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547)

作者:宝妆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爽文 女强 腹黑 升级文 本文又名:《师兄看我眼神怪怪的》、《盐商阔少要包我》、《将军邀我抵足夜谈》、《那个王爷总与我作对》、《陛下您有断袖之癖?》程卿穿越了。 开局死了爹,一个柔弱娘,三个美貌姐姐,而她是程家鼎立门户的独子…… 程卿低头看自己微微发育的胸,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程家群狼环伺,换了芯子的程卿给自己定下两个小目标: 第一,继续女扮男装,努力科举入仕。 第二,保住自己的性别秘密,要位列人臣,也要寿终正寝!点击展开

在朱老夫人之外,京城又多了一个感叹菩萨无眼的贵妇,想想梅蒹葭以后要当王妃,长兴侯世子夫人已经不愿再出门交际,免得见到比她品阶高的前儿媳而尴尬!

梅夫人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本来是嫁了个十来年不得志的穷翰林,一朝穷翰林翻身当了阁臣,有个继女原本有机会当侯夫人的,中途与夫家和离。

侯夫人当不成了,转头要变王妃,梅夫人捞了个亲王女婿,不得不感叹人生如梦——这可真预料不到的,侯夫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老侯爷超长待机,梅蒹葭前婆婆至今还是世子夫人,梅蒹葭若是不与杨戴英和离,不知还要在前婆婆手里受多少磋磨!

这下好啦,省略了中间熬年头的过程,直接做了王妃。

也多亏梅家人厚道,换了别人,指不定还要上门奚落长兴侯府一番,那长兴侯世子夫人气到原地去世的可能性真是非常大呢!

梅大人对准女婿荥阳郡王要过继一事不是很在乎,他反而更在乎程卿坚持回西北的举动。

秦安县有什么,牢牢吸引着程卿。

梅大人叫来谭京崖。

“你从前想去淮南,本官不许你去,你恐是心有不甘。如今程卿去了西北大展拳脚,你可愿也去西北?”

新帝登基,正是用人之际。

谭京崖是程卿同一科榜眼,留在京城再熬几年,未必没有机会。

然而同一科的状元程卿,探花董劲秋都选择了外放,谭京崖早就心痒难耐了,梅大人一提,谭京崖就忙不迭同意。

大概就是从此时起,翰林院并非新科进士们的第一选择了,程卿、董劲秋和谭京崖三人,开启了清贵翰林谋求外放的先河。

梅大人此时也没想到,此后不过二三十年,大魏的风气就变了,不当几任父母官,再难升迁到中枢高官,治理地方的本事都没有,还想担任高位,这样的官员擢升上位,只会结党营私,于江山社稷没有多大帮助!

第704章 :本宫就是冷漠自私之人!

程卿去西北的路上,西北军与北齐大军还在糜战。

一开始,俞显还不受西北军的将领们信任,多打几次仗后,将领们慢慢就服了俞显。

俞显还缺一个正式的身份,他在军队中并不是名正言顺。

直到孟怀谨登基后三个月,宣布撤销了“锦衣卫”这个机构,原锦衣卫人员,全部另行安置,俞显这个锦衣卫千户,就地完成了“转岗”。

谷宏泰跟着俞显,迷迷糊糊的就从锦衣卫转岗做了武官。

没了锦衣卫,朝廷自然还会组建新的情报机构,只是西北的锦衣卫的密探基本是全员暴露,再组建情报机构他们处境都很尴尬,干脆跟着俞显“转岗”。

这一批人,便成了俞显后来的亲信。

俞显有一种悍勇,任何时候都敢冲在第一线,着实鼓舞士气。

程卿被俘,俞显不是不担心。

但他走不了。

他一走,兰州城怎么办?

俞显没把自己看成必不可缺的人物,然而在那种境况下,只要是个男人都不能退!

别说像他这样货真价实的男人,便是程卿,也不是主动离开兰州。

后来京城传来消息,程卿在京城平安露面,俞显的心才定了。

他有个预感,程卿一定还会回西北。

当程卿真的推辞了孟怀谨许的高官厚禄,继续回西北当秦安知县,俞显笑了。

——炙热的情感,经历生死和家国大难的考验,沉淀成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没有见到程卿,和程卿还隔着距离,俞显却觉得自己离程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近。

程卿不可能主动恢复女子身份,她入仕,不仅是非常时期迫不得已的选择,还承载着程卿的“个人理想”。

程卿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

俞显在战场上疲了累了,一想到这些,又会重新有动力。

他喜欢的人选了她自己喜欢的路,他有什么办法,只有尊重对方,支持对方呗!

和俞显的“转岗”任命一起送到西北的,还有萧云庭继承“邺王”爵位的旨意,萧毓仲在位时拖着不肯办的事,孟怀谨都给办了。

萧云庭在阵前接旨,对于新君的旨意,萧云庭不是很在意。

蝉衣总觉得,先帝死得太恰时了。

如果先帝再不死,自家世子爷……不,现在是王爷了,自家王爷大概会直接在西北称帝。

现在么,王爷对于是否称帝,态度又在模棱两可之间了。

是否称帝,大概还得看新君的表现吧。

——如果打退了北齐人,新君要卸磨杀驴,王爷必反无疑!

……

程卿就在这种情况下,带着柳氏和孟怀谨送她的小红狐,回到了秦安县。

离开秦安县快一年了,程卿以为自己一回来,就要收拾下兴风作浪的小妖怪,哪知秦安县还是那个秦安县,秦安县的朱县丞和韦主薄,已经被何婉和荣九联手治得服服帖帖。

朱县丞个人武力再厉害都没用,他没有何婉有头脑。

程卿不在,何婉的织坊建得十分艰难。

程卿刚去兰州城时,朱县丞摄于萧云庭的威信,还不敢异动,兰州城差点被攻破,朱县丞就极想收拾家当逃跑。

人都跑到了县城门口,发现何婉并不跑,朱县丞威信大跌。

何婉没有程卿的帮助,将织坊艰难建好,整个过程都在与朱县丞斗智斗勇,幸好程卿离开秦安之前,收下了县里诸多大户的子孙当学生,程卿授课的时间不算长,这些从来没有出过西北的老实学生哪里经得起程卿的洗脑,程卿不在,何婉就是师娘。

有人欺负师娘,那绝对不行!

别家虽然不如养羊的邵大户一样和何婉有了利益纠葛,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朱县丞欺负弱女子,在这些人的隐隐支持下,荣九让朱县丞吃了好几次亏,朱县丞不得不学会了和何婉和平相处。

何婉不去管朱县丞,朱县丞也不干涉她建织坊。

等先皇驾崩,传位太子的消息传到秦安,朱县丞才真正老实了。

不老实不行呀,新君和程卿的交情,朱县丞不想知道,也有人会给他科普。

朱县丞觉得如此也好,程卿肯定不会留在秦安县了,伏小做低一段时间,把程卿留在秦安县的“家眷”送走,朱县丞又是秦安县的老大!

结果程卿放着高官厚禄不要,硬要回秦安当知县。

朱县丞:“……!”

此次程卿回来,还带上了其母,一看就是要长留的趋势。

朱县丞没猜错,程卿在秦安县呆了足足有三年。

第一年,何婉的织坊只做邻近州县的生意。

第二年,何婉织坊产出的羊毛手套,羊毛衣和羊毛袜卖遍了西北,连北齐那边都有牧民偷偷卖原料的给何婉的织坊。

织坊招了很多女工,干活要从早做到晚,虽然累,女工们却觉得很快活。

在织坊里,女工们能吃饱穿暖,有工钱拿,男人养家,她们亦在养家,工作机会带来了地位的提升。

第三年,何婉织坊产出的东西,卖到了军队里。

戴上羊毛手套,穿上羊毛袜,手指和脚趾冻伤的情况少了,士兵可以更适应冬季作战,何婉不仅赚到了钱,还收获了名声。

何婉用赚到的钱,在秦安县办了个女子学堂,教识字,教纺布、刺绣,凡是适合女子做的营生,何婉都尽量会把课程开设起来。

淮南大旱,何家捐了不少钱,何老员外病逝在五河县。

朝廷给了崔老爷嘉奖,却漏掉了何家。

孟怀谨登基的第二年,改年号为新启。

新启三年,朝廷封何婉做了秦安县主,嘉奖何婉立下的教化之功。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何婉看成是程卿的附属品,秦安县主的名声甚至盖住了程卿,程卿把高调的名声让给了何婉,她自己的功绩,同样也无法遮掩。

三年过去,秦安县城规模扩大了一倍,人口增加了两倍,由西北一个可有可无的县城,变成了堪比州府的繁华之所。

新启三年,孟怀谨登基后的第二次会试,秦安县学有七个举人进京赶考,会试放榜,六人榜上有名,震惊了整个西北,亦震惊了主持会试的礼部。

贫瘠荒芜的,不仅是老百姓的荷包,还有当地人的头脑,胸无点墨,自然没有大志。

那么偏远贫瘠的地方,能有七个举人参加会试,已经是很古怪了,还六个人考中,因为什么原因,朝臣们心知肚明——程卿在秦安县,这七个参考的举人,都是程卿的学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