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农家乐(63)

作者:胡狼啸月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大龄剩女,抑郁轻生之后穿越到古代。 成为一枚名符其实的农家女。 不求功名利禄、富贵荣华;只求悠然自得,真实平淡。 家长里短,不可避免。 且看她如何见招拆招,活得风生水起,开辟一片农家乐土。 剩女混迹悠然田园,更多精彩给你好看! GG尽心还原农家生活场景,给你一个恬淡美好的故事。 关键字:都市、穿越、古代点击展开

丁二看着远方的天空。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老爷特意捎信回来,让我送过来一些年货,都在马车里呢。”他停下来,从腰间解下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布袋子,往桌子上一放,“这是老爷嘱咐我送来的,说是少爷在这边本来就是于理不合,还添了不少麻烦。希望韩叔和婶子多多担待着点。”

“什么理不理,合不合的,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韩子明的手掌在桌子上轻轻拍了一下。指了指白泽,说道,“别说阿泽在这住个一年两年,就是住一辈子,也没啥。我跟孩子他娘就当是自家生的。”

喝了茶,有的没的说了一些,丁二站了起来,说道:“歇的差不多了,我去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

韩子明和林氏连忙跟了除了堂屋,帮忙卸货。

“这箱子还是书。这两箱子是我按照老爷的吩咐去置办的年货。也不知道合不合适。这几匹布给家里人都添几身新衣裳。最后这箱子是给少爷的药材和补品。”

丁二分别指了几个箱子介绍,随后,三人齐心协力全部搬到了堂屋里。

临行前。除了咸鸭蛋和煮鸡蛋,林氏还给丁二包了个红包,一来是他的辛苦钱,二来马上就过年,图个吉利。丁二推脱了一番。实在却之不恭,也就收下了。

韩子明拿起桌子上的钱袋。打开来看了看,碎银子加起来少说也有十几两,说道:“你看看,又是送钱送年货的,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几天前,年货已经置办的差不多,无非就是割几斤肉,买两条鱼,弄几鞭炮竹。林氏和春草又把家里的鸡杀了几只,宰杀之后,撒上盐,和鱼都在灶屋门口挂着,已经挂了大半个月。

因为天气比较很冷,进入冬天之后,最高温度也在零下,几乎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所以食物不会**变质。

“这几匹布可都是上好的料子啊。”

林氏摸了摸,转身对春草说,“春草,等蒸好馍,这几天咱俩有的忙活了,给家里人都做身新衣裳穿穿。”

韩玉看了看白泽,他脸上并没有什么欣喜的神色,心里装着家里的事情,就是再少年老成,恐怕也没办法过去这个坎儿。毕竟很多事情,不是说乐观豁达,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咦,还有这么多干货,集上都买不着的啊。”

林氏打开一个大点的布袋子,里面分别用小布袋子装着木耳、香菇、黄花菜等干货,还有煮肉用的大料,反正是想到的有了,没想到的也有。

韩子明赞了一句:“丁二这家伙看起来粗,实际上心细的很啊。”

按照林氏说的,过年之前要把馍馍都蒸好。

农家有这么一个习惯,过年之前,要蒸够一个正月吃的馍,而且和面揉面团的时候,每个馒头的里面都包上一枚东西,如糖果、花生、枣子、栗子等,当然也会冷不丁包上一枚铜钱。吃到糖果,寓意来年甜甜蜜蜜,幸福美满;吃到花生,则是希望家里孩子扎扎实实地健康成长,开花结果;枣子、栗子,则是寓意多子多福,将来人丁兴旺;吃到铜钱,寓意不言自明,来年大富大贵挣大钱。

而且一次蒸一个月吃的馍,也是有说法的。说是年夜过后,一个正月内,不能蒸新馍,否则家里的富贵财气平安等全部都会像是锅里的水一样,给蒸发掉了。

“爹,娘,先生说还有几天就过年,不用去学堂了。过了年十五之后再去。”

从学堂回来,一进家门,韩冬就嚷嚷开了,那感觉,就好像是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的囚徒,忽然被短暂释放,能够自由活动大半个月似的。

林氏说道:“他爹,你看是不是亏了。”

韩子明问道:“啥亏了?”

林氏指了指韩冬和韩俊:“当初我说让他们过了年去读书,你非得八月十五就让去,这过了年,不还得给先生准备礼条子和礼钱。花一年的钱,读了小半年的书,你说亏不亏?”

“啧,你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花钱是读书了,又不是吃了喝了乱花了。有啥亏不亏的!”

韩子明指了指摆着书袋子的韩冬和韩俊,“我听着俩娃子读书说话越来越有那个样,心里就得劲儿(高兴),花多少钱都值了!”

“小玉,阿泽哥,先生给我们布置任务了,说是过年这段时间,每个人都要做几首诗。”

韩冬跑到堂屋门口,弯下腰,两手扶着膝盖。大口喘气,说道。

“要吉祥的。”韩俊补充了一句。

韩冬气儿都没喘匀,直起腰来。一副羡慕不已的表情,说道:“对了,今儿个北头的汪宝林就作了一首诗,先生夸的不得了。”

小玉问道:“啥诗?”

韩冬一副慷慨的模样,说道:“大哥。你来。”

韩俊吟诵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花丛皆不见。1”

白泽张口问道:“先生是怎么夸的?”

“说什么,前面之三句虽则看似拙劣不堪,实则暗藏玄机也。最后一句,意境全出矣。还夸他是个神童,将来必成大器。”

韩冬摇头晃脑地说了一通。随后拍了拍胸脯,“这种程度的诗,我能写出一百首来!”

韩玉捂了嘴笑道:“真的啊?”

“当然!不信现场给你做一首,比那个什么七步作诗的曹操儿子还厉害!”

韩冬小手背在身后,跨出一步。张口就来,“有了!听好了!一个两个三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吃到肚里不见了。”说罢,又拍拍胸脯,“怎么样,我是一步就成诗!”

“哈哈哈……”听他说完,不免一阵哄堂大笑。

韩子明更是指了指他,说道:“你这写的啥歪诗,要写就好好写。”

韩冬多少有些丧气,但很快打起精神来,辩解道:“哪里是歪诗了,汪宝林说他写的是雪花,我写的是馒头。”

院子里,黑豆不失时机地汪汪两声,给人的感觉也像是在嘲笑韩冬的诗。

林氏打趣道:“听见没,咱黑豆都在笑话你,以后要作诗就好好作,别弄点子乱七八糟的,叫人家笑话。”

韩冬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低着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唉……知道了。”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晚饭之后,林氏先给白泽熬了药,随后又给他煮了点补品,收拾好之后,便开始和面蒸馍,闷了几个小时,等到入夜的时候,面已经发酵的差不多。韩子明把灶屋窗户上破掉的地方重新补好,以防进风和透气,随后穿上了围裙,从鸡窝旁弄了几大箩筐的劈材,坐在大锅的前面,准备烧火。要知道,在这农家里,作为一个大老爷们,灶屋里的活计一般是不会碰的,但有两个例外:一是年前蒸馍,二是除夕之夜的年夜饭。

因为蒸馍的量比较大,按照往年都是通宵,今年自然也不会例外。不过有了未来大儿媳妇春草的帮衬,林氏揉馍的工作量会少一些,往年每次蒸完馍,她的胳膊都跟掉了一样,痛得厉害,而且手指头的骨节也都非得疼上一段时间不可。

春草的手也很巧,把林氏切好的面团,塞进去一个枣子或花生,揉成圆溜溜的馍馍雏形。对了,不得不提一下,往年都是杂面馍馍,今年的条件好了许多,改成了白面馍。这也是林氏嫁给韩子明十几年来第一次这么大量的做白面馍,虽然会累一点,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韩玉蹑手蹑脚,轻轻把紧闭的灶屋门推开一个缝,一股子白烟瞬间涌了出来,探进头去,整个屋里都白茫茫的,都是白色雾气,三个人只能隐隐约约看个轮廓,还有就是非常暖和。

林氏连忙说道:“小玉,快把门关上,不能透气!”

韩子明嗔怪地说道:“你这妮子,看看都啥时候了,还不赶紧睡!明儿个爬起来就能拿吃到白面馍了!”

听到韩玉被教训,门口趴着的韩冬和韩俊一溜烟又跑回了屋里。

“真暖和。”韩玉红着小脸说道。

韩子明说道:“被窝里更暖和,快去睡。不然我脱破鞋了啊!”

韩玉嘟着嘴儿,说道:“没有嫂子暖被窝,一点也不暖。”

林氏又是教训又是哄的,说道:“还能让你嫂子给你暖一辈子被我不成啊,自己睡去,咱小玉可听话。”

************

注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