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69)
“老夫人,老夫人,二爷回来了!”
朱老夫人一愣,周嬷嬷追问:“哪个二爷?你是说家里的二爷——”
“我儿知绪回来了?”
“老夫人,正是二爷,如今就在门口……”
朱老夫人一下把别的都抛在了脑后。
知绪怎会忽然回来?
年前说升了知府,此时应该在去上任的路上,朱老夫人担心儿子的前途出了岔子,忙不迭要去迎人。两路人马就在半道撞上了,程知绪三十多岁,蓄了短须,正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年纪,虽风尘仆仆,仍不掩其风采。
见了朱老夫人就掀袍子跪了:
“不孝儿给母亲请安了!儿子不孝,离家多年不能侍奉母亲,每日都在惦记着您。”
朱老夫人也泪眼朦胧,亲手去搀程知绪起来。
程知绪就扶着朱老夫人去上房,程知述夫妻得了消息匆匆赶来,屋里都是自家人,朱老夫人也不用避讳,直接问程知绪回来的原因:
“可是出了什么事?”
朱老夫人最怕儿子的前程出了岔子。
腊月里刚说升了官,那时候程卿一家还没被软禁,朝廷派来调查的特使还没到,难道那倒霉鬼程知远还是把她儿子连累了?
程知述和黄氏也一脸担忧。
程知绪失笑:“母亲不必担忧,并无意外发生,是儿子惦念母亲,在赴任半途特意绕道回家探望!”
一屋子人这才放心了。
朱老夫人又问二儿媳钟氏,程知绪说妻子钟氏带着人还在码头,他从任上带了不少家私回来,钟氏要领着家仆整理。
朱老夫人连说了几声好。
程知绪沉吟片刻,“我刚下了船就听说了,现在连码头挑夫都知道‘程卿’的名字,大哥生了个如此有出息的儿子,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第89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听到‘程卿’的名字朱老夫人就生气。
自从去年春天程卿一家扶灵返乡,朱老夫人的生活就不如往日惬意,时不时的程卿就要搞出点动静出来膈应她——明明是自己要关注程卿,程卿每每有什么进步,朱老夫人就小心眼不舒服,自寻烦恼还要赖程卿身上!
但一屋子人,没谁觉得哪里有问题。
程知绪和程知述两兄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被一直被朱老夫人灌输着和程知远对立的观念,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自不会去纠正朱老夫人的狭隘自私。
若没有朱老夫人做的那些事,二房的家业大部分本该由原配生的嫡长子程知远继承,这两兄弟都过不上现在的生活。
朱老夫人毫不掩饰对程卿的厌恶,程知述也帮腔:
“二哥,那小儿的确是刁钻可恶,幸而现在年纪还小,也没个前途,否则一定会搅合的我们家宅不宁!”
那是什么侄子啊,分明是仇人。
程知述不留情面将程卿骂了一顿,又说了近日发生的事,“朝廷要快点给灾银贪墨案下定论才好。”
一旦尘埃落定,大哥程知远的罪名定了,族里就不会再暗暗庇护程卿那小子,一个犯官之子,再怎么耍小聪明也不上台面,不过是嗡嗡飞舞的苍蝇。
“灾银贪墨案……罢了,先不说此事,且等朝廷定论,我明日先去拜访下五堂叔。”
程知绪话说了半截就打住。
朱老夫人心中有淡淡不舒服。
儿子赴任途中还特意绕路回南仪,说是看望她这当母亲的,其实是想见五房的老匹夫吧。
当从五品知州时,二房要以五房马首是瞻,这都当了四品知府,也摆脱不了五房的挟制?
照这样子,何时才能真正扬眉吐气,让南仪程氏以二房为尊!
不过程知绪这个儿子是家中顶梁柱,朱老夫人不会落儿子面子,掩下不舒服,还是吩咐下人打扫屋舍,又叫派周嬷嬷带人去码头接一接程知绪的妻子钟氏,还命人去书院报信,让程珪请假回家。
程知绪几年没回家,父子俩就几年没见面,当父亲的回来了,做儿子的自然要请安拜见,百善孝为先,学业重要也不能压过孝道。
……
杨柳巷。
白日的热闹已经散去,杨柳巷又只剩下冷清。
程卿还不知道自己的便宜二叔程知绪回来了。
知道了也没什么,现在任何事都不如她参加县试重要。
留给她的时间只剩下十天。
虽然孟怀谨临走前和她讲了许多应试的技巧,还分析了李知县的喜好,但孟怀谨也不是神,哪能准确无误知道今年县试要考什么呢。
让孟怀谨为县试押题,也的确是大材小用。
县试考试内容都是最基础的,能不能背诵默写四书,规定了韵脚和题材的诗会不会写,再做一篇伦策文,这些内容都有固定的格式,还不能犯庙讳、御名和圣讳等等。
程卿觉得就是考基础,基础够扎实,县试随便能过。
庙讳是本朝已故皇帝的名字,御名是当今天子名字,圣讳是孔圣人的名字……答题时所有涉及到的相关字眼都是忌讳,避不开时就要缺一笔或用其他字代替。
这些要求,程卿也是背的滚瓜烂熟了,可以说她已经完全做好了参加县试的准备。
她自己是信心满满,也怕阴沟里翻船,没通过县试前不敢草率大意,回了杨柳巷就一心备考了。
柳氏和姐姐们都没有打搅她,现在谁也不提朝廷会如何判决程知远的事,程卿自己也不去想。
一家人与外界隔绝了消息,不知二房的程知绪回了南仪,更是在第二天上五房拜访程五老爷。叔侄俩寒暄一阵,程知绪就直奔主题:
“五叔,您和六叔究竟是如何想的?大哥如今身处旋风中心,依小侄看,他脱罪是无望了,您又为何要暗中相助程卿,给了希望,最后也是让程卿失望……唉!”
程知绪虽然才回南仪县一天,被动听闻加上主动打听,程卿扶灵回乡后发生的事,他基本上已经全知道了。
南仪的老百姓才会信俞知府是迫于几个学生请愿就把程卿放出来参加县试,程知绪好歹是做了多年官的,把自己代入俞知府的立场想一想,也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朝廷虽还没下最终的判决文书,有九成可能性程知远要获罪,这种时候,俞知府还同意程知远的儿子参加县试,只能是南仪程氏在背后使力了——
也就是说,是程五老爷立撑程卿。
程知绪就不明白为了什么。
为了一个九成九要获罪的程知远,族里动用这些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
程五老爷皱眉,“族里没出什么力,是卿哥自己结的善缘。”
有因才有果。
像何老员外,乐善好施,在南仪县也是体面的老士绅,明明也没见过几面,就是欣赏程卿。
像那崔彦,是外地的商户之子,按说也是懂得趋利避害的人,却肯为程卿出头。
还有李知县,一县父母官,若不是中秋文会时程卿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也不会同意为程卿出面……自家事自家清楚,族里那么多年轻子弟,五老爷哪有精力一一看顾,程卿是靠自己的本事脱颖而出,扶灵返乡那天就给五老爷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后来一步步加深巩固,让五老爷开始重视程卿!
可惜这话说来程知绪是不肯信的,两人说不到一块儿去,可谓是不欢而散。
程知绪认为族里浪费了不必要的资源,五老爷也对程知绪有疑惑,程知绪年前忽然连升两阶,还是去往极为富庶的地方任职,族里一点消息都没得到,这升迁是怎么回事,五老爷心里不太踏实。
从去年开始,许多事在发生着变化,孟怀谨和程知绪,都叫五老爷有失去掌控的感觉。
把南仪程氏看成是一艘船,在京城的程六老爷是舵手,五老爷就是统一调度的船长,现在划船的水手各有各的想法,都不听船长调度了,五老爷的心情可想而知!
第90章 :县试验身
程知绪回南仪一点也没闲着,各种访亲拜友,把自己行程安排的很满,他升了四品知府,也算中高级官员了,这个身份很拿得出手,一时二房那是客似云来。
二房的热闹与程卿无关,她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
时间飞逝,眨眼就到了二月初八,南仪县承平七年的县试第一场。
寅时一刻,程卿就已经起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