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开饭馆+番外(6)

米缸里的一点米吃了两顿,已经清晰见底了。

赵恒准备今天去过李老爷家做工,看看这附近的情况,结了工钱就去镇上买些粮食。

不多时,张桥就来叫他了,天色已经逐渐明亮。

赵恒听见张桥在门外叫他,收拾了一下就出门去了。

张桥和赵恒一起走到了村口的土路上,几个大小伙子在村口等着,见张桥身边还站着一个陌生人,不禁低声偷偷交谈起来,好奇这个人是谁。

张桥主动介绍了赵恒给他们认识:“大山,平子,小开,这是刚来我们村的赵恒,今天跟咱一起去李老爷家做工。”

大山是个心直口快的少年,脱口而出:“是刚来的流民吗?”

赵恒道:“是,刚来这里,要麻烦你们跟我讲讲附近的地方小路了,不然我都不认识路,拜托你们了。”

小开看起来像十五六岁,面嫩的很,听见赵恒说了这话,微微有些不好意思,他还没被人这么拜托过呢。

几人打了招呼,就算是认识了彼此。

眼看天快大亮,五人赶紧上路去李老爷那儿,生怕路上耽搁了。

五个人到李家村的时候,李老爷的管家那儿已经有好几个人正在排队报道了,于是几人赶紧去排了队。

几人领到了锄头和竹篓就去了荒院里干活。

地面坑坑洼洼,有些地方都是些石头,有的地方土面高低不平,收拾起来很费工夫。

赵恒没有抱怨,找个了地方就闷头干活。

张桥和大山在他附近不远的地方,一个挖石头,一个把石头运到一旁,分工合作,看着很是默契。

小开还是第一次做这种活计,累的不轻。

因为有其他人来的更早,稍微轻松点的挖土平土的工作别人已经在做了,几个人就只能去挖石头。

赵恒看见主动让小开在他旁边搬石头,其实搬石头这个活计比挖要轻松很多,搬石头还能站起来走动。挖石头的若弯着腰一直挖,不一会就会腰酸腿疼。

中饭是主家准备的大锅饭,每人都是一大碗素面条,外加一个拳头大的馒头,咸菜倒是管够。

没有平时自己在家里做的好吃,让个男人吃饱是没什么问题的。

赵恒把饭吃的干干净净,干体力活吃不饱怎么行。

吃完饭大家坐在原地休息了一会儿,时间差不多了便有人来喊该做工了。

汉子们听见这话赶紧起身继续工作,不敢懈怠。

一直忙到了酉时就宣布了收工。

李老爷家是每日一结工钱。同村的几人都已经去排队了,赵恒和张桥也赶紧排在了队伍里。

这一天赵恒总共赚了七十文,管家数好铜板给他,赵恒接过整理好放在了胸口地方。

回去时间还早,张桥询问赵恒:“你要不要去镇子上买些家里的东西?我阿母叫我捎些东西回去。”

赵恒本就有这样的打算,爽快的答应了,两人与同村三人分别后去了镇上。

李家村离芝兰镇很近,几乎是紧挨着的,两人步行不多一会儿便到了。

芝兰镇地势平坦,处于大褚国运河的南岸,很多直入皇宫的贡品都是从这条河过去的。

所以芝兰镇虽然只是一个镇,却比许多位置偏僻的县城都要繁华。

芝兰镇最北边挨着运河南岸,经常有许多过路商人下船来这里休息,街上的马车和牛车很多,载着一车车的人四处奔跑。

偶尔有些人到了目的地,牛车便停下来让那人下去。

赵恒看见这一幕很震惊,原来公交车这么早就有了雏形。

街边的各色小吃,店铺门前站着的小二肩膀搭着汗巾,口中不断发出吆喝声。

站在这里,赵恒终于明白大河村为什么那么富裕,有这样繁华的镇子,村子里当然也不会穷到哪里去。

说是镇子,但芝兰镇看起来和一些县城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赵恒跟着张桥去了北市,这是官府许可的集市,在这摆摊子的人都要在官府里交一笔钱,官府给了牌子才能在这摆摊。

张桥对赵恒解释道:“北市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甲区专卖粮油,乙区是花鸟市场,卖些供富贵人家的玩意儿,丙区专卖吃食,丁区都是肉铺子。四个区中间都有相隔,互不相通,以便官府管理。”

北市卖的东西比店铺里要便宜些,街上铺子都是一些老爷们和过路商人去,北市这边都是附近的村民们摆的摊子,家中若有多余用不到的粮食物品就会在此处与人交换。一般的衣食蔬菜都能在这里买到。

两人先去了甲区,赵恒去了卖粮食的摊子,张桥去了不远处的油铺。

赵恒看中的摊子是一个中年哥儿的摊子,每样粮食在桌上摆了一些样品,其余放在桌下妥善保管以免损坏。

那个中年哥儿本来在坐着掰玉米粒,看见来了人,立刻站起来,笑着问赵恒:“客官想买些什么粮食?这有玉米,大米小米还有干面粉,您看需要哪种?”

赵恒看了看他摆的样品,玉米晶莹剔透颜色金黄,大米和小米都很新鲜,没有蛀虫,因此对这摊子更加满意。

“这些都是多少钱一斤的?”

老板笑眯眯的介绍了:“玉米粒一斤十文,大米十五文,小米二十文,还有面粉是二十五文,客官想要哪种的?”

此时距离秋收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他家里上一年存的粮食没吃完,粮店不收这么少的份量,只能在北市摆摊,因此价格也比之前便宜了不少。

“买五斤大米,五斤小米,十斤的面粉,老板再送一个玉米棒子行吗?”

中年哥儿一边麻利的用布袋装着粮食,一边回答他:“客官您买这么多,我送您一个大点的。”

一个玉米没多少玉米粒,倒是可以做个爆米花吃着玩。

赵恒点点头伸手接过干粮袋子,放在旁边伸手去袖子里掏银子:“一共多少钱?”

中年哥儿迅速算好银钱:“一共405文,给您抹个零头,一共收您400文钱。”

赵恒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银子递给老板。

还好他昨天想过今天要来镇上,带了一两银子,不然此时给不上钱就尴尬了。

张桥正在不远处的粮油摊子上讲价,他出门时阿母说让他带回去一些油盐。

赵恒提着东西走到张桥身边的时候,他已经把价讲下来了,老板连连叹气,说今天怎么遇见了这样一个说价的高手。

张桥笑笑,两人买完各自的东西,张桥又问:“要不要去买些盐?我家剩下的不多了。”

这时老板说:“哎呀,客官,我这就有盐和八角桂皮辣椒之类的东西,您都在这买了油了,都在这买还省了两位再跑一趟了,如何?我这东西是绝对好的!”

赵恒想了想,今天的确已经很累了,就少跑两步再去找个店铺了。

他买了一小罐子油和一些盐和辣椒之类的调味品,各种乱七八糟的每种都包在油纸里买了一些。

张桥也在这买了些盐,被赵恒窜动买了一点辣椒。

张桥买完立马后悔了,这东西根本就不好吃!

他甚至试图询问店家能不能退货,店家原本笑眯眯的数着铜板,听见这话眉眼一耷拉:“本店没有质量原因概不退货!”

赵恒拍拍他的肩膀,无情嘲笑:“放心,这个做好了绝对好吃!回头我去你家教你。”

张桥瞥了他一眼,眼神中明晃晃透漏出:我信你个鬼!

赵恒叹了一口气,你什么时候才能爱上辣子鸡丁火锅麻辣烫冒菜……啊。

第5章

赵恒今天来镇上不止是因为要买粮食,还是要实地的看一下这里摆摊的话哪里更合适。

在问了张桥以后,他知道北市的摊位不是固定的,如果有人想去摆摊,只需提前向官府说明并交齐费用,官府会随机抽取一个空着的摊位,发给牌子后过三天就可以去摆摊了。

牌子上都写着从某年某月某日到费用交到的时间,截止时间一到,这个摊位就重新归于官府管辖。

若是有人赖着不走,官府就会让打手们请走,请走的人摊位上的东西就不能是自己的了。

从这个规则开始实行起,几个不老实的都被收拾服帖了。

不得不说,这个朝代的官府管理方式十分超前。

赵恒和张桥闲逛着去了南街,这里四处林立的都是铺子,各种脂粉店,布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