妾室。东都城的贵女那么多,想攀富贵的人如过江之鲫,却没有一人敢给他提亲,更没有一个姑娘敢向他示爱。

太凌宫的血腥仿佛还未散尽,城外的乱坟岗还可见森森白骨。这样的大煞神,谁敢提他的私事。

胆小的想都不敢想,胆大的也只敢在自家屋子里暗自嘀咕几句。真要是不小心说出一字半句的,还怕半夜被灭了门。

皇帝当真是死到临头,反而无畏。

下朝的时候绕着宣平侯的人更多,生怕被他沾上似的。宣平侯一肚子心事走的也是极快,洪将军追到宫门外才追上他。

“裴侯爷,你走得那么快做甚。”他倒是没什么粗喘气,“你说说大都督是那个意思吗?这可如何是好?”

“别慌,或许没那么糟。”宣平侯说得并不是很有底气。

洪将军一跺脚,“我现在就把老母和宝珠送到乡下去。”

他风风火火地上马,转眼间扬起一阵尘土。

宣平侯皱着眉头上了轿子,刚过垂花门就看到裴元惜在等他。渐寒的天,她一身桃色镶毛的斗篷,衬得小脸儿白里透红。

他眼神黯然,他的元惜是多么好的孩子。天资出众品性极佳,受了那么多年的苦好容易恢复身份,为何又被那对君臣盯上?

他们自去争他们的天下,与他的无惜有什么相干。

热乎乎的手炉递过来,他捧在手心里感觉满心的焦急忧心化解许多。他知道女儿知道的事情比他想象的多,她一向聪慧。

裴元惜等他,是想和他说关于向姨娘的事情别再查下去。因为她发现幕后之人或许比想象的更难对付,她不希望他涉险。

他以为曾太妃就是向姨娘的那个孩子,曾太妃一死此事也算是了结,确实没有再查的必要。只是感慨自己的嫡妻一生识人不清,前有不忠的下人,后有处心积虑害人的闺友。

朝堂之事他以前很少同沈氏提起,便是康氏那里也只会拣一些能说的说。面对这个最得他心的女儿,一路思索的疑问不知不觉诉之于口。

“依你看,陛下和大都督关系如何?”

裴元惜想了想,“我觉得应该不错,类同亲近的叔侄。”

宣平侯也是那样感觉的,听女儿一说心里踏实不少,“天家无父子兄弟,更何况隔姓的叔侄。为父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万一有一天…上回你祖母还念叨说要去普恩寺礼佛,若不然你陪她去住几日?”

她眼中突然涌现泪意,“爹,不会有那一天的。”

“可是…人心难测。大都督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用我说你应该知道。他几乎杀光商氏皇族,仅留下皇帝一人性命。你真当他是因为什么善心?他不过是怕千古骂名,想名正言顺地夺走江山。”

“爹,他真的怕千古骂名又怎么会血洗太凌宫?”裴元惜想起公冶楚那张冷漠的脸,“他根本不惧后世诟病。”

“那他是为什么?”宣平侯更加不解,“为什么要拦着皇帝不许大婚,也不许皇帝选妃?”

“或许是不想当祖父。”

宣平侯没听清,“你说什么?”

“没什么,我觉他肯定是想多锻炼陛下。”

裴元惜耳根发热,莫名觉得脸红。

她也不想当祖母。

第61章 别叫

宣平侯到底心里不踏实,去长晖院里给康氏请过安后母子二人说起裴元惜的事。康氏同他一样,最近也是忧心的紧。

越是恩宠招人眼红,越是令人心生不安。

她是永成年出生的人,永成帝在位时凌朝已然略显颓势。那时候东都城以衍国公府为首,边境唯东山王是尊。世人瞧着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只道是先祖皇帝们眼光长远治国有道。

后东山王府被叛军灭门,衍国公府仍旧荣宠不衰。先帝继位后重色奢靡,太凌宫的宠妃换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商氏皇族被公冶楚血洗一空。

世人都以为公冶楚会改朝换代,不想他推出一个景武帝。三年的安生日子,有些人怕是忘记公冶楚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身处世家,也经历过变天,才更知道繁华消逝往往只有瞬间。前一日是还是花团锦簇,转眼间或许是残花满地。

二娘被皇帝认做干娘,他们宣平侯府便是景武帝一条绳上的蚂蚱。皇帝若是好,他们侯府自然好。皇帝若是…他们侯府怕是…

“二娘说他们亲如叔侄?”她问宣平侯。

宣平侯点头,“二娘是这么说的。”

康氏轻轻一声叹息,她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二孙女不是一般人。若是旁人说这话,她在心里是有质疑几分的。但话是裴元惜说的,她莫名觉得可信。

“二娘自小聪慧,她也不是那等没有分寸的孩子。我瞧着怕你们可能都想岔了,大都督真想自己称帝,万不会等到时至今日。”

那等手段狠绝之人,若真在意名声便不会做出血洗太宫凌之事。若真想自己当皇帝,就不会容忍皇帝在龙椅上坐了三年。

天下人都以为他在迂回,以他的性情何需迂回?

一阵沉默。

康氏又是一声叹息,“你若真不放心,我带二娘去普恩寺住两日。”

宣平侯闻言,紧皱的眉头微松。

不拘是想求佛祖庇佑也好,还是想图个心安也好,裴元惜很能理解长辈们的意思。府中的三位姑娘康氏只带她一人,裴元若埋头苦练琴艺已到如痴如狂的地步,而裴元华跟着嬷嬷学规矩自是不能半途而废。

祖孙二人低调出行,出了城门驶上官道,行至半途时在茶棚稍做歇息。

茶棚的幌子上写着顺风二字,早已有一行人占着大半的位置。正中坐着一位白衣女子,不是陈遥知是谁。

曾家被流放,曾太妃暴毙。她这个曾太妃认的干女儿自是有多远躲多远,她并不想离开东都城,无奈兄长不同意。

进京之前她最终的目的是阻止公冶楚和裴元惜在一起,避免前世发生的事,其次是自己想要的得到的东西。她曾有过无数的设想,比方说如何在东都城崭露头角一鸣惊人,又如何引来世人称赞美名远扬。她想象过自己受世家公子追捧的场景,幻想过自己被无数的男子爱慕。

她没想到自己以为十拿九稳之事,到后来会如此收场,更没想到世上还有另外一个重生之人。至于那个人是谁,她之前一直犹疑不定。

一时怀疑是皇帝,一时又怀疑是裴元惜。

最近几日她反复思量过,觉得那人应该还是皇帝。裴元惜之所以知道一些事情,她猜可能是皇帝告知的。

若早知皇帝是重生的,她不会输得这么惨。

裴元惜自然看到了她,在她阴郁惊讶的目光中同祖母坐在另一边歇息。茶棚的茶水点心她们是不会吃的,主要是给马匹补给粮草和喂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