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593)

作者:宝妆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爽文 女强 腹黑 升级文 本文又名:《师兄看我眼神怪怪的》、《盐商阔少要包我》、《将军邀我抵足夜谈》、《那个王爷总与我作对》、《陛下您有断袖之癖?》程卿穿越了。 开局死了爹,一个柔弱娘,三个美貌姐姐,而她是程家鼎立门户的独子…… 程卿低头看自己微微发育的胸,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程家群狼环伺,换了芯子的程卿给自己定下两个小目标: 第一,继续女扮男装,努力科举入仕。 第二,保住自己的性别秘密,要位列人臣,也要寿终正寝!点击展开

两人是同年,是同门,都和恩师梅大人亲近,怎会内部倾轧,自己人打自己人?

如果程卿是来找平凉府众官员的麻烦,谭京崖会毫不迟疑帮程卿。

他真想多听听程卿在秦安县做的事!

秦安县的羊毛织坊,早已声名鹊起,谭京崖想效仿之,两个师爷劝谭京崖慎重,大意是程卿是天子近臣,随便折腾不怕御史弹劾,谭京崖要是效仿程卿行事,别人会说谭京崖推行商贾之事。

做官的好多都贪,却又人人避讳谈钱。

行商贾之事?

绝对是自降身份!

士农工商,商贾的社会地位可是最底层啊。

“定会有人以此攻击大人!”

“农为本,重商轻农,本末倒置。”

“耽误农耕,会动摇根本。”

为什么“农”会仅次于“士”,为什么“商”要排最末位,这是先人用上千年经验总结出的排序。没有了数量庞大的农人种地,交税交粮,整个国家都运转不了!

所以要鼓励农桑,抑制商人。

就怕人人都丢下田地去贩货经商了,人口流动变大,官员不好管理治下之民,亦没了稳定的田粮根基。

谭京崖苦读多年,要说这些大道理,讲的比两个师爷还好。

既是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程卿肯定也知道。

那程卿为什么还会那样做?

程卿肯定不是为了敛财才让自己的未婚妻去开织坊。

程卿出身南仪程氏,百年大族底蕴深厚,族里不会看着程卿为了一点浮财自毁前程,谁缺银子,程卿都不该缺。

快到知府衙门时,谭京崖还是没忍住心中的疑惑。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程卿所做的事本就和传统观念有冲突。

“谭兄若有疑,不如去秦安亲自看一看,什么样的施政是对,什么是错,言语无法说清楚,眼睛无法骗人,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秦安又是新的气象!”

适合耕种的肥田,不种地要遭天谴。

不适合耕种,折腾不出更高的产量,还不想别的办法,看着当地百姓过着穷困的生活而不作为,才是真正的迂腐!

程卿邀请谭京崖明年春天时去秦安,是因为县学的学生们做了各种“实验”,春天时万物复苏,人工牧场的想法不再只局限在温房里试验,秋天时收集的草籽,春天就该播种了。

有了草场,就能养牲畜。

牲畜不会让县学的学生们去养,程卿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牧民。

程卿现在的设想是由她出面牵头,让贩牲畜的商贾提供种苗,和农人签订养殖合同,牲畜养大了,再照着合同卖给商贾。

商贾能赚到钱,农人也能赚个工钱。

或者由官方出面,提供“助农贷款”。

想法有好几个,都是后世常见的模式,哪个适合大魏的民情,还需要程卿去实践。

养大的牲畜怎么卖出去,是囫囵论头卖掉,还是继续深加工,这些都需要程卿想办法。

卖毛、卖皮料和卖肉,都是现在可行的。

若非受技术限制,程卿敢进军奶业,什么盒装纯牛奶,酸奶,奶粉,她可以喊出“每天一杯奶,强壮大魏人”的口号嘛……唉,杀菌和包装是个大问题,需要攻克的技术太多了,一个小小的包装盒,浓缩着后世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智慧。

谭京崖一个问题,引发了程卿的连锁思考,等程卿见到平凉知府时仍有点神游天外。

平凉知府心中冷笑,果然背靠大山好乘凉,现在只是个七品知县,面对自己时态度就如此轻慢,将来身居高位,怕是——人家圣眷在身,又有六元及第的出身,身居高位不是迟早的事吗?

知府大人一念至此,立刻摆正了态度。

“本官早就耳闻程知县的大名,今日一见便觉亲近,只不知程知县带着这么多兵士,来平凉府有何贵干?”

程卿不好意思笑笑,“闲来无事,四处转转。”

“……”

知府大人为难了。

程卿这么嚣张,他是弹劾呢还是不弹劾呢?!

第764章 :一半蛮人,一半魏人?

弹劾是不可能弹劾的,程卿如此嚣张,自有人看不顺眼去弹劾,平凉知府本能选择了从心,把弹劾程卿的事留给了别人。

一步退让,那股气势就泄了,知府大人干脆好好招待起程卿。

听说阿古拉日前才率兵攻打过安定县,知府大人心里发虚,安定县都被围攻了,平凉府好像也不太安全。

听闻程卿与邺王萧云庭交情深厚,如今又有俞显在讨好,蛮人若攻打平凉府,有程卿在平凉,知府大人心中仿如吃了颗定心丸……唉,真不愿承认,不管是在新皇心中,还是邺王眼里,程卿都比他更有营救的价值。

伤自尊哟!

平凉知府一想到这些,又巴不得程卿在平凉府多留一段时日。

程卿说闲得无聊,知府大人每天都可以给程卿安排文会。

让平凉府的各位官员来吹捧下程卿,也不是啥难事儿。

程卿很安心在平凉府衙住下。

谷宏泰带人打探起“姜子骥”这个人。

平凉府的锦衣卫,谷宏泰不愿意信,此事由他亲自操办,才能不出差错。

姜姓在平凉不是籍籍无名的人家,谷宏泰一番调查,还真找到了能对上号的,他把一本族谱拿到程卿面前:

“这家有个叫姜子骥的,几岁就夭折了,我要细问,姜家并不想提此事,好不容易才撬开了姜家人的嘴。”

姜家枝繁叶茂,在平凉颇有名望,族中子弟都要读书识字,没出过大官,却也是有人在朝为官。

姜家不仅有人做官,还有人和草原通商。

姜家一位子弟去了趟草原,带回一个美丽的草原女子,姜少爷被草原女子迷住了,坚决要娶这草原女子为正妻。

那时候先帝萧毓仲还没有登基,西北民间与草原诸部仍然是通婚的,只不过姜家在当地颇有名望,姜少爷娶个草原女子为正妻,有点不体面。

如果姜家只是小门小户,反而没人管,别人还会调侃姜少爷有本事能俘获异族女子的芳心。

姜家不同意,但姜少爷坚持要娶,那位草原女子也不是吃素的,家里在草原是大贵族,向往中原文化,才要嫁姜少爷。

姜少爷要不给她一个正妻名分,那就是玩弄感情的负心汉!

“姜家在草原上还有生意呢,不结亲就要结仇,如果不同意这门亲事,姜家的财路就要断,这女子还是嫁给姜少爷做了正妻,婚后为姜少爷生下一个儿子。”

谷宏泰说着自己打听来的事。

程卿若有所思,“两人的儿子就是姜子骥,但姜子骥几岁就夭折了。”

谷宏泰觉得姜子骥不是夭折,而是被姜家内部处理掉了,因为在姜子骥几岁时,先帝登基,禁止西北民间再和蛮族通婚!

先前已经结为夫妻的,朝廷不会强行拆散,只是要求留在西北的蛮族人必须归入大魏,改装改俗,放弃蛮族人的特征,成为真正的魏人。

很多草原女子舍不得丈夫和孩子,选择留在大魏,不再穿草原的服装,不再过草原的节日,时间一久,和魏人也没啥区别了。

做出这样选择的草原女子,有些过得还挺幸福,除了没有娘家人走动,日子和寻常夫妻也没啥不同。

也有些草原女子所遇非人,在婆家过得不好,又没了娘家人撑腰,日子非常艰难。

大部分草原男子很果断就抛弃大魏这边的妻儿回草原去了。

阿古拉化名姜子骥时,也是这样告诉程卿他的身世,说他是被父亲抛弃的,父亲是离开大魏的蛮人,母亲是魏人。

谷宏泰所找到的‘姜子骥’则完全相反,父亲是魏人,母亲是蛮人。

别家能容下草原女子,姜家容不下,因为姜家那时候有人在朝为官,被政敌以此攻讦,说姜家有人通敌,姜少爷娶的妻子,是草原大贵族的女儿,人家把女儿嫁入姜家,就是和姜家结成了同盟。

姜家百口莫辩。

为了家族的前程,只得牺牲了这位出身草原的少夫人。

谷宏泰十分鄙夷:“姜家被人攻讦后没多久,这位少夫人就病逝了,姜家对外称是水土不服。”

嫁到平凉府几年了,连儿子都生了,现在才水土不服病逝?

这显然就是姜家显示的诚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