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557)

作者:宝妆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爽文 女强 腹黑 升级文 本文又名:《师兄看我眼神怪怪的》、《盐商阔少要包我》、《将军邀我抵足夜谈》、《那个王爷总与我作对》、《陛下您有断袖之癖?》程卿穿越了。 开局死了爹,一个柔弱娘,三个美貌姐姐,而她是程家鼎立门户的独子…… 程卿低头看自己微微发育的胸,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程家群狼环伺,换了芯子的程卿给自己定下两个小目标: 第一,继续女扮男装,努力科举入仕。 第二,保住自己的性别秘密,要位列人臣,也要寿终正寝!点击展开

鲁王的封地同样在山东,董劲秋外放之地虽然富庶,想要做好地方父母官并不容易。

大族豪强多,意味着土地兼并就厉害,山东不仅有俞家,还有传承多代的孔家。

董劲秋这个探花,到了孔家人面前什么都不算,孔家是出过圣人的,科考出身的文官,至今都要学孔孟之言。

在山东为官,想要混日子熬资历很容易,一旦要真正做出什么改变,必定触犯当地豪强大族的利益。

“姐夫,你行事要谨慎,万事不可操之过急。”

董劲秋笑道:“你的担心我都明白,我拖家带口的去了山东,怎会蛮干,不顾及自己,我还要顾及慧娘和妞妞呢!”

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董劲秋知道程卿就很想“改变”,新皇也很想“改变”,但新皇登基后,不管是程卿还是新皇都没有着急。

要怎么改,谁也不知道,大家都没经验。

饱读诗书的探花郎,真正到了田间地头,还不如土里刨食的老农,何时栽种何时收获,董劲秋只在书里看过,宋朝的陆放翁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劲秋的外放,便是要去实践。

如果不结合当地的民情,一拍脑袋想出的法子,解决不了百姓的困苦,反而会让百姓的苦日子更添风霜。

董劲秋自觉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日去学做一个于国于民都有益的好官。

对于董劲秋的决定,程卿很支持。

崔彦听说董劲秋外放了,他也蠢蠢欲动。

崔彦不想去富庶的地方,他想离程卿近些,得知程卿要回西北,他也想去西北。

不过孟怀谨却不同意。

孟怀谨接手的大魏王朝,风雨飘摇,打仗需要银子,赈灾需要银子,处处都是窟窿,孟怀谨拨去西北的军费都是皇帝的私库,户部真的没钱了。

户部尚书不能凭空变出银子,孟怀谨知道这烂摊子不是户部尚书搞成这样的,但想到程卿十三四岁时做的假账就能骗过户部,孟怀谨就觉得户部这批官员让他一言难尽。

不说从上换到下吧,孟怀谨还是需要户部有自己信任的人,崔彦就是孟怀谨看中的自己人——其实崔老爷也行,但崔老爷不想挡儿子的路,情愿去搞蔷薇坊都不想去户部当差,而且崔老爷非科考出身,身上的虚职是先帝因公奖赏的,去了户部难以服众。

崔彦科考进士出身,根正苗红,再历练个几年,孟怀谨就放心把户部交给崔彦独当一面了。

所以谁都能外放,唯独崔彦不行。

崔彦遗憾,户部那位赏识崔彦的侍郎却感叹崔彦命好。

科考名次的高低,有时很重要,有时又没那么重要,名次不代表实干能力,先帝在位时,崔彦在户部就挺受重视,新皇登基,崔彦更受器重!

大姐夫要外放,三姐夫在户部受训,唯有二姐夫孙栩老老实实不给程卿找事儿。

二姐程慈回娘家,偷偷告诉程卿,最近有许多人往茂国公府送礼。

“为了毓章太子过继一事?”

给董家送礼还不够,还往茂国公府送礼,也不嫌麻烦。

程慈小声道,“不是过继,是立后。前几天,太后召了我家小姑进宫,便有人说是要为陛下选后。”

这风声不知怎么传了出去,登门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都觉得茂国公府会出一个皇后娘娘。

程卿忙着过继的事,错过了京里的最新小消息,第一次听说此事。

师兄……要立后了吗?

倒是没听师兄提过。

是了,师兄都二十多岁了,若是成亲的早,这年纪孩子都满地跑了。从前是形势未明,现在尘埃落定,师兄要成家亦是理所应当。

道理么程卿都懂,只是想到孟怀谨会与其他小娘子成亲,会构建一段外人插不进的亲密关系,程卿心中有涩然。

第717章 :默契人选

程卿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涩然。

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肖想过孟师兄,一男一女两个人,以什么关系相处都行,一旦牵扯到男女感情,就很难再理智看待彼此的关系。

本来是有一致目标的,如果感情破裂,目标也会产生分歧。

程卿不需要亲身经历,有太多的夫妻档公司都是前车之鉴,夫妻俩感情好时,齐心协力开拓业务,夫妻俩闹翻,争股份争权,你把我踢出董事会,我到媒体上爆你料,好好的商战搞得像菜市场骂战,老公带人抢公章,老婆报警把老公拘留……这样的家庭商战剧,程卿也曾看得津津有味。

都过得这么痛苦了,还不能离婚,离婚就要分割财产,本来合起来股份是占优势的,分割后就被削弱了,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家庭商战。

那还只是一个公司呢!

把公司换成一个国家试试,两个人都掌握着权力,感情破裂,要么就你死我亡,要么就国家分裂——

所以,听到师兄会立后,自己的不舒服,是对师兄的“独占欲”吗?

程卿深刻反思,检讨了自己的贪欲。

做人不能太贪婪,什么都想要,维持现状是最好的,太贪心的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没有。

传言终归是传言,几天后宫里就辟了谣:新皇纯孝,要为先帝守孝,暂无立后的打算。

要立茂国公府的小姐为后,只是谣言,信这话的都是些后宅妇人,朝臣们都不以为然。

头再铁的御史,都不会在此时上奏催孟怀谨立后。

一般新皇为先帝守孝,都是“以日易月”,将二十七个月的孝期缩短到二十七天,但孟怀谨登基时,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过,他要守实孝,要守足二十七个月,反倒是民间百姓,27天后就可以除服,不禁婚嫁。

新皇要做孝子,谁都拦不住!

盯着立后的事,不如盯着程卿。

御史们忍了又忍,终于还是拿程卿开刀了,弹劾她利用为毓章太子立嗣一事收取贿赂。

亦有宗室子弟去宗人府哭诉,称被程卿索贿,让他们不堪重负。

“简直是荒唐。”

孟怀谨将奏本都丢桌上。

御史们弹劾,还算有理有据,宗室子弟们去宗人府状告程卿,根本是自作自受,故意向孟怀谨哭穷。

新皇登基,历来有加恩的传统。

大赦天下。

科考加恩考。

对有功的老臣该升就升。

还要赏赐宗室们一些财物。

前三个事儿孟怀谨都干了,唯独宗室们未赏,这些宗室们就因为姓萧,生下来寸功未建,却一直在接受着朝廷的供养。

国库丰盈时,他们趴在国库上吸血,对朝廷来说压力不大。

国库都见底了,朝廷每年要支出的俸禄开销变成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给全国大小官员们发俸禄,官员们好歹要做点事。

给军队的士兵发饷银,士兵们要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给宗室子弟们发放财物,能有啥作用?

养肥了一群蛀虫!

大魏有皇帝削过藩。

孟怀谨还在想拿这群宗室们怎么办,事情有轻重缓急,原是要等西北安定了再处置这个问题,现在便有人急吼吼跳出来了,孟怀谨也没给这些人留情面,下旨训斥了一顿。

程卿索贿?

程卿把所有钱物都拿名册记录了,把名册上交,钱物则由崔彦带着户部的人亲自点收入库,充作了西北军饷!

程卿这操作,蜀王不陌生。

去淮南赈灾时,程卿就这样做的。

不过那时候,程卿是帮他,处处为他考虑周全,要让他在淮南赈灾总脱颖而出。

现在程卿还是同样的手段,却是用在帮助新皇。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给了宗室一个下马威。

有人走蜀王的门路,想当毓章太子的嗣子,蜀王却端起了架子,不见那些让他帮忙的人,惹得宗室里也有人骂蜀王,倒是老人们看得更明白,湘王都自请去封地了,蜀王更该懂得明哲保身呀。

看出了新皇的态度,还要和新皇对着干,蜀王怕是嫌命太长了。

——蜀王这么识趣,为何不学湘王自请去封地以表忠心,外人也琢磨不透蜀王的心思。

程卿最后交给宗人府的人选,出乎宗人府的意料。

“荥阳郡王?”

“不错,就是荥阳郡王。”

宗人府心想,荥阳郡王根本就不缺银子用,这么大个好事落在荥阳郡王头上,以后又有银子又有亲王爵位,多少人会嫉妒到眼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