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郭季同过来,也只是想套套话,想知道那铁柜子到底是谁的东西。如果张常慎什么都不说,那也算了。
此时得了个地址,也算是没白搭话。他正要跟张常慎告辞,就听张常慎道:“郭大人啊,别怪我没提醒你。那可是皇上的生意。你去买柜子就买柜子,可别起什么歪心思。”
他这话的声音不高不低,走在他们身边的一些官员都听到了。
大家都不由在心里叫了一声“卧槽”。实在没想到那竟然是皇上的生意。
不过旋即大家就反应过来了。
张常慎这人可是个死性子,审案子的时候送他多少钱都不肯通融半分。能让他把铁柜子放在大理寺门前闹腾这么久的,也只有皇上才能做到了。
“张大人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我能起什么歪心理?不说那是皇上的买卖,便是一般人的,我也不可能有歪心思。”郭季同满脸不高兴地道。
听到他这话,有人嗤笑一声。
郭季同出身寒门。大概是穷怕了,他跟他老娘没少往家里扒拉钱财。哪外店铺的生意做得好,他就软硬皆施地上去凑一份子。
只是京城藏龙卧虎,那些生意兴隆的铺子背后还不定站着什么人。他一次两次地往那些铺子伸手,贪财的名声就这么被传出来了。
好在他也给入股钱,而且要求也不过份,占股不多。别人实在不愿意他也就作罢,并不强求,更不会使龌龊手段逼迫。因此他名声虽然不好,却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皇帝萧圪为此还敲打过他一次,但他收敛了一阵子,过段时间又故态复萌。
而郭季同这个人,最厉害的就是算账的本事,心算口算都极厉害。有问题的账本让他查,往往一查一个准。
因着这个,萧圪也不好为了这点小事就罢他的官或降他的职,好在也无伤大雅,便也由他去了。
萧令衍散朝后不远不近地跟在张常慎后头。张常慎和郭季同的对话,他自然听到了。
他望着郭季同,面露深思。
走在他身边的萧令谱见状,心里好奇,但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便什么都没说。
一行人出了皇宫,或上马车或乘轿,都打算去衙门。
萧令衍上了马车,就低声吩咐小六子:“让人查一查郭季同接下来的行踪。”
萧令谱没有上自己的马车,而是跟了过来。
此时便问道:“他有什么不对吗?”
萧令衍摇摇头,没有说话。
直到马车驶出去,跟其他马车拉开了距离,他才道:“我是觉得,像郭季同这样的一个人,即便有点本事,也不可能爬上户部左侍郎的位置,还把这个位置坐得这么稳。他背后没准有人。而他这些贪财的行径,有可能是一种掩饰,或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借此摸清楚京城世家和那些生意兴隆的铺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弄清楚各派的实力。”
萧令谱闻言,悚然一惊。
大家提到郭季同,想到的就是他的贪财和他沦为笑柄的名声,对他极为不屑,于是就轻视了他,根本没往深处想他的行径。
能用这种法子来掩饰自己的目的,这人真是很厉害了。
“你觉得他是谁的人?”萧令谱问道。
萧令衍摇摇头。
其实他心里已有了猜测。
赵如熙曾详细地给他说了那场战争的所有情节。
当时朝庭下令给边疆送粮草,户部却出了差子,迟迟未把粮草准备好。拖了十天后粮草终于凑齐,送往边关,结果在差不多到达边关军营时,被敌军派的探子一把火给烧了。
说到这一段剧情时,赵如熙和萧令衍都一致觉得户部必然有三皇子的人,故意把粮草拖延了十天。没准送去的粮草在出发前就有了问题。或许是为了不暴露问题,或许是就计就计,干脆让人假扮敌军把粮草烧了。
第374章 别急嘛
刚才看到郭季同,萧令衍直觉里觉得这人没准就是三皇子在户部埋下的一颗棋子。而他的一切行径,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正目的。
只是这些剧情他不能跟萧令谱说,猜测没有了缘由,他也不好跟萧令谱提起。
他转移话题道:“哥,那铁柜子既然是父皇的买卖,咱们要不要去买两个支持一下?”
为了保险起见,赵如熙的存在,萧令衍没跟萧令谱提起半分。
一来是他不想把赵如熙卷入夺嫡斗争来,她做的事,萧令谱不知道最好,以后萧令谱真做了皇帝,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再跟萧令谱提也不迟。二来他也没办法跟萧令谱解释他跟赵如熙之间的关系。
“自然要支持。差人去买吧,咱俩一人买一个。”萧令谱道。
柜子买多了,反而让父皇怀疑他们有钱。所以多买是不可能的,只能每人一个。他们要在衙门里当差,自己当然不能去,否则又有小辫子给人抓,只能派人去。
北宁的绿蕉院里,周春正在问赵如熙:“姑娘,保宁轩的买卖咱们真不用管么?”
赵如熙摆摆手:“不用。”
当吴宗说皇上也入股的时候,赵如熙就决定不在这桩生意上出头了。
人都说“天塌下来由高个儿的顶着”,皇上的形象如此伟岸高大,在他面前,赵如熙觉得自己渺小得像颗尘埃。那这个挡箭牌由皇上来做,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她这小胳膊小腿的,还是乖乖做个隐形人最好。
所以当即她当即就把史超叫回来,好好叮嘱了一番,把他和几个伙计、账房都打包送进了城南的那个铺子,又去跟宋卓老先生说了其中缘由。
她也没说多,只说这东西利润太大。现在皇上也入了股,不管谁来问起,让他们都说是皇上的生意,别的什么也别提。
一听说可以用皇上来做挡箭牌,宋卓和史超哪有不愿意的?这样一来,任何人,包括太子、皇子、王爷等人都不敢往里伸手了,不知道少了多少麻烦。他们管理这个店铺也轻松许多,自然没口子地答应下来。
赵如熙觉得,就是可惜了城南的那个铺子。
皇上送给她的这个店铺可是座二层小楼,又是在京城最繁华、档次最高的地段,属于挥舞着银票想买都买不着的好铺面。
她原打算在那里开银楼的。
在她的计划里,保险柜用个小铺子就够了。毕竟这铺子没多少货可摆。反正她现在做的第一批保险柜就是一种款式,就外面漆的油漆颜色不同而已。到时候店铺里只需把四个不同颜色的柜子摆上就可以了。
现在用两层小楼来做店铺,简直是暴殄天物。
只是这个小楼原就是皇上的。皇上虽赐给了她,别人也知道皇上赐了她一个铺面。但具体赐了哪个铺子,除了康时霖和吴宗,谁也不知道。
现在既要让皇上做挡箭牌,那用这个铺子做来开保险柜铺面再好不过了。
当然,破绽还是有的,而且还很多。有心人想要查,她要掉马也是分分钟的事。
她就赌一点,大家一听到这是皇上的买卖,知道不能往里伸手,就歇了要去调查的心思。而且他们也不敢查明摆着是皇上的生意。否则传到皇上耳里,那就是对皇上有异心,想要调查皇上。皇上的小本本上非得给他记一笔不可。
而事情也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大家买保险柜,就只派人去买,并不敢多问一句话,就生怕皇上误会了去。
所以史超和宋卓的活计轻松的不行。
保险柜的宣传做得如此好,原先存的那几十个自然不够卖,不消两天功夫,就销售一空,那个本来就显得空空荡荡的店铺,现在干脆就啥都没有了。
史超急得不行,让伙计暗中送了两次信给赵如熙,催着把货给摆上。
赵如熙却是不慌不忙。
慌也没法子。
锁头倒是挺多,就是这铁柜子做起来有点慢,主要是她的人手不足,只让李铁匠和他的三个儿子做,其他铁匠都做别的零件,所以产能跟不上。
“姑娘,要不让其他铁匠都停下手头的活儿,一起来做铁柜子吧。”周春出主意道。
赵如熙摆摆手:“不用。”
除了两个锁匠和葛五,其他人的家眷因为还需要做别的营生,都没有搬进这些宅子里,而是呆在自己家里。赵如熙又每旬给他们一天的假期,匠人们自然要回家去探亲。
虽说匠人们进作坊时,赵如熙都让他们签了个保密协议,表明一旦泄露作坊的秘密,就要赔付五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