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538)
第693章 :嫔妾不委屈
皇帝驾崩了!
高首辅匆匆赶到宫中。
骆竣将皇帝的遗诏亲手交给高首辅。
高首辅展开一看,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
皇太子萧怀谨继位!
甚好,甚好,大魏不用继续动荡了。
不怪高首辅没有良心,实在是皇帝在生前最后几年,越来越多疑古怪,丝毫没有了登基之初的明君之相。特别是拖着不立储,让几位皇子们内斗,消耗了大魏的实力,高首辅一直都不赞同。
幸而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先帝驾崩,今后将由太子萧怀谨继位,大魏必将迎来新的气象。
高首辅召集了宗室几位老亲王,又请来梅大人等内阁大臣作见证,当众宣都了先皇的遗诏。朝臣和宗亲仿佛都已经忘记和皇帝争执的事,没有人对遗诏提出异议。
因为西北的危机尚未解除,大家一致觉得,太子应该快速继位,稳定朝局。
登基大礼仪要如何缩短精简,自有礼部去想。
在宣读完遗诏后,皇后娘娘悲痛过度,被暂时送回了坤宁宫休养,皇帝生前,贤妃常伴君侧,皇帝这一走,贤妃也不想碍新君的眼,反而急吼吼去讨好皇后,跟了去坤宁宫——在其他嫔妃看来,贤妃这样的行为就是十足的墙头草!
宫中的高位嫔妃,除了贤妃外,只剩湘王的生母惠妃至今安然无恙。
湘王虽然没有从夺嫡中胜出,到底没像大皇子和四皇子那般连累生母。
听见那些小嫔妃议论,惠妃冷笑:这些后进宫的知道什么,贤妃拍皇后马屁,又不是今时今日才有的,早在潜邸时,贤妃就时常奉承当时还是皇子妃的皇后,殷殷勤勤,倒比对当时还是皇子的先帝更热络。
宫变后,皇后渐渐失宠,贤妃倒是受宠过一段时间,生下三皇子后不知因和缘故触怒了先帝,和皇后一样失了宠。
这些年,也没怎么见皇后和贤妃走动,惠妃便觉得贤妃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对于宫斗的失败者,惠妃哪会多关注。
谁知贤妃是个有心机的,没了圣宠,还有先帝的信任。
帝王的信任,可比帝王宠爱难获得,真不知贤妃是怎么办到的。
不过贤妃这么厉害,三皇子也没当上储君,反倒是皇后“早夭”的儿子笑到了最后。
等新君登基,皇后就成了皇太后,先帝的妃子会根据品级,变成“太妃”。
每一代天子都有自己的后宫,成为太妃后,将来的生活如何,就全看太后和新君的心情了。
惠妃一身素缟跪在灵前,心中暗骂贤妃跑得快。
那些小嫔妃还敢笑话贤妃趋炎附势,如果给她们一个机会去奉承皇后娘娘,她们怕是连鞋都要跑掉呢!
……
“娘娘,您歇歇。”
坤宁宫,贤妃亲自将皇后扶回寝殿,真心实意宽慰皇后:“您可得保重自己,您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太子登基,皇后就变成了太后。
看看先太后那些年过得日子,皇后过得不会比先太后差!
最重要是,在这宫里,皇后憎恨的人死了,皇后的心愿都实现了,在贤妃看来,着实是人生的圆满——皇后娘娘这一生,头十几年多么恣意畅快,那时候,娘娘还是顾侯爷的掌上明珠,满京城的青年才俊,都等着娘娘挑选,不管娘娘选谁,都比嫁给萧毓仲强。
是,嫁给其他人,娘娘做不了国母。
在最初的恩爱过后,可能仍然要面对丈夫纳妾的问题。
但有顾家在,男方会给娘娘正妻的体面,娘娘依然能活得优渥,以娘娘的心性,一定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只要嫁的人不是萧毓仲,顾家就不会满门皆亡,娘娘亦不会过了二十多年隐忍凄苦的日子。
想到心酸处,贤妃忍不住落泪。
皇后拍拍贤妃的手背,同样感慨万千:
“阿桐,你的好日子也在后头,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贤妃低头笑笑,这个年纪的女人,早该抱孙了,贤妃这一笑,却有几分年轻时的俏丽。
委屈吗?
并不委屈。
那一年,她只是皇子府一个不起眼的小婢女,管事嬷嬷冤枉她偷了府里的财物,把她按在院子里打板子。
那几棍子下去,把她打得皮开肉绽。
她以为自己要死了,刚进门的皇子妃发话救了她。
府里的人都说皇子妃脾气大,她却觉得皇子妃好温柔。
后来皇子妃迟迟未能有孕,萧毓仲就开始纳妾。
为了不威胁皇子妃的地位,那些侍妾都是身份低微的,府里的婢女们都觉得自己有机会,想成为萧毓仲的侍妾,唯有她不想。
她想的是,自己若是能调去皇子妃身边当差就好了。
她努力表现自己,想让皇子妃注意到她,却忘了府里还有一个男主人。
有一天,一个嬷嬷一脸喜意告诉她,她要成为萧毓仲的侍妾!
这个消息自然是晴天霹雳,她只想伺候皇子妃,不想和皇子妃抢丈夫。就在她要想办法拒绝时,听到皇子妃身边的人说,萧毓仲身边好几个侍妾,个个都不让皇子妃省心。
皇子妃迟迟未有身孕,那些侍妾倒有怀孕的,却被其他侍妾害得流了产。
这样的事多发生几次,萧毓仲就偶有抱怨,觉得皇子妃没有管理好府里这些侍妾。
皇子妃从侯府带来的贴身婢女们很是不解,自家小姐未出嫁时何等快活,没有繁琐的规矩,有的是骑马打猎的自由。
既然萧毓仲心悦小姐灿若玫瑰,娶到手后,又想将玫瑰变成雍容的牡丹,真是毫无道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小婢女决定当一个当皇子妃不烦心的侍妾。
成了侍妾,她就有资格去给皇子妃请安了,这和在皇子妃身边当差是一样的,别的侍妾伺候男主人,她只想伺候主母。
端茶敬主母时,她激动的手都在颤。
皇子妃一开始当然不信任她。
不过没关系,她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取信皇子妃。
贤妃想起往事,眼睛微湿。
一晃,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娘娘也老了。
萧毓仲死在了娘娘前头,以后再没有人能让娘娘受气,能欺负娘娘了!
这样一想,贤妃并不年轻的眼中,闪烁着比堪比少女般动人的神采:“能伺候娘娘,就是嫔妾最大的福分,嫔妾不委屈。”
第694章 :二十年谋一计
贤妃小名叫阿桐,这名字还是皇子府的管事嬷嬷取的。
皇后当年只是帮了贤妃一次,一晃多年,贤妃对皇后一直忠心耿耿,这显然超过了一般的“报恩”。
皇后年轻时或许不懂贤妃对她的情感,深宫寂寞,催生出许多男女之外的陪伴,年轻时不懂,现在什么都懂了。
但那又如何?
一个全心崇拜着皇后,信赖着皇后,情愿牺牲自己亲儿子的利益,都要帮皇后达成心愿的人,皇后又有什么理由去讨厌?
贤妃说得对,苦日子都过去了,萧毓仲临死之前还以为他赢了,带着得意咽气,等去了地下,才知道他费心算计来的皇位,交到了并无血缘关系的怀谨手中,该是多么怨气滔天呀!
完成这个局,皇后花了整整二十余年。
那一年,皇后的亲儿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孩子在皇后臂弯中咽气,萧毓仲嘴上说着期待着孩子,却在嫡长子降生后,忙着抓紧手中的权利。
嫡长子的降生,带给萧毓仲的只有两个好处,一是加强了萧毓仲和顾家的纽带,二是向朝臣和宗室们证明,萧毓仲是能让女人诞下子嗣,除此之外,这个孩子对萧毓仲毫无意义。
萧毓仲对嫡长子的畏惧,大于期待。
自己行为不正,明明处处仰仗顾侯,又怕顾侯有了嫡亲的外孙,会弃大扶小,让刚生产的皇后独自面对后宫争宠……孩子的夭折,有一大半原因就是萧毓仲的漠视,被那些萧毓仲登基后纳进宫的妃嫔抓住了机会,一场风寒,就能夺走小孩子的命。
孩子夭折了,萧毓仲才假惺惺哀痛。
转头,吴氏女就被查出有孕,萧毓仲又要当父亲了,哪里还记得刚刚夭折的嫡长子。
当然,吴氏第一次有孕也没保住,并不是皇后动的手,是其他妃子不想让吴氏生子。
吴氏着实厉害,调养了一年后再次有孕,生下的就是后来的大皇子,吴氏本人因生育有功,被封为淑妃。